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习惯,受益终身

时间:2022-04-25 06:09:50

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可助推一个人的成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创造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笔者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基本学习习惯,创新学习习惯以及合作性学习习惯. 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谈个人点滴浅见.

一、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智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做好课前预习. 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可以使教师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读书,从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些大致的了解,有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 如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中,在讲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让每组的组长统计好本组成员的身高数据,并在新课前展示一下本组的统计成果.

其次,上课认真听讲. 传统意义上的认真听讲,仅仅指的是认真听老师的讲授,上课不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注意力要集中,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和见解,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认真完成作业. 这里的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包括写作业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如数学符号的书写是否规范,是否能独立思考完成作业,不要跟同学对答案,等等. 而这些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会在课后的作业完成过程中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创新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小学数学教育过程当中,机械式的教学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求. 创新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学习的目的更在于方法的获得,笔者认为创新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善于质疑.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产生疑问,这是创新学习习惯培养的前提. 只有产生质疑,才会在脑海里萌生出不一样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问题是探究的先导,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要注重这一方面的引导,积极创设情境,教会学生如何适时地质疑.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我曾经把123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产生疑问,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在不断的质疑中,才能推动学生充满动力地去学习新知识.

其次,注重实践. 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已经很强,但是学习数学主要还是依靠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而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借助形象材料的引导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所以,小学数学课堂内容的设置,最好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获取和理解新知识.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正方形边的长度和长方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个问题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是很难表述的,可以通过手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制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过程中,一边观察一边讨论,从而总结出一个合适的答案. 经常开展一些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最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 “教会学生思考 ,对学生来说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创新元素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联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猜想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等,帮助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度.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循循善诱的提问:“你有没有不一样的看法?”“你还能联想到哪些知识?”“能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呢?”通过这些引导性的言语和提问方式,比直接给出答案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不怕出现错误,不管对错都要给予一定的肯定.

三、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树立团队意识,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在相互交流中产生创新的观点. 在数学课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内交流讨论以及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多鼓励和支持,并且适时引导,学生在这种积极的环境氛围下,养成一种合作学习的习惯. 例如,我曾经在班级内设立过几个学习小组,简单的题目独立完成,疑难问题则通过共同讨论的方式解决,并且在第二天的课堂中,选出组内的代表展示一下合作讨论的成果,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合作性学习.

总的来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主观可以控制的因素,当然智力因素不可否认,但学生的习惯问题更具有可塑性,尤其是对数学学习来说,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余额宝促进了利率市场化吗 下一篇:浅论法治和经济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