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反思”

时间:2022-04-25 12:46:58

学校每两周进行一次常规检查,教学反思是其中的一个必查项目。但每次检查总会发现一些怪现象。有的“惜墨如金”,几个字、十几个字就草草结束,形式如同一句话新闻,精简至极,内容却是“这节课我没做好,下次一定改进”等,言之无物;有的“格式化”,每次反思都套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自主、合作、探究”这几个关键词;有的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从网上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甚至有个别课还没有上,反思便已整整齐齐地写在了教案后面,让人啼笑皆非。这样的反思又有何益?

面对种种怪现象,我常常想,怎样才能避免反思流于形式,怎样才能让反思不是一件“苦差事”?

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而现实恰恰相反,许多学校把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作为一项“特殊任务”,明确规定每个教师每个学期必须写多少篇、有多少字,周检查、月评比、期考核,划出三六九等,甚至与评优、晋职、绩效工资等挂钩,把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硬性规定强加给教师。教师为完成任务,只能被动接受,不得不寻思应付的“对策”。其实,写教学反思,教师从不自觉走向自觉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除了教师自身的觉醒外,更需要学校的引领。引是指明方向,领是率先垂范,引领能够解决好“为什么要写”和“怎么去写”这两个问题。与硬性规定相比,引领更能营造出一种氛围,更能激发出一种动力,更能唤醒教师的潜能。要让教师意识到教学反思是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径,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与个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把教学反思内化为自己的“刚性需求”,而不是“投机性需要”,变“要我反思”为“我要反思”“我会反思”“我乐反思”。只有这样教学反思才会水到渠成,才能成为一种“常态”,形成一种“生态”。

反思的主题是教学,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学的一个自我研究。一说到研究,有些教师就认为这是专家学者做的事,自己只要教好书就可以了,不愿反思、不敢反思、不会反思。有些教师把教学反思想得复杂了,认为反思就是写论文,高大全,面面俱到,结果往往是力不从心,半途而废。其实,自己最熟悉的人是自己,以自己为镜,自己写自己,自己读懂自己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堂课上完后再进行一次回味,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活动组织是否到位、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是放手放权还是包办过多?从自己而观学生,在自己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是否积极、学生的讨论是否有实质意义、学生的探究习惯是否养成、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还是被约束的?思自己而知得失,哪些地方做得好,可以继续保持,哪些举措做得还不够,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换一种眼光去看待、换一种方式去解读,从而改革课堂,改变自我,尝试创新,体验探索。从自己这面镜子里也可以去看看他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比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尝试,在尝试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当然,问题不必一一列举,每次只要能反思其一二,有所得就拿笔写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不以长短多少论优劣,只要对自己的教学有益处,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就都是好的。

习惯成自然,当教师把教学反思作为对自我进行有效研究的一种自觉行为,从中尝到了甜头,感受到了进步的时候,没有规定,教师也会继续进行,没有检查,教师也会尽力做好。也只有这样,教学反思写起来才觉得有意思,才觉得有意义。有意思是快乐的,有意义是幸福的。做一个快乐而幸福的教师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么?

上一篇:张运釮:永远的教育梦 下一篇:黄裳:儒家唯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