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话题式”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2-04-26 04:31:01

新课程语文“话题式”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 要:新课程语文话题式”活动课教学让学生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影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创建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实践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活动,不断构建、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品质,借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关键词:“话题式”活动课; 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 话题; 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话题式”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构建遵循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话题三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其任务是将语文能力的培养融于生动活泼的训练、比赛、娱乐、游戏、演出等等丰富多采的活动之中,开拓出学生学习语文的新天地,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学习语文的广阔大视野中,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活动课的基本观点和教学特征。

一、“话题式”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话题的产生

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自主选择话题,比如在学习记叙性文章时,本着“内容相关”的原则,发动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寻找话题。在教学时,反映亲情的,所以选择的话题必须与亲情有关,可以是父子情(如《背影》)、母子情、祖孙情(如《散步》)、手足情(如《金黄的大斗笠》)……有的学生找到了一篇文章《父爱如灯》;有的找到了一首歌《父亲》……在教学说明类文章时,如学习《秃鹰之死》时,学生会马上想到与环保有关的诸多话题,如白色污染、水污染……在教学议论类文章如《纪念白求恩》时,有的学生就搜集到了有关白求恩的生平资料;有的学生讲述了他看过的与白求恩有关的一部电影;……这样,师生再进行归纳整理,找出有作为话题价值(让学生可感、可悟、可议、可联可想象……)的材料作为活动课的话题。

2.活动形式

一般是在每一单元学完后,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课文的联系,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寻找话题。再用一节课,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讨论、或辩论、或进行创新思维比赛,或就同一主题的歌词进行串联比赛,或干脆就某一话题编演短剧,学生就其中的角色进行分析,为作品中的人物编写台词……

3.基本程序运行

①提出话题、感受话题明确目的、注重感悟。学生选取话题的自主性、开放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它避免了因中学的课内教育是基础教育和共性教育,不可能保障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充分发展这一障碍,将课文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话题”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阅读、“听读”话题,其实就是在了解生活、领悟生活。在课堂上有感而发,或联想,或想象,这实际更是在演化生活。有一句话说得好“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才是完整的语文教育”。例如,我们将歌曲《钞票》作为话题,就让学生感受到了金钱的另一面;听《父亲》这首歌时,我们应该明白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学生在感受文章讨论话题时,让他们准备一个本子写听后感,边听边思,边思边记,(这也是为了训练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作后记(与别人讨论交流时,取人之长的那部分)。

②分析话题、讨论交流参与引导、组织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真正实现耳 、眼、口、脑“全频道”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如有时我们发挥多媒体优势观看实况录象,如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世纪讲坛”、“科学人生”等节目用其中的优秀人物来激励学生,培养情感。“这让我们好象真的成了实话实说中的人们”有的同学这样描述我们的课堂。试想,教师为学生提供开放、民主的这种课堂氛围,难道还怕学生生不成写作智慧吗?

③小组代表发言、个人发言、点面结合观察了解、激励鼓舞、给发言同学编号。此环节中,讨论时学生的发言无拘无束,兼容并举,我们给予的是更多的鼓励与肯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在发言中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收集新信息,及时解决新问题。将学生的发言以编号的形式肯定确认学生的思考,加以鼓励,促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其主动性充分发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④总结归纳整理成文总结归纳、对发言学生作表扬奖励。及时总结不仅重要,而且非常必要。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以不断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评价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要坚持客观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不断创新并敢于创新。以上四个环节构成了“话题式”活动课的基本过程。这几个环节有其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但又是彼此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

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的体会

1.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话题式”活动课是语文课堂向生活的一种延伸,使课内课外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它的自主性、开放性、贴近生活的实际性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长期而有效的训练,“读”的多了,会见多识广;“写”的多了,表情达意能畅所欲言。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了,办手抄报、搞演讲赛等各项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总之,“话题式”课堂教学以“量变求质变”培养学生全面良好的语文素质。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影响带动学生自觉去阅读课外的文章,从而促使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其意识领域中,“大语文”观得以构建,知道了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能够学到语文。

2.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师生教学个性的健康成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在“话题式”活动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是知识的发现者,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点。此外,我们还重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将每个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看作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应努力对其加以开发利用。然后教师去调动,去激发。有时,我们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优势,将大量的文本、动画、视频信息引入课堂,也丰富了我们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些很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应该说,它是对课文学习的一个有力补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加上教师因时因地因材地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对各种教学信息的整合、教学过程的优化,使教学个性得以充分张扬,教学智慧才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全面发展,“教学相长”真正成为现实。我们说,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富有生机和活力!

当然,对“话题式”活动课教学的探索还处在初步阶段,一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我们相信:它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我们的努力探索将会越来越完善,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期待!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10-30

上一篇:腾讯视频:专业“外援”打造精品 下一篇:《夜莺》法国导演的中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