开放学生心灵的后花园

时间:2022-04-27 03:37:28

开放学生心灵的后花园

摘要:比起高中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在校接受教育最长的一段时间,且中学生刚刚跨进校园接受正式的教育,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将有关孝文化题材的美谈佳话编写成孩子乐于接受的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画面、故事等展现给他们,是传承孝这一传统美德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高中;中学生;校园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75-01为深入推进“教研赛考评”工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转变陈旧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

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而且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

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学教育阶段,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

近几年来我听了大量的语文优质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大体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的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但是这样的课毕竟是少数。

对此现象,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近几年来,中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情况有所改善,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加大了语言文字训练的份量,即教师的训练意识在增强。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还得不到充分贯彻,课堂上训练的全过程是由教师控制的,理解教师为主导是重“主”而不重“导”,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的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事实上,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是站在"教"这个角度去设计每一个环节,试图用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的学,应付学生的考,而不置换一下角色,当作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我要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学得更快?……忽略学生的自主参与,一味加大课堂上的训练量,将课文拆成零散的部件,不加品味地读、填、问、抄、背,其实是变相的填鸭式教学,是教师的急功近利行为。鉴于此,着眼于学生的身心、智能的健康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中学语文的大部分都涉及到了要从小教育孩子尊重长辈,体贴孝敬父母、 感恩之类的文章。于是,备课时一连串的问号跳进我的脑海,扣击着我思想的弦。当今社会,很多人只知道为生活忙碌,却忘记了行孝,尤其是青年一族,置父母的辛苦不顾,大手大脚,互相攀比,手机、电脑、mp3一个不能少,穿最漂亮的衣服,吃最可口的饭菜,玩最时尚的数码产品,且振振有辞地将这样的享受看作理所当然的"权利";即使有人谈到“孝”,但大多数人对“孝”的内涵的理解也严重畸形化,因此,借助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成为了当前德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深入推进“教研赛考评”工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从教十余载的我,应当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抓住中学生这一接受教育的黄金契机,广引孝文化的源头活水,润泽稚嫩的生命,努力塑造出他们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品,为社会培育出品学兼优的人才。

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的教育

一个真正懂得孝亲事长的人,不仅能在父母危难之时承欢膝下,事奉双亲,更应时时刻刻听从国家的召唤,受命于国家,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竭尽全力报效祖国和人民,正如《孝经》中所言“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因此,孝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感恩的教育。鉴于此,每月我都要给每一位学生周日留有一项“亲情”作业,回家给父母洗洗脚、洗洗衣服或者剪剪手指甲等系列活动,让其真正体验做父母的不易。正是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学生体验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劳苦,养育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从心底里开始崇敬父母,进而决心以行动来感激和报答父母的恩情。

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尊己和爱人的教育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由此可见,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是从自己的身上爱起的。凡是一个人的身体,乃至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应当保全。身体发肤,既然授之于父母,更何谈身体以外的金钱、名誉、地位了。作为子女的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谨慎地保重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名誉,不要使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有一点损伤,名誉有一点败坏。当学生真正明确尊重自己有如此丰富的内涵,懂得如何维护自尊、如何光大尊严的时候,他们还会有更多、更新、更深的发现——自尊并不是孤立的,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尊重自己是博爱广敬他人的前提,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尊重的人,是谈不上爱敬他人的,而惟我独尊、目无他人的人则是搞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尊己和爱人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

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立身行道”的教育

《孝经》“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上一篇:运用“读思练”理念打造语文乐学课堂 下一篇: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搞好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