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注意力和媒介生态系统

时间:2022-04-26 08:28:44

建筑设计\注意力和媒介生态系统

1983年,一本美国的畅销书被翻译进入中国,并被中国的领导人倡议大家阅读,这就是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著作《第三次浪潮》。当时甚至有大学教授开讲座,专门宣讲第三次浪潮和信息时代,学校里还把讲座的录像给学生播放,一时洛阳纸贵。在《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中,托夫勒认为第一次浪潮是农业文明,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第三次浪潮就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也就是“信息时代”。他认为在信息时代,巨型跨国企业将盛行,世界经济危机将会产生;国际电子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无国界流行;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人们会摆脱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使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成为可能,核心家庭的瓦解:传播方式多样化,使得社会文化范式产生巨大变化;各个公司不仅需要信息,还在制造信息……总之,会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时代。3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今天我们发现托夫勒的预言竟大多数已成为了现实,而且在很多方面比他预言的还要超前。今天,中国的几个重要发达城市已经无可争议地跨入了信息时代。

2009年2月的农历元宵节,央视新址北配楼不慎发生火灾,这个建筑的造价近100亿。在今年11月18日,央视进行2010年电视节目资源广告招标,招标总额达到109.6645亿,其中《新闻联播》吸引广告金额超过20亿。对比一下可以看出央视一年的广告费收入完全可以再建一个全新的具有震撼力的豪华的大楼。这就是媒介和舆论的经济力量,也可以阐释为是注意力的力量。

麦克卢汉有句名言,媒介即信息。在经济时代,媒介本身是具有价值的,经济和信息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媒介和信息具有巨大的生产力。在这个时代,信息处理和传播网络进入了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广播和即时传递信息应用广泛,人类活动各方面表现出信息活动的特征。信息和信息机器成了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参与了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和原动性活动。信息成了社会的主要财富,信息流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源成了新的权力源,甚至形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为了研究媒介环境影响、信息的产生流通和消解,有些传播学家借鉴“生态系统”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始提出了“媒介生态系统”概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原本是1935年7月英国植物生态学家阿・乔-坦斯利(A.G.TansIev.1871―1955)在《生态学》杂志中首先提出的,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共同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媒介生态系统(mediaecosystem):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人一一媒介一一社会一一自然四者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到,媒介生态系统具有四要素:人、媒介、社会、自然;媒介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调节和自更新等机制达到动态平衡:媒介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机制达到循环;媒介系统具有需求量与资源量这对矛盾:媒介生态系统是变化、发展的、是动态的,需要人们主动适应。

在生态系统中有一个食物链概念,虽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众多,亦于生态系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根据它们在能量和物质中所引起的作用,可以被分类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别。最底层是“生产者” 是依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自行用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再上层是各级“消费者”,要依赖生产者供应物质和能量;当消费者死亡以后“分解者”会以他们的尸体为食物。同样,借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概念可以将媒介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一级生产者(传播者)、二级生产者(媒介)、三级生产者(营销),消费者(受众)和分解者(回收、利用者)等。形成信息传播的食物链,也可称之为信息链:

一级生产者:传播活动的发起人和传播内容的发出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处于食物链(信息链)的最底层,生产出信息,然后信息会沿着传播链向上传递。这里是人的活动,和对人类活动的信息提炼。在这个层面上产生了大量的活动和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并不能自主决定是否会被传播到信息链中去,或者被传播到什么层次中去。

二级生产者:是指介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用以筛选,传递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体。他们在传播信息过程中也有放大、削弱、改变、扭曲等加工过程。

三级生产者:指的是发行公司、广告公司,投资公司等,是大型信息加工机构,是整个媒介产品经营的龙头,制约着产品营销的全过程,以信息加工和传播为其商业或其他目的。占有主要的信息和舆论市场,是权力较强的一段。

消费者:在这里专指接受信息的人群,它既是传播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最终要被传递到他们这里。但是由于消费者也是构成社会的最大人群,每日的生活活动都是信息的产生地,所以他们同时也在生产着信息。

分解者位于信息消费和信息接受一端,主要任务是分化信息的能量,化解舆论的压力,分解媒介的质态,将其归还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或者被生产者再次加工或利用。例如:图书馆、资料库,博物馆、废品收购站、造纸厂等都可以被视为分解者。信息被分解后就进入再生产的良性循环过程。

建筑是人类的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建筑活动也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活动。艾柯一直认为建筑活动是传播活动,他曾经在著作《功能与符号――建筑的符号学》就明确地提出建筑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

通过信息食物链,我们可以分析建筑和建筑行为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第一,建筑行为生产信息(一级生产者):第二,建筑师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第三,建筑行为在这个系统中通过建筑师这个介质既可以为之提供符号和信息,也会反过来受到它的影响。就是说,建筑行为本身贯穿在整个信息传播的食物链当中,作为建筑师,已经被深深地嵌入了媒介生态系统之中了,如果不是去制造信息,被传播,就是被分解掉。

我们认为,建筑在传播中有三个层面,建筑物,建筑师和使用者。

从建筑物来看,建筑物既承载着信息,同时本身也是信息,它既是信息也是媒介,既被传播着,同时也在传播着。

从建筑师层面看,一方面,建筑师根据公众的反馈来传播满足大众的信息,另一方面,设计者又通过各种方法创造出新的形式,赋予建筑新的信息,提供新的使用方式,来影响大众的信息接收。他们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消费

者。

而使用者层面,在接收建筑物的信息同时,也在影响着建筑物产生信息,而且在接收时既在接收建筑物的信息,也在接收建筑师的信息,同时也接收影响建筑师的潜在的其他使用者的信息,在接收的同时还在创造信息来影响未来的建筑物和建筑师。

在信息时代,媒介高度发达,不仅有了众多的商业媒介,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媒介也具有了新的形式,虽然媒介生态系统依旧存在,但是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这样建筑的传播和建筑信息的制造业有了自己的新的特点。美国有的学者把资本社会分为三种阶段:商品社会、景象社会和模拟社会,分别用三个社会学家的理论来代表和解释。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使用价值。资本主义商品社会时期,生产的目的就是“交换”,使用价值只是为了在交换中获得最大的利润而附加上的。而当“商品实现了对社会生活全面统治的阶段”便进入了景象社会 (Societv of the sDectacle)。在景象社会,世界被分为影像(image)和现实,产品的生产成为影像的生产,产品的影像价值比使用价值更加受到重视,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不是“使用”而是“想象”的满足。这个时期也被称为符号社会,其根本特征就是形成商品的符号系统。消费不再是对具体的物的消费,而是对物品系统的消费,消费的是通过物品表现出来的社会身分与文化差异。再向前进一步,真实和不真实的界限消失了,就进入了模拟社会。如果说在符号时期,符号还是和真实联系的,有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而在模拟时期,符号脱离了真实的世界,成为了符号的 “符号”,成为符号间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用“符号”表达“符号”的意义。符号与真实、符号与符号,已经没有差异和等级关系了。世界就没有虚幻和真实的界限,甚至虚拟的世界比真实的世界还要显得“真实”。

今天,在中国的发达城市地区已经开始进入了符号社会,开始消费物品体系,对于品牌的消费已经超过了对于物品使用要求的消费。在建筑界中这个情况可以通过我国最发达的几个大城市都在纷纷聘请国际最知名的明星建筑师来设计城市中最昂贵和最重要的建筑这个现象反映出来。甚至在这些城市的局部地区,已经具有了开始进入模拟社会时期的迹象。

建筑师如何应对这个时代,如何在新媒介生态系统时代生存,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了。在原始媒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简单、单纯,虽然传播通道较少,但是多种信息(能量),只要进入了通道,都可以在传播链中被传播出去,并被接受者接受,从而显示出来。而在今天,新媒介生态系统庞大复杂,系统层次多,媒介种类多,而且交叉在一起。虽然信息生产者众多,但是接收者也众多,并且分散在信息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上,他们对社会信息接收类型有限,选择标准多样,信息过滤机制具有新的特点。如果信息本身内涵的综合能量没有达到一定的信息级别的话,要想被这样庞大的系统传播和显示出来会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媒介量增加了,而被传达的能吸引公共注意力的信息数量反而没有随之成比例增加。密斯有句名言,Less Is More但是在现代媒体超速繁殖的情况下:More Is Less。不同类型的媒介数量增加了,一个信息通过生态系统的多层级的信息链传达到最后的消费层面上要消耗的能量也增加了。也就是说,如果信息本身携带的吸引注意力的“信息能量团”不足以抵消消耗的能量的话,其被反映出来的概率也就会降低很多。

对于建筑来说,建筑的内部功能和使用要求的设计,是不完全具备对于媒体关注所需要的信息能量的。而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其所处的区域位置,以及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和品牌,还有建筑师本身具备的媒体关注能量,这些因素的总和才具备对于媒体关注所需要的信息能量。而这一切只是具备信息产生的基本条件,信息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还需要受周围环境影响,在和周围环境中的同等级参照物对比后,是否具有能够产生差异性的因素,才是建筑物获得信息能量的根本。

简单地说,在今天,建筑师和建筑物如果希望能够被媒体关注,恐怕不能再仅仅生产功能和用途了,而且还要生产注意力。城市需要不仅仅是建筑功能,同时还需要建筑传达出的信息,而且还需要建筑作为信息传播途径、作为媒介,传达建筑本身不具有的、附加的信息。

建筑是人类最昂贵的产品的时代过去了,今天,信息和媒介才是最昂贵的产品。

注释:

1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美国1980年出版,朱志焱等中文翻译,三联出版社1983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9500册,第二年第二次印刷20000本 当时定价1.65元 还特别注着内部发行。1996年新华出版社再次出版朱译本。2006年中信出版社出版本书的黄明坚译本,同时还出版了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权力的转移》、《财富的革命》、《再造新文明》等书。

2 关于这方面叙述请参见杨洲(奇景边缘的理性》、《建筑创作》2009年3月。

作者:杨洲,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

总建筑师,9A1建筑工作室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9年12月

上一篇:建筑同一个梦想 下一篇:2009:创作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