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反倾销:中国情况与世界经验

时间:2022-04-26 07:29:32

如何应对反倾销:中国情况与世界经验

摘 要:作为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反倾销在全球范围内的滥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全球和中国反倾销的现实情况的分析,总结和揭示了近年来全球和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的新特征和趋势,并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反倾销;现实情况;趋势与特征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8―0103―05

一、全球反倾销的现实情况分析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反倾销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的蔓延开来。同上个世纪60年代所有的GATT成员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平均每年只有10起左右相比,这一数字在2001年达到364起。在1995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WTO成员国累计发动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数为2646起。成员国发动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数在经过1995年到2001年几年间的急剧增长之后,从2002年开始,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和被执行反倾销措施的数目都比较稳定并同时有所下降。图1反映出从1995年到2004年各年反倾销调查的发起和执行的数量变化。

根据WTO的官方统计,从1995年1月1日到2004年12月30日这一统计时间内,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十个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411)、韩国(207)、美国(152)、中国台湾(146)、日本(118)、印度(108)、印度尼西亚(107)、泰国(100)、俄罗斯(94)和巴西(80)。同时,在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6月30日这一统计时间内,发动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十个国家和地区依次为印度(412)、美国(358)、欧盟(318)、阿根廷(193)、南非(151)、澳大利亚(174)、加拿大(133)、巴西(119)、中国(110)、土耳其(97)。反倾销调查的发起国不再局限于最初使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角。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10个国家中,发展中国家有6个,而发达国家有4个,在总数上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尽管早期的反倾销调查往往是由发达国家所使用的。

二、全球反倾销的新特征和趋势

1.全球反倾销调查的发起和执行的案件数在1999年和2001年达到其顶点后,近年来保持稳定甚至下降。

据WTO秘书处统计,2005年1月1日到6月30日不论是新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还是新执行的反倾销措施都保持了下降的趋势。2005年1月到6月15个成员国报告发起反倾销调查96起,同比2004年下降了10起;12个成员国报告了53起新执行的反倾销措施,同比2004年下降了5起,这种新情况源于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1)全球反倾销形势与世界宏观经济形势有一定的关系

全球反倾销形势与世界经济增长率大体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当经济增长率高的时候,反倾销的发起和执行都较少,反之则较多。图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种关系。2001年全球经济低迷,根据IMF的数据,GDP的增长率仅为2.4%,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达到历史性最高的364起。这一点在经常使用反倾销调查进行贸易保护的美国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01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仅为O.2%,同期,美国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达75起,远远高于2004年的26起,而2004年美国经济在经过复苏后经济增长达到3.9%。一般来说,一国或者地区的行业工会或者行业协会迫于经济形势的压力向该国政府相关部门申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以保护本行业不受到外来竞争的威胁。近几年来的世界经济在经过2001年的低迷后,一直保持复苏的态势,这也使得全球反倾销发起数保持了一个稳定降低的趋势。

(2)全球反倾销的稳定下降是各国博弈的结果

由于美国和欧盟对于反倾销措施的需要,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一揽子协议之一――《关于实施GATT第6条的协议》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倾销协议》)并没有能进一步约束对各成员国反倾销措施的使用。相反,由于该协议中赋予成员国一定程度的“自由量裁权”及其在很多方面规定得较为模糊,使得反倾销措施的使用已经背离其纠正不公平贸易的初衷而沦为符合WTO规定的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反倾销被滥用不仅仅是由于其“合法性”,还在于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反倾销措施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发起反倾销调查开始,不论结果如何,是执行倾销税亦或被否决撤销,都会对所涉及产品的进口产生巨大的影响。Prusa(1999)通过对美国的数据研究发现,四分之一的反倾销调查是通过VER和其他形式的出口限制来解决的,而这种解决和最终执行反倾销税的结果一样,都会使得反倾销调查所涉及国家产品的进口在其后的三年保护期内下降50%~70%,即使反倾销调查最终被否决和撤销,也会引起进口下降15%~20%。

反倾销措施的这些特点已经使得其成为WTO各成员国贸易保护政策的首选。同时,正如Michael Finger(1993)指出的,许多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不仅仅是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还用它作为贸易报复手段来威慑其他国家对其出口产品的限制。发起反倾销较多的国家通常也是较多地遭受来自别国对其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比如说中国与美国,从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6月30日,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为59起,占其总发起数的16%;同期,中国在其2001年后发起的110起反倾销案件中,针对来自美国的产品发动的反倾销调查为19起,约占发起总数的17%。

每个WTO成员国都无法拒绝用简便有效的反倾销措施来保护其重要的进口竞争行业的诱惑,但是如果所有的国家都用这种手段来进行保护,结果是所有国家的福利较之于自由贸易的情况下都有所减少,这也就是博弈中的“囚徒的困境”。如果所有各方都停止使用反倾销措施来进行贸易保护,那么所有成员国的福利都会提高。然而就单次博弈而言,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他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贸易政策――保护政策或者自由贸易,其最好的选择是保持使用它的贸易保护政策。然而在多次重复博弈中,加拿大学者Axelord通过计算机模拟,将模型扩大到整个社会。他发现,模型运行的结果是,如果投机获得的利益有限,而且投机者将被惩罚的话,一个混合合作者和少量投机者的社会可以长期稳定的存在。这也就是说,如果使用反倾销措施得到的好处是有限的,而且一国对另一国的反倾销会导致另一国的报复,那么在长期多次博弈中就会出现大部分国家对反倾销措施的克制使用,当然也会有少量的继续使用该政策进行贸易保护的国家和地区(这些被视为投机分子)。

在多次重复博弈的过程中,如果信息是完备的,就会出现各成员方都克制使用反倾销措施,实现福利的帕累托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来解释目前全球反倾销活动的稳定下降。

2.发展中国家间的反倾销争端逐步增加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使用反倾销措施的还仅仅有五个国家和地区――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和欧盟。然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反倾销争端在全球迅速蔓延,发展中国家已经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在反倾销活动中的主角地位不仅仅反映在发起和遭受反倾销调查活动远远超过最早使用反倾销措施的欧盟和美国,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反倾销争端占全球反倾销案件数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世界银行在《2004年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倾销与反倾销争端已经成为反倾销案件的主流。以中国为例,在1995年到2005年6月30日期间,他国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一共为434起,其中发展中国家提起的为258起,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提起的176起,发展中国家提起的反倾销调查占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总数的59.4%,同时印度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拉美国家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国家对中国产品发动的反倾销调查也在不断地增加。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是导致发展中国家之间反倾销争端不断增多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集中在劳动密集性产品,竞争也主要集中在价格方面,所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世界市场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的,某一发展中国家在出口方面的成功即意味着其它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失败。

Adrian Wood(1996)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和贫困化问题中发现拉美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并没有减少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工资报酬的差距,非熟练工人的工资报酬反而较之于贸易之前有所恶化。这有悖于贸易理论中的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即国际贸易会使一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增加同时降低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Wood对此的一个解释是,由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许多较之于拉美发展中国家收入还低的亚洲国家进入国际市场,使得拉美国家的比较优势从原来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转移到中等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也意味着对其非熟练工人生产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需求的减少,直接影响了非熟练工人的收入。发展中国家在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市场已经形成了非常激烈的竞争,为了保护本国的生产,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使用反倾销措施这种合法、有效、针对性强的贸易保护政策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

发展中国家对于反倾销措施的使用热情在短期内是不会降低的,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也很难控制对其的滥用。这是因为,即使倾销造成的伤害再微小,证据证明倾销的事实再不充分,寻求保护的行业也总会利用这些发起反倾销调查的申请,而且一旦政府相关部门受理开始调查,不论结果如何都会对其国外的竞争对手形成打击。同时,一个行业对此种手段的利用会鼓励另一个行业也用同样的方法来寻求政府的保护,这就使得一个国家一旦开始使用反倾销措施就难以抑制对其的频繁使用。

三、中国的反倾销状况分析

中国目前依然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根据WTO的官方统计,在1995年到2005年6月30日这一段时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为411起,其中最终被执行的为317起,其中2004年全年发起数为47起,居全球之首。同时,中国在短短的5年6个月的时间里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已经累计达到了110起,居全球第九;而2004年全年为27起,仅次于欧盟居全球第二。

1.发展中国家逐渐取代美国和欧盟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从表1可以看出,印度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向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同时拉美国家例如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和巴西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也越来越频繁。正如上面所分析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具有相类似的要素禀赋,所以这些国际的出口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

根据IMF的划分,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较多的国家――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巴西和委内瑞拉都是高、中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是属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也就意味着,同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这些国家相比较而言,在生产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价格优势,同时也威胁到这些国家的国内市场。这种竞争的压力是这些发展中国家频繁利用反倾销调查来保护本国产品的直接和根本的原因。

2.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对中国产品提起的反倾销调查依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2004年美国一共发动的26起反倾销调查中,中国占6起,位居各国之首;在欧盟发动的30起反倾销调查中,中国占9起,也位居各国之首。发达国家对外提起的反倾销调查与其宏观经济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Knetter(2003)在对四个国家与地区(美国、欧盟、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宏观经济形势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之间的关系作研究时发现,一国的实际货币汇率的变动和GDP的增长率对发起的反倾销调查的数量都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对1980年到1998年的数据研究显示,本国货币每升值一个标准单位会引起对外的反倾销调查增加33%,而GDP的增长率每降低一个标准单位,也会引起反倾销调查增加23%。这说明发达国家的汇率变动和GDP增长率的变动都会影响对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我国近年来在人民币汇率上与发达国家的争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提起的反倾销调查的数量。

其次,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主要集中在钢铁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行业,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的传统行业,吸收了相当的就业。当经济形势不好时,政府总是迫于压力用反倾销来保护这些行业以及这些行业的就业。

最后,尽管同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有着较为严格的和任意性较小的反倾销调查程序,但是与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反倾销(逐渐被公认的贸易保护政策)一旦被使用,就会很难控制它的蔓延。这反映在下面两个方面:(1)随着反倾销的调查和诉讼增加,以前的申请和诉讼经验使得申请反倾销调查和诉讼的成本大大降低,这就使得倾销幅度和损害程度较小的反倾销诉讼请求变得有利可图。Blonigen(2004)研究发现,以前的诉讼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的诉讼成本,并且通过对美国的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某个行业的反倾销经验会导致更多的美国商务部的反倾销调查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反倾销税的执行,同时增加的反倾销调查所涉及商品的倾销幅度也大为降低。对于被美国商务部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执行反倾销税最多的中国来说,申请调查和诉讼成本的降低都为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提供了动力和刺激。(2)同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发达国家中一个行业寻求通过反倾销对自身的保护会鼓励另一个行业同样的行为,这也导致了反倾销在行业间的蔓延。

四、进一步的思考

反倾销已经成为贸易保护手段的一种,目前对其的滥用必将使其成为继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多哈回合谈判的焦点问题。尽管反倾销的本意是发达国家为了纠正国际贸易中的所谓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姑且不论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还是正常的企业定价行为),然而由于WTO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反倾销协议》在“合法化”的同时并没有能够限制其滥用,使得反倾销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的首选。《反倾销协议》的这个漏洞所导致的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已经被WTO各成员国所意识到,由此可以预期多哈回合谈判会就此问题继续进行谈判,在限制反倾销的滥用方面将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与共识。作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国家,中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不断完善的《反倾销条例》以及不断增加的对外反倾销实践对其他频繁发动反倾销调查的国家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作为负责任的WTO成员国以及发展中大国,中国应该在多哈回合中积极地发起与参与限制反倾销措施滥用的谈判。

尽管中国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是反倾销对中国产品出口究竟影响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衡量指标来进行估计。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05年中国的顺差是1018.8亿美元,同比2004年的320亿美元相比增长了近三倍;同时出口额达到7620亿美元,同2004年相比增长了28%,中国的出口和顺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虽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居高不下,但是中国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说明,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倾销对中国整体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可能局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总体上来说,反倾销并没有构成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威胁和阻碍。中国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引起的与国外的贸易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贸易摩擦较为突出的表现形式是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反倾销背后的真正动机是贸易保护,如果不能使用反倾销措施还可以使用别的更为复杂的手段,例如特保条款等等。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反倾销的问题并不在于反倾销施本身,而是于其背后的贸易保护。

上一篇:成本竞争抑或附加值竞争? 下一篇:论会计工程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