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4-27 01:11:20

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在人民币汇率始终存在一个单向升值压力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某国家货币相对于其他国货币贬值是否会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供给弹性。本文利用对数现线性模型分析宏观数据,初步得出人民币汇率与加工贸易进出口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的可行性和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提出规避汇率升值产生的对策。

关键字:人民币汇率;进出口;加工贸易;马歇尔-勒纳条件

一、引言

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对人民币的施压,中国人民银行在《201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说,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扩大汇率波动幅度是探索浮动汇率制的重要一步。然而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欧美国家规模巨大的热钱转向新兴经济体淘金,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国成为首选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汇率。

依据马歇尔-勒纳条件,贸易商品的需求、供给弹性非常重要,它们能够决定某国的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贬值时是否会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状况。当且仅当出口需求弹性同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l,货币贬值才能够改善贸易收支;对于顺差国,货币升值抑制出口同时缓解顺差。在人民币汇率始终存在一个升值压力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

二、加工贸易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

加工型贸易实际上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其进出口状况的变动对贸易结构整体影响非常巨大,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6421亿美元,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052.1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35.80%。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8667亿美元,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439亿美元,增长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34.76%。

作为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的比价,汇率的升值或贬值会直接反映到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价格上,从而影响进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由于决定一国进出口数量和价格的因素很多,所以汇率短期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通常不大。如果汇率长期地向一个方向调整,那么对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就会显著地表现出来。

我国的加工贸易目前处于全球化产业链中的较低位置,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不存在对其他企业的示范效应和扩张效应,故我国目前出口产品的结构是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技术产品出口不具有竞争优势。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人力资本优势被逐渐抵消,那么企业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

三、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影响的分析与研究

加工贸易进出口状况的变动对贸易结构整体有重大影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为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具体影响,笔者试用国际收支弹性的相关理论及实证分析来进一步说明,以揭示人民币升值与加工贸易之间的关系。

(一)理论与数据分析

1.理论分析

笔者借助国际收支弹性理论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国际收支弹性理论着重分析汇率因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认为货币贬值可以提高外国商品相对国内商品的价格,但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国际贸易的供求弹性。

需求弹性指的是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进出口需求数量的变动程度。当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Dx+Dm)>1(Dx,Dm分别代表出口、进口需求弹性)时,某国家存在贸易逆差,当Vx

2.数据分析

下面我们来根据中美两国的通货膨胀率变化来分析汇率的变化和加工贸易之间的关系。人民币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存在负方向变动关系,进而在贸易过程中各国家通货膨胀率对贸易商品价格影响巨大,故在分析汇率同加工型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时,需要将通货膨胀率这一因素内生化处理。因此在实证研究时应将名义汇率换算成实际汇率,剔除通货膨胀的外生影响。实际汇率的计算采用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公式为:R*=R(Pa /Pb),其中R表示名义汇率,R*表示实际汇率,Pb表示美国通货膨胀率,Pa表示本国通货膨胀率,通过计算能够得出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实际汇率变化。

同时经济实力与加工贸易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指标通常为该国的GDP总量。中国加工型贸易的三大对象国分别是美国、欧盟及日本,故应该对其GDP做加权平均处理,令其成为汇率与加工型进出口贸易关系实证研究的某个变量。但由于现有统计数据和权数难以获得,且汇率数据是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故实证研究中的经济体实力的衡量标准仅使用美国的GDP。

(二)实证研究

1.模型假设

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加工型进出口贸易中是否能够成立主要取决于四个弹性:(1)进口商品供给弹性;(2)进口商品需求弹性;(3)出口商品供给弹性;(4)其他国家对该国出口商品需求弹性。这里笔者考虑两个假设情况。

假设1:加工型贸易产品的价格仅受汇率影响,汇率贬值表示商品价格下跌,汇率升值表示商品价格上涨。

假设2:任意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空余生产资料使出口产品供给具有完全弹性,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在此基础上,只需根据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需求弹性来判断中国加工型进出口贸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成立。

按假设条件可以构造出汇率和加工型贸易进出口额间的一个函数。如果汇率和加工型贸易出口额同方向变动,同时和加工型贸易进口额存在负相关关系时,则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2.构造模型

为了使数据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各个参数均选取对数,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贸易额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Y(使用美国GDP数值)的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观察加工型贸易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构造的函数式为

lnX=β0+β1lnY+β2lnR

由于技术型贸易壁垒的存在,这里设置一个虚拟变量Q。该虚拟变量2001年以前取值为0,2001年后取1,同时设定加工型贸易进口额M为虚拟变量Q、人民币实际汇率R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Y*的函数,该函数可以反映加工贸易的进口商品弹性。构建的函数为

lnM=β0+β1lnY*+β2lnR+β3Q+β4QlnY*

3.实证结果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1991~2012年的实际汇率、中国GDP、美国GDP、出口额与进口额指标数据及虚拟变量的假设值,在置信区间=0.025的条件下进行分析,通过模型自相关检验,该组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得到的加工型贸易出口额与汇率关系的函数结果为

lnX=-1.54+0.66lnY+0.64lnR

通过观察,各参数系数都比较符合实际经济意义,汇率与加工型贸易出口额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同时发现出口对象经济体的实力为出口额的最大影响因素,GDP变化1%,则加工型贸易产品的出口额上升0.66%,满足了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时对出口需求弹性的要求。

同理得到的加工型贸易出口额与汇率关系的函数结果为

lnM=-2.38+0.79lnY*+0.80lnR-2.65Q+0.32QlnY*

通过自相关性检验,该组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当存在技术型贸易壁垒时,加工贸易进口额会减少2.65%。通过分析可知其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成立要求,汇率和加工型贸易进口额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这里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数据选取可能造成偏差。由于本文中的经济体实力数据仅使用美国GDP数据,这与现实情况不同。其次,汇率数据使用期末数据,与现实发生的贸易数据会有时间上的不同步进而造成误差。最后,可能源于我国加工型贸易产品的结构组成问题。

(三)实证结果分析

进口额对实际汇率的弹性符号并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要求,不过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相对于实际汇率的弹性符号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要求。由此得到以下结论: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目的在于通过汇率调整改变贸易收支状况。不发达国家进出口产品主要为低弹性商品,即进行的主要为低技术产业条件下的加工贸易,因而汇率作用较小。与之相对的,发达国家进出口产品大多为高弹性工业制品,即进行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条件下的加工贸易,故通常状况下汇率发挥的作用很大。中国加工型进出口贸易中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失效表明,中国加工型进出口贸易多为低级工业产品及初级产品,即是低弹性商品,由于同时技术型贸易壁垒始终存在,如果不提升中国加工型贸易的产品结构,将不利于其发展进而抑制贸易体系的整体发展。

四、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影响的对策

1.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浮动的作用

从近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加剧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具有显著影响,故可以提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从而调控宏观经济的运作,适度加大人民币弹性。首先,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技术、知识附加价值极高。因为中国国内市场紧缺物美价廉的替代产品,故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进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其次,中国的出口产品附加价值非常低,绝大多数为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一半以上属于加工贸易,获取比较优势的首要手段是价格竞争。前文实证结果分析显示,中国广大企业对实际汇率并不具备相应的敏感性,这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到如今,实际汇率并没有发挥合理配置国内外资源的职能。

2.提升企业对防范汇率风险的认识

中国广大企业对实际汇率及价格缺少敏感性,这是由于一直以来都是央行承担货币超额需求的调解及货币超额供。提升对中国进出口企业和广大居民的汇率风险认识非常重要。首先,要提升金融衍生产品的服务质量,使金融衍生产品的市营策略合理化。外汇指定银行应该在合理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扩大衍生产品的业务领域,适度放宽办理业务的有关限制,放宽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的办理权限,为我国广大企业提供宽松的外汇业务运作环境。其次,中国政府要积极引导以提升大家对汇率风险的防范意识。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同外汇指定银行要完善业务知识的培训及汇率风险防范业务的宣传,使企业通过期限调整、货币调整、强化财务管理、收汇多样化等办法,将汇率风险减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黄焕捷.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加工贸易影响的多角度分析[J].财贸经济,2006(07).

[2]韩灵梅.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南出口企业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8(02).

[3]卢峰.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中国经济追赶实践提出的挑战性问题[R].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2006.

[4]苗红.技术型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农业经济,2006(04).

[5]王钰.人民币升值与加工贸易升级:一个实证分析的结果[J].改革与战略,2010(01).

[6]杨缅昆,沈能.关于人民币升值对治理通货膨胀积极效应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12(10).

[7]张定胜,成文利.人民币升值和中美贸易关系[J].世界经济,2011(02).

[8]邱剑.中国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上一篇:“点石成金”的缔造者 下一篇:浅谈绩效评价导向的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