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能减排的理性思考

时间:2022-04-25 02:59:12

我国节能减排的理性思考

[摘要]根据我国“十一五”头两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能耗的国际比较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和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提出:“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不能过分强调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消费多元化是节能减排的长期任务;运用国际比较法推求节能减排潜力和设定节能减排目标必须审慎、力戒夸大等重要观点。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消费多元化;能耗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9)03―0007―05

作者简介:吴国华,男,1952年11月出生,福建泉州人。现任山东财政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分析与评价、战略管理。兼任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经济贸易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经营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比较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在能源经济分析与评价、战略管理领域,先后主持研究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煤炭科学基金项目、山东软科学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主要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管理现代化部级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撰写出版学术著作(教材)9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20多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的EI和ISTP全文收录。

一、我国“十一五”头两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环保部等有关部门近3年的节能减排情况公报,“十一五”开局两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可以说是“出师不利”的。

从年度任务角度看,第一年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第二年部分完成目标任务。2006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为1.20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了1.79%,仅完成年均节能目标(4.4%)的2/5;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不降反升,分别比上年上升1.0%和1.5%。2007年,全国万元GDP能耗1.160吨标准煤,比2006年降低了3.66%,距年均节能目标仍有17%的差距;c0D和s02排放量分别比2006年下降3.2%和4.7%,完成了年均2%的污染减排目标。

从累计任务角度看,“十一五”头两年,全国不论是节能还是减排都没有完成目标任务。2007年全国刀兀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5.38%,相当于完成累计节能目标(8.8%)的61%;两种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为1381.8万吨和2468.1万吨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2.29%和3.17%,相当于完成累计减排目标(4%)的57%和79%。如表1所示。

从地区角度看,截至2007年底,“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40%以上的有北京、天津2个地区;完成进度30%~40%的有福建、上海、陕西等15个地区;完成进度20%一30%的有云南、四川、湖南、重庆等10个地区;完成进度低于20%的有新疆、海南、青海3个地区。换句话说,“十一五”节能目标执行2年来,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只有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占比不到7%,其余93%的地区均没能按时完成任务。

“十一五”头两年,特别是2007年在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的情况下,全国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仍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许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集中的观点有两个: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不力,二是节能减排措施的效果滞后。这些分析所依据的理论和所采用的方法应该说都是正确的。如果有疑问,笔者以为它们大多侧重于解释没能完成目标的主观原因,而忽略了目标受挫的客观必然性。

二、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

我国节能减排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这种艰巨性起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我们不能为了节能减排而随意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对能耗水平的影响十分显著。产业结构重,单位GDP能耗必然大;产业结构轻,单位GDP能耗必然小。但是,一国的产业结构是全球劳动分工的结果,且与其经济发展阶段相关联,人们不能也不可能为降低能耗随意建立一个轻型产业结构。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31.8%到2006年的39.4%,16年只提高7.6个百分点,平均2年提高1个百分点,而2000年以后则在40%左右摇摆停滞不前的原因。中国第三产业的GDP比重比发达国家落后了30多个百分点和工业能耗高、比例不协调(2006年工业的GDP比重为43,3%,但工业耗能却占全社会耗能总量的70%。特别是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产值不到工业总产值的20%,但消耗的能源已经超过工业用能总量的60%)直接导致我国能耗强度居高不下。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又需要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基础工业,需要保持较高的第二产业比重,这是中国主观愿望无法改变产值能耗高位运行的基本事实。换句话说,我们不能为了节能而放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来学习美国、日本的高第三产业和低第二产业,因为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发展阶段不同。当我们有一天跨过工业化中后期进入经济发达阶段时,我们一定会像美国、日本那样建立起一个节能的产业结构,甚至还会比美国、日本更节能。

(二)我们难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每年消费的煤炭接近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四成。1997年以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煤炭比例一直在70%以上,1998年下降到69.6%,2001年最低为65.3%,之后又逐年回升,2006年为69.7%,2007年超过了70%,比世界主要国家20%~25%的煤炭消费比重高出45~50个百分点。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仍然缺乏解决这种状况的有效对策,因为以煤为主的能耗结构是由我国能源资源条件决定的。

煤多油少是中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我们知道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烧煤都不如烧油,但是我们不能放着现成的煤不用而转用依靠进口且价格动荡的石油。煤多油少的资源条件,价格动荡的贸易环境,决定着我国油气消费比例不会有大的上升。在高价进口优质的石油、天然气和就地取用劣质的煤炭以求经济发展的博弈中,并不富裕的中国只能选择后者。既然这样,我国的能源结构就一定还是以煤为主的,起码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

源供应的主力,尽管其间水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三)我们难以改变煤炭低效率高污染的固有属性

1 以煤为主的能耗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必然低

不同的能源品种有不同的利用效率。科学常识告诉我们,以煤为主的能耗结构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达到以油气为主的能耗结构所达到的能源效率。要求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在使用70%煤炭的情况下,达到以油气为主要能源的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达到日本的水平,不是科学的态度。

根据有关研究,在一次能源品种中,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约为27%,原油利用效率比煤炭高23%,约为50%,天然气利用效率比煤炭高30%,约为57%,电的利用效率约为85%。以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比例为权重计算的世界主要国家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2006年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理论值是36.35%,比世界平均利用效率49.36%约低13个百分点。事实上,由于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同一品种能源的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我国,所以有理由相信,我国实际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而产生差距的主要根源是我国烧煤多,烧油少。换句话说,同一品种能源效率的差距是可以克服的。比如说同样用煤发电,我国采用亚临界机组能源效率为38%,发达国家采用超临界机组能源效率达到40%,我们只要发展超临界甚至超超临界机组就可以克服这种差距。但是不同品种能源效率的差距是无法克服的,以燃油(气)发电厂的高能源效率,对于燃煤发电厂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达到的。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能源效率必然低一些,我国能源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并不是落后的表现,而是我国立足国内资源解决本国能源问题,不与世界各国争石油、争天然气的结果。这是中国对世界能源系统的巨大贡献。

2 以煤为主的能耗结构污染物排放必然多

以煤为主的能耗结构不但制约着中国能源效率实现革命性提高,而且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国每年消费20多亿吨煤炭,其中直接燃烧的达15亿吨之多。燃煤产生的SO2约占总量的90%,CO占71%,CO2占85%,氮氧化物占70%,灰尘微粒占61%。据《中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披露,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增长率约为4%,是全球平均速度1.4%的2.9倍。尽管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小于发达国家,但其排放总量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这在环境问题成为影响未来世界格局以及国家发展和安全重要因素的背景下,使得我国来自气候变暖的国际压力不断增加。

(四)我国节能潜力似乎不像有些人期望的那样大

能耗水平的国内外比较是分析节能潜力的常用方法。一些机构和学者经常将我国单位GDP能耗或单位产品能耗与先进国家直接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我国具有很大节能潜力的结论。例如,根据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提供的2000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每万美元产值能耗(1995年价格),美国为2.63toe(吨油当量),德国为1.27toe,日本为0.92toe,中国为8.92toe,世界平均水平为2.64toe,推出中国相对于美国、德国、日本和世界平均水平具有239%、602%、870%和238%节能潜力。显然,这种简单的比较推论方法在科学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它被用于宏观分析,旨在说明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倒也没有什么值得非议。但是,如果据此推论计算我国实际的能源节约潜力,进而确定某一时期必须完成的、具有极高约束性的节能目标,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因为这种比较本身存在许多不可比因素。

1 单位GDP能耗指标比较的局限性

各国之间的单位GDP能耗缺乏可比性。一是因为单位GDP能耗指标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很大。例如大家常见的两个宏观数据,一个是按汇率将人民币GDP折算为美元GDP,由此得出我国单位GDP能耗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差数倍,节能潜力很大。另一个数据是根据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世界各国GDP,得出我国单位GDP能耗与美国相当甚至更低,结论是节能空间不大。二是因为单位GDP能耗指标受国家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单位GDP能耗,是指当年消耗的所有能源量除以该年的GDP总量。因此,该国几乎所有活动都会影响这个指标。例如,国土面积,日本和欧洲各国的面积相对较小,其活动范围小、运输路程短,所以日本和欧洲的单位GDP能耗比美国低。再如气候,寒带地区采暖时间长,建筑能耗自然就要高。此外,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购买力水平、生活习惯、人居设施与组织、能源价格、管理体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单位GDP能耗的高低。因此,不考虑国情差别而简单地进行单位GDP能耗的国际比较,将大大降低结论的可信度。

2 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不等于节能潜力就有40%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的GDP比重大致在40%~44%之间,而工业能耗却占社会总能耗的70%以E。有关研究指出,我国主要工业用能行业产品能耗比国际平均先进水平高出40%,有的甚至比世界先进国家高80%。有人据此推论我国工业领域起码具有40%的节能潜力。还有一种计算认为:2000年我国钢铁、电力、建材等8个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7%,多用能源1.7亿吨标准煤。而这8个行业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73%,由此推算工业部门多用能源2.3亿吨标准煤。

能耗比国际平均先进水平高40%节能潜力就有40%吗?这种推论如果被承认,那么实际上就是承认,可以把美国最好的资源条件、欧盟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日本最完善的组织管理等都搬到中国,因为它是这种推论成立的假设前提。

但是,实践是不能假设的。美国的煤炭赋存地质条件简单,露天煤矿多,原煤生产耗电量自然少。中国煤炭资源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以井工开采为主。所以,中国即使矿井设计再合理,采煤、运输设备再先进,原煤生产能耗也难以达到美国的水平。再如,发电厂自用电率(自用电量占额定发电量的比重)和发电能源密切相关。一般水电站的自用电率为0.1%~0.5%;以油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自用电率为1.0%~1.5%;柴油发电机的自用电率约为2%;燃煤电厂的自用电率最高,一般为5%~6%,需要电除、脱硫、脱硝、空冷机组的自用电发电达6.5%~7.0%。显然,燃煤电厂少、燃油气电厂多的日本和欧盟自用电率必然比中国低。换句话说,以燃煤电厂为主的中国,不管采取什么节能措施,都难以达到日本和欧盟的发电厂自用电率水平。火电厂供电煤耗也有类似的情况。燃油气电厂和热

电联产的能源利用效率高,一般可达到52%~57%,甚至达到60%。而燃煤电厂只能达到35%~40%。日本火电厂大多是燃油气电厂和热电厂,燃煤电厂很少,供电煤耗必然低。我国正好相反,燃煤电厂高达95%,其供电煤耗比日本高也就成为“铁律”了。

三、主要结论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十一五”头两年,在中央政府强力推动、地方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情况下,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仍然没能完成。这一方面说明节能减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认识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设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可能偏高。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保护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群众的节能减排积极性,国家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具先进合理性。

(二)不能过分强调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尽管产业结构“轻型化”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最大,但过分强调依靠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DP能耗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方面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全球劳动分工的结果,一个省区的产业结构是全国劳动分工的结果。违背其客观必然性而过分强调主观的调整无异于“拔苗助长”。另一方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仍然需要发展重工业,仍然需要维持较高的第二产业比重,尽管这会增加节能减排难度,但我们不能为了节能减排而刻意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三)推进能源消费多元化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固然是由我国能源资源条件决定的,但是,煤炭消费比重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不仅与世界潮流相悖,而且是能效低和污染多的主要原因。因此,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加速发展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优质能源消费比例,促使我国能源消费从以煤为主的单一结构逐步向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多元化结构发展,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四)运用国际比较方法推求我国节能潜力必须审慎、力戒夸大

由于地理位置、国土面积、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国情差别,所以,通过单位产值能耗或单位产品能耗的国际比较进行节能减排目标设定的参考意义不大。根据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的能耗差距推求我国节能潜力时,必须审慎、实事求是和力戒夸大。这是我们在制定节能减排目标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会等部门,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公告[Z]

[2]解振华,六大原因造成2006年节能减排目标没完成

[3]周大地,节能减排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

[4]李玉梅,陈国裕,马凯答记者问:要下大力气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5]宣能啸,我国能效问题分析[J],中国能源,2006,(9):4―8.

[6]谌天兵,武建军,韩甲业,燃煤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综述

[7]本书编委会,中国节能降耗研究报告[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上一篇:地方政府债券与城市公共项目中民间资金的运用 下一篇:我国增值税地方分享部分的区域间分配办法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