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4-24 12:50:38

阅读方法的几点尝试

进入中高年级之后,阅读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越来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怎样让学生尽快掌握阅读的方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这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

针对阅读教学的任务,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写作能力。为此,我尝试了以下阅读方法:

一、对比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现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对比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对比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注意到课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把花园截然不同的景色进行对比,把巨人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我就让学生把这样的句子分别找出来,反复朗读,用心感悟,学生得到了很多启示。再比如教学《白公鹅》一课时,由于前面刚刚学习了丰子恺的《白鹅》,我就让学生把这两课对比着来学,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二、求知性阅读

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画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每一节课。比如教学《鸟的天堂》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的是:边读边想象画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根据这一目的,我一步一步设计了这些问题: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大榕树的?展现在你面前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3.第二天早晨,作者又到“鸟的天堂”,这次看到了什么?4.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5.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不加?这样,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用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寻找、思索、讨论、总结的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畅所欲言,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三、质疑性阅读

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的过程中,解疑是关键的举足轻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一改平时教学的套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先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想一想,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大体围绕以下问题: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3.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问题提出来了,怎么“解疑”呢?关于难度小的前两个问题,学生容易找到答案,但是第三个问题,很综合。我把它分解成两个问题:1.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儿?2.儿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儿?在解决前一问时,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逐步往深层次引导:(1)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是写“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2)其他家长为什么要走?为什么不去救自己的孩子?(3)这位父亲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一步步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儿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儿”时,我设计让学生讨论:儿子到底怕不怕?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再找出相应的句子,再让学生想象:废墟下有什么?没有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引出儿子阿曼达是怎么做的,真正体会出“儿子”的“了不起”。我在解疑的过程中,把综合性的问题分解,再一步步深化,这样,由浅入深,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创新性阅读

提倡多角度的阅读,有创新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这种阅读要求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规律,加以恰当地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在阅读中实现再创造。这种阅读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在教学《去年的树》时,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的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是情感的爆发点,于是我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我这样问:小鸟对大树的焦急、牵挂和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礼物,此时小鸟想说什么?你作为读者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

五、拓展性阅读

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运用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带动学生自学同类的一篇或几篇文章,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是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比如教完老舍的《猫》,根据教学目的,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我设计的阅读方法是: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及写法。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因为老舍在文中提到了他养的花,于是我找来老舍的《养花》一文,让学生运用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来自学这一篇文章,体会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我还找来周而复的《猫》和夏尊的《猫》让学生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者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写法。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课上有限的时间向课外无限延伸。

通过尝试以上这些阅读方法,我觉得有效地解决了阅读难的问题,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快乐地感悟语文,在生活中享受语文。■

上一篇: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思考 下一篇:赏山水游记,求同中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