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2-04-25 11:09:59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摘要:在现代都市经济的发展进程中,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已成为各地旅游业经济增长的新切入点。国内外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模式都有一定的探讨和研究。如何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产业模式,推动呼和浩特旅游业发展,本文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及其模式,分析呼和浩特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总体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模式;启示

一、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概念概述

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首先要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旅游的概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即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它包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文化创意旅游也称为创意旅游,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验经济成熟、知识经济发、文化和创新得到全球重视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旅游与创意产业结合成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实践表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文化和经济的双重风险,出现了过度投资、大量复制、恶性竞争、文化破坏等严重问题。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在全国乃至全球文化创意旅游大发展时跟上发展提升城市的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和文化感召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1.国外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的研究就要研究其发展模式。国外研究指出了重大标志性或旗舰项目、大型事件活动、主题化产品以及遗产的开发等4类具体发展模式。 从宏观上在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第一,包括文化创意旅游的资源转化模式。根据现代需求重新诠释本民族经典作品内容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第二,旅游商品开发模式。因为文化具有强辐射和高渗透的特性,通过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开发出新的旅游纪念品。具体来说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促成了旅游商品的成功开发。可以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总结、提炼和创作,把其中一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注意 主题性、 艺术性、 趣味性、刺激性 、参与性 、竞技性、教育性和谐性文化。第三是旅游产业提升和城市功能转型模式。

(1)城市旅游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西欧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普遍把闹市区古建筑群作为重要的文化与经济遗产,作为城市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这一巨大的旅游资源带动整个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在传统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2)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间循环经济的运作。德国鲁尔工业区是欧洲最大的工业经济区域。鲁尔区的工业文化旅游,控制污染,还原生态,走出了工业区最衰退的时期。目前,鲁尔区80%的劳动力从事旅游、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鲁尔区在产业转型中有效地嫁接旅游经济,形成了广受国际关注的鲁尔模式。

(3)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重点领域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生活产业、休闲旅游,成功地将鲁尔从一个重工业污染严重的只适合生产不适合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变成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旅游型城市。

2.国内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国内学者关注了旅游创意园区的构建、动漫和影视发展、旅游节庆活动发展,以及一些地方发展实践等方面。娄在凤在“嘉兴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文章中指出嘉兴地方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江南古镇特色文化型,节能环保主题公园型,旅游商品创意型。夏小莉在“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机理与发展模式”中提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优化资源组合,重塑产业品牌;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 促使产业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 增加产品渠道,拓展客源;用创意引领旅游消费 升级消费结构,增强旅游时尚。

三、对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1.用创意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

根据现代需求重新诠释本民族经典作品内容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对于呼和浩特市旅游业来说,我们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二人抬及其地方剧目,蒙古族舞蹈,呼麦、马头琴等。对于马背上的民族来说,我们也可以挖掘民族特色编排出有特色的舞蹈。

2.城市旅游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推出重大标志性或旗舰文化旅游项目

将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作为旅游委高端旅游发展处的核心职责之一,并由大型活动处、区域合作与综合协调处配合实施。应设计更具体验美感的城市文化夜景系统。组织创意旅游景观设计大赛,鼓励历史文化元素的“翻新利用”。在呼和浩特市公务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中推出文化创意型视觉标识系统,设计和实施覆盖前述“青城”等大片区的国际化自助体验引导系统和服务设施,提升城市体验美感和自由度.

由内蒙古旅游局组织力量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研究,从呼和浩特城市旅游中进一步挖掘出城市文化旅游价值的体验内容,推出包含草原文化中关于朴实、勤劳、好客、仁爱、活力、美丽、和谐等精神和中国式审美情趣等元素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以草原文化为主题的草原旅游。开发创意旅游产品模式如:草原+旅游小镇,小镇上有蒙古包,增加空间概念;草原+营地,建有风景道路,有助于自助旅游;草原+牧区(景区),旅游景区开发旅游街区,有小茶馆、小酒吧,旅游演艺的打造,成为草原旅游都市和文化创意城市.

3.在空间框架方面,注重遗产的开发

以东城(白塔、大窑文化遗址)、西城(大召、五塔寺)、以南面昭君墓鼓为核心,以将军衙署为重要辅助板块,打造大城乡区文化创意旅游体验空间,使呼和浩特城市旅游由点线式的游览区向完整连片的生活体验空间转变。近期可以“三点联合发展项目”形式启动东、西城的旅游发展工作的整合,集中打造大召和南北两大片区(昭君墓、南湖湿地公园和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最终整体构建“东方草原文化之都”的核心区。未来呼和浩特旅游乃至文化和城建的管理工作中,东城与西城两区应当走向统一。

4.在产品开发方面,突出主题化产品

应大力升级和盘活传统产品,扩大旧城为数不多的胡同游的体验内容、深度和空间,打造系列主题胡同;以“青城人家”和“青城精舍”等提升和锻造呼和浩特;整合大召附近的召庙文化设施集群资源,打造呼和浩特召庙特色品牌;在多年退耕还草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创意牧区聚落”项目;积极推出“呼和浩特礼物”的文化创意板块。应以大召、乌兰恰特大剧院、伊利蒙牛工业园区等为载体,推出真正代表呼和浩特的标志性演出。创新首府剧场联盟功能,规划赛罕区和如意广场文艺夜生活集聚空间,打造“东方百老汇”。应制定和实施呼和浩特文化创意旅游的国际推广计划。

5.在空间品牌创新方面,大型事件活动与城市形象塑造结合

可整合推出“青城”、“召城”和“乳都”等品牌、新片区。将昭君墓、南湖湿地公园片区和野生动物园、乌苏图公园片区的历史文化、草地等整合为“青城”品牌,把如意广场、内蒙古博物院、乌拉恰特将赛罕区的商务、酒店、艺术、娱乐等整合为“魅力青城,中国乳都”品牌,编制发展规划,贯通自助体验旅游线路,统一引导系统和营销工作。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有助于呼和浩特旅游业打造草原休闲和商务考察旅游,对于城市就业、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创意旅游对于我市旅游业输出文化价值主张,实现文化大都市,有助于增强我市经济实力。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逐渐成为大国的同时,呼和浩特市旅游业也在文化上有助于我国在文明古国上成为文化大国,以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娄在凤.嘉兴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3 (6)

[2]王欣,杨文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北京市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1)

[3]夏小莉.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机理与发展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

上一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下一篇:内蒙古会展业发展中政府作用与行为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