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业发展开发问题

时间:2022-04-25 01:00:28

文化业发展开发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战略性改变。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出现新的特征,表现为创意产业的蓬勃兴起和迅速兴旺,创意产业产值占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JamesPurnell,2005)。创意产业的兴起,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升级优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改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整体产业结构调整。然而,对于该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梳理出文化创意产业急需解决的相关问题,从而扫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障碍,促进产业的顺利起步和良性发展。

一、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些研究者指出,应该借鉴发达国家该产业发展的经验,采取早日发展、加速产业化的策略,以实现后发追赶。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得益于它们的人才优势和科技实力。然而,我国在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阶段,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基础性问题,才有可能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发展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如果没有扫清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人才资源不足等重要障碍,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受到严重阻碍。由此,我们认为目前亟需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人力资源难以支撑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创意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力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原因在于,一方面人力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通常人的潜能仅被开发了4%到10%;另一方面,无限的创意资源来自于人脑。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势资源,使文化创意产业摆脱了对传统资源的依赖,从而能够开拓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英国,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经验是,重视对青少年的创造力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较高的美、日等国,一直致力于积累人力资本,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分别占总人口数的12%和15%左右。然而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却仅占当地人口的千分之几,从全国数据看,人口比重更小。如果考察人才质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为巨大。因此,人力资源缺乏成为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瓶颈,人才的缺乏还将直接带来创造力不足、创新缺乏等一系列危机,严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起步及其推进。

2.创新环境建设滞后不利于创意产生。组织环境不仅是创意产生的平台,更是培育创意的土壤。研究发现,企业组织较之社会和家庭环境,对于员工创造力有更重要的影响。而在组织中既存在促进创新的因素,也存在阻碍创新的因素,前者包括组织政策、上级支持、同事支持、充足的资源以及自主和有挑战性的工作,后者主要是工作压力和组织的限制措施。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组织环境和氛围对创造力和创新有着直接的影响,还有一些研究指出,环境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动机,进而影响其创新意愿和行为。研究者对我国科研成果进行分析时发现,一些有名的科学家回国多年却无所建树。这种“生在淮南则为桔,生在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实际上在我国科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究其原因,资金、设备、场地等硬件设施并非是关键影响因素,而缺乏自由、宽松和鼓励冒险的创新氛围,以及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是制约科学家创造力发挥的关键因素。实际上,组织行为领域的创造力研究早已指出,支持性的环境因素是激发创新行为的关键。美国创意经济发展的经验也表明,社会环境是鼓励创新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建设适宜创新的环境,激发员工产生出更多的创意。环境建设的重点是:社会需要更多地包容多元文化,教育体制致力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各类组织鼓励员工进行组织和技术创新。

3.文化挖掘不足导致商品价值提升乏力。在创意产业中,创意必须依托于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变成生产力。所以,文化是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要素。文化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其意义在于,当文化加之于商品上,虽然并非改变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却为商品带来不同的观念价值。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商品使用价值的充分挖掘,商品的观念价值由于具有无限开发的可能,从而成为产品增值的重要源头。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多样化和高质量化,那些能够让人们认同的富有文化韵味的商品,将会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并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成果,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这座世界文化宝库,这是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优势。然而,我们在文化内涵挖掘和文化软实力的打造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商品的观念价值塑造上十分乏力,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商品附加值的增加,以及整体产业的价值提升。比如,我国有丰富多彩的传奇传说,但是我们讲故事的水平不高,所以难以形成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加之缺乏高科技手段对产品形式的优化,使得文化产品的价值不高。4.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缺乏阻碍了产业融合和升级。创意产业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意学”作为学科至今尚未设立;二是对于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中的安排,相关学科未进行针对性分析。尽管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都从各自领域出发,对创造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各学科对创造力研究还不够深入;进一步地,文化创意产业是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工程学,以及文学艺术等各学科的交叉领域,然而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非常缺乏。根据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的机制,产业之间的融合是产业创新和升级的基础,然而,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的落后,使得产业间的协调发展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将从以下方面入手,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顺利启动和发展做好准备:

1.全方位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积累充足的人力资本。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人力资本,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积累的关键途径有三,即教育、培训和迁移。无论是地区还是国家,增加高质量人力资本存量的关键是教育,通过系统的知识体系传授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各行业各组织对已有和新增人力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最及时、迅速补充人力的途径是引进人才,通过把人才暂时或永久地迁移至本地,以缓解人力短缺,获取稀缺人力资源,高效地实现人力资本累积。由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有创造力的创意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知识的传承更新、思维方式的裂变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因此需要社会各个体系的科学规划和紧密协作,从全方位进行人力资本的积累:其一是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开放博物馆、建设高水平图书馆等多种方式提高居民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知识文化水平,因为只有高素质的社会成员,才能承担好文化挖掘及其传承的重要任务;其二是强调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进行创造力开发,在教学体系、方式,内容和手段以及考核体系等方面都要进行调整,以培养发散和创新思维为核心,并重视个性培养;其三加强大学生的专业培养,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调整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性学习;其四,对企业员工进行持续培训,重点开发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技能。

2.营造鼓励创新的组织环境。当组织大力支持创新活动时,能够极大地鼓励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行为。创新型的组织环境塑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创新型组织文化和氛围。支持创新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员工接受挑战、不断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见解,从而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塑造创新型的文化需要从构建激励性的组织制度和政策体系、加强组织内部沟通、鼓励知识共享、包容员工的不同观点等方面入手。二是创新型工作团队。团队中的上级和同事是员工创新活动的重要合作者,因此上级和同事的支持直接地影响到员工创新的发生。应该努力营造宽松的、自由的、容许犯错的工作氛围,同时选派支持性的领导担当团队负责人。三是创造性的工作设计。根据工作特性理论,具有自主性、挑战性、多样技能要求的工作能够激发出员工更多的工作认同,而对工作任务的认同是创新行为的内在动机。因此,应该进行科学的工作设计,丰富工作内涵、增加工作内容、轮换工作岗位,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

3.开发文化资源和积累文化资本。文化是创意产业的源头,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文化资本积累:第一,梳理文化特色。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特色的文化和别致的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我国国土面积广阔,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和民俗。各地区应该认真梳理各地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特色,力求避免各地发展主题雷同,从而削弱各地的创意产业特色。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设计和发展主题城市,如成都市建设烹饪之都,哈尔滨建设成音乐之都,上海建成服装之都等等。第二,深度挖掘文化资源。重点是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内涵挖掘,要充分重视各种遗产申请,引进国外的专家学者、资金技术协同挖掘文化资源,以高水平地保护文化宝库,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第三,通过培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资本。要使文化转变成生产力,并形成产业化运作,实现文化资本的积累,亟需培养一些核心文化产品品牌,并重点培养一批文化企业,增强其文化和经济实力。重点应该瞄准各地具有良好文化基础的产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多种包装设计展示,以及多种衍生品开发,将之打造成为更具魅力的地区创意产业名牌和名片,并以此带动广告、建筑艺术、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以及旅游、博物馆、遗产等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4.建设创意学学科推动创意产业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系统在创意学学科建设中责无旁贷。由于各地区和各高校具备的资源和条件有差异,为了加快创意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首先,鼓励艺术、人文领域有突出的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积极地设置创意学学科,构建涵盖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文艺术、工程学等的创意学学科体系。尽快开始系统科学地研究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理论基础、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等核心问题。其次,对于其他暂时不具备建设创意学学科条件的一般院校,为了提高其培养创意人才的效能,一方面应该进行科学的学科设置,打破学科壁垒,改变过窄的学科分科和专业分科体系,形成以一个学科为主,多学科辅助的学科体系设计,尽量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以培养复合型创意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将该地区的几所大学资源联合起来,整合师资力量,共同构建创意学科,以对该地区的创意经济发展、创意产业布局、创意产业规划进行研究,促进地区创意产业的理性发展。

上一篇:音乐文学在声乐中的融合 下一篇:音乐研讨会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