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化学创新精神的几种途径

时间:2022-04-24 01:53:39

培养学生化学创新精神的几种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发创新动机

动机是创新活动重要的内在动力。人类有目的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进行,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通过授课、讲座和活动课等途径让学生意识到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新世纪是经济形成并充分发展的世纪,现在的中学生是新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才能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创新能力能增强人的智慧,是求学、就业和发家致富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因而会使学生由实际需要产生创新意识。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有关专家刻苦钻研的历程和化学教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化学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化学教学及其应用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高科技,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欲望。还可以通过化学兴趣小组等活动,吸引学生,促进创新动机的形成,通过改进、小创造等活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顽强、勤奋、实事求是、百折不挠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古今中外的化学家都具有优秀的创新意志,无一例外。化学家每一次探索都是在经历多次失败后获得成功的,如果没有顽强的创新意志,再新颖的创意也会半途而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志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兴趣教学和科技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培养学生勤奋、实事求是、善于战胜苦难的精神。要鼓励学生勇于完成高难度的习题和课外小创造、小发明等活动,并鼓励失败者继续努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化学家的生平和科学发展史,让学生明白只有勤奋,不怕失败,勇于献身的人才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时也要使学生懂得创新并不神秘,从而增强学生创新的自信心。

三、营造创新环境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新精神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育过程,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其中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强的教学中心观念,无论是在学科教学中,还是在活动过程中,都无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实现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必须建立一种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新型师生关系及课堂环境,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进行都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充分发扬民主作用,营造学生求异、学习交流、讨论的氛围。教师对问题学生有支持和同情的心理,使学生不受压抑,在活动中敢想、敢说、敢动手操作。学生一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他们的意识就会开始发生变化,会满怀期待地以一种新的热情投身于学习之中,创新精神也会得到逐步提升。

给学生自由时间和空间。一方面,教师在讲授时要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故意设计空白,启发学生去发现、质疑,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讲得太细、太透、太满、太实,不能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以打破学生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自由地学习和思考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在时间和课程的安排上要有自由度,在保证学生学到所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给他们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只有培养起了兴趣爱好,学生才会去认真思考、研究,才会动手去实践,才会有新思路,产生新观念。反之,会抹杀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单用“对”“错”来评价学生的新思维,显然是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的。实践中的创新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因此,把学生的新观念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就是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就是说,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这一有效途径,学生应该在实际锻炼中巩固创新动机,磨练创新意志,从而训练并提高创新的综合能力。

创新是一道永恒的课题,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并非一日之功,教师对此必须一贯地、持之以恒地、全面地给予投入,这样才能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更多、更好的途径,学生才能真正学好化学课。

上一篇:职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幼儿园安全管理案例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