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思考

时间:2022-04-26 08:07:19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思考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0—0033—01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判断与推理、分析与归纳等能力。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 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适当地加以引导。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再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学生经过讨论加之教师及时地点拨,很快列出了算式3+3+3+3+2=3×5-1=3×4+2=……虽然课堂费时较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兴趣。

二、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思维境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为讲课而讲课,学生容易乏味,激发不起兴趣,在此情况下教学肯定收不到较好的效果。如果教师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习角的概念,之后再来认识墙角。这样教学,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和对问题的深入探寻。

三、 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还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沿着自己精心设计的“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并用归纳、类比、推理的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推理。例如,教学“数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用小木棒摆,摆后说出是怎样想的;再让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并讨论几种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归纳出数的组成中有几组是最基本的。虽然有的学生只是调换了一下前后的顺序,但这也是他们智慧的火花的闪现,教师要加以肯定,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

四、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学生的思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创造性思维是要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到的见解。因此,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题,以拓宽思维的宽度。例如,一个服装厂接到生产一批衬衫的任务,前5天生产了750件,完成总任务的3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任务一共需要多少天?解答这一题时可启发学生结合线段图从不同的角度求解:1.按工作问题的思路求时间;2.分别把总件数看作单位“1”、把5天生产的件数看作单位“1”、把完成任务的时间看作单位“1”都可求出结果。这样,通过具体的题目,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得出符合题目所给条件的各种解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要认真钻研课程目标。当然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激发灵感,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上一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工商企业租种农地酝酿“准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