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创作精彩

时间:2022-10-10 05:33:43

2009:创作精彩

创作精彩在2009年有多重含义,新中国建筑六十年丰采的多侧面展现就是这样的命题。由本刊自2008年独家策划的“建筑中国六十年”系列(七卷本)已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肯成为“新中国六十年全国重要庆典图书”,本刊组织的编撰队伍正全力做好最后阶段“冲刺”,与新中国同渡“甲子年”的BIAD日前已最后确定了庆典日期及学术系列内容:本期推出的大篇幅BlAD第四设计所的专辑与“茶座”从某种意义上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为新中国建筑贡献了新作品。

7月8日“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国际设计竞赛开标新闻会上开启了走向世界创作精彩的一幕;7月23日颇具创意的“华夏意匠师徒传承拜师会”在西安举行,老师是韩骥先生、张锦秋院士,学生是朱小地院长、和红星局长,有西安、北京的20多位嘉宾到会。我作为该活动的主持者,不仅见证了这难忘的时刻,还特别感受到一种超越建筑业内同事的朋友间的情怀。有来宾在会上盛赞它的意义,称这是以BIAD设计机构为代表的中国建筑设计界尊师敬业的一次文化活动,它本身表现了建筑界追随美德、信仰。传承智慧的一种力量。

7月26日受重庆市委宣传部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单位之邀,造访了新直辖市重庆,给我留下创作精彩之冲动的不仅有日益梳理成熟的重庆抗战建筑文化这本“大书”,更有重庆市建筑设计院新作品的“穿透力”,尤其是入夜后景观照明的特效,已映射出这个步入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品质。在这里特别值得推介的重庆市院舒莺女士,她如今不仅是身体力行传承西南建筑文化的在职博士生,还拥有在2007年便推出了的77.7万字的《中国远征军》一书,她与罗学蓬先生用集历史、思想。文学为一炉的小说体文字尽展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之艰苦卓绝的过程,正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对此我的另样感受是,在重庆市院的沃土上不仅培育了建筑才俊,也滋养了同为“大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文学。

7月28日迎来悲情的唐山大地震33周年,尽管此时段全国灾难事故不止,但媒体上仍格外的沉默,然而围绕闷热的七月前后,无论自然的,人为的负面“事件”频发,它不能不给人良久启示7月11日,季羡林(1911~2009),任继愈(1916~2009)在这一天同驾鹤西去,我们在面对他们珍贵的精神履痕时,最难忘的是季先生的敏锐眼光和任先生的良言墨宝,最大的启迪是两位学术巨肇定力如磐而又学风致远,因此对他们的逝去我们才会深怀惋惜之情。在“大师”泛滥的当下,我们渴望真正的大师,正如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所言“他是世界的眼睛,是世界的心脏,他要靠保存和传播道德情操。高贵的经历,优美的诗歌及历史的结论来抵制那些庸俗文化之流行与繁荣……”伴随着国学文化大师的辞世,更有来自人为的文化遗产破坏:7月中旬从武汉规划局获悉,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武汉最大抗战碉堡――岱家山碉堡群及核心主堡“警备汉口区蓬宇守望台,因阻碍城市三环线建设而即将被拆除;7月10日,北京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部分被拆,事态直到7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才宣布该故居价值并非建筑本身应保留。面对这些建筑文化遗产遭遇的“灭顶之灾”,无论有关建设部门是如何逃避并推诿都不是该理由。试问诺大的武汉就容不下抗日建筑遗产吗?北京再发展就不该为后人留下梁思成的一片小小旧居吗?虽时至今日名人故居及建筑文化遗产已有政策界定,但执行之偏颇令人担忧因为中国城乡有太多的建筑遗产,不仅辛亥革命建筑要保护、抗战建筑要保护,更要关注1949年以后的经典建设项目。从此种角度出发才算是正确理解并真实记录着建设全过程的精彩。

上一篇:建筑设计\注意力和媒介生态系统 下一篇:逢甲大学学思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