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24 10:28:52

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对45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对生理的认识、避孕知识、怀孕流产,性病艾滋病知识有大幅度的提高,对婚前、同居、中使用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对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赞同的占80%,教学内容85.6%,教学计划76.5%,教学手段75.7%。结论:在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采取理论授课+咨询的模式是有效的。

【关键词】 民族; 女大学生; 生殖健康; 教育模式

人口与发展国际会议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全球策略 ,但是我国近年来大学生非意愿性妊娠,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越来越多\[1,2\]。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可使大学生在两往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保护意识,增加不必要的伤害\[3\]。女大学生是不安全的直接受害者,导致成人期严重或永久性的损害,给下一代造成隐患。通过此次研究,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评价,促进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的正向转变,培养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自我维护能力,逐步建立适合少数民族综合性大学生殖健康教育有效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少数民族大学选修《现代女性生理保健》课的在校本科女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了450名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40份,有效应答率为97.8%。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匿名自填方式进行调查。在课前发放问卷,课后再发放相同问卷,在发放问卷前讲解问卷的填写说明及调查意义。

1.3调查内容

课前、课后调查均包括女大学生的年龄、所学专业、所在年级、生源、、家庭一般状况、性生理知识、对婚前的态度、状况、性病艾滋病、教学体系评价等。

1.4数据录入与分析

Excel2007录入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一般统计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女大学生440人,学生来源于中国20余省、市、自治区。其中汉族学生198人,占45%,其余为回、藏、维吾尔、朝鲜、满、蒙古、苗、壮、彝、瑶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55%。,穆斯林102人,占23.2%;无占76.8%。来自农村284人,占64.5%;来自城市156人,占35.5%。二年级学生336人,占76.4%;三年级学生104人,占23.6%。文史科学生147人,占33.4%;理工科学生108人,占24.5%;其他专业185人,占42%。女大学生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1.126)岁。

2.2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2.4教学体系情况

3讨论

3.1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问卷调查发现,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书籍杂志、网络、朋友交流,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在课前调查发现认为需要生殖健康知识的占47.3%,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来源良莠不齐,有些书籍杂志、网络知识诱导大学生的。对生殖和避孕知识一知半解;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均可导致意外怀孕,进而造成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比例的增加。教育前92%的女大学生认为需要接受性与生殖健康教育,95%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性生理知识、怀孕、避孕、流产知识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

教育后对生理的认识从21.6%上升到61.4%,对避孕知识的认识从18%上升到62.5%,怀孕流产知识从8.2%上升到59.8%,性病艾滋病知识从15.9%上升到65.2%,教学有一定效果。在教育前女大学生性知识的知晓率远远低于武汉大学的调查\[4\]。教育前38%和50%女大学生对大学生同居、婚前持赞成和默许态度,8.6%的女大学生认为发生时没必要使用。女大学生观念对怀孕流产知识缺乏,防护意识差,使得近几年来女大学生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妇科炎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生殖健康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要通过开选修课的方式给女大学生传播关于性生理、避孕、防护、性病的防治、流产危害等方面系统全面的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讲授和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后女大学生对大学生同居、婚前持反对态度分别为70.5%,61.4%;79.5%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时要使用。通过选修课教育促进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的正向转变,培养大学生的生殖健康自我维护能力。

性观念开放是发展趋势,但性知识贫乏却可能严重危害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5\],无保护性可产生严重的后果。在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可以传授相关知识,减少意外怀孕、AIDS及其它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可以让她们在大学及以后的人生中学会保护自己,促进生殖健康。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接受教育前后生理生殖知识和态度有很大变化,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同\[6\]。通过生殖健康教育可正确认识和指导,从而防止高风险与意外妊娠;从长远来看,降低生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比单纯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效\[7\]。

3.2探讨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有效的教育模式

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要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几个环节来完成。由于上的成熟且当下政策允许在校大学生恋爱、结婚以及社会的网络化,女大学生的观念更趋开放,对婚前持宽容的态度。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边缘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教育资源馈乏\[8\], 加之家庭教育也是薄弱环节,所以她们在性面前更无知。大部分大学生中学时期生殖健康教育知识缺乏,许多家长和他们的孩子谈论性话题时感到尴尬,或是由于家长本身没有受过良好的性教育,无法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性知识\[9\]。其它国家也同样面临家长跟孩子谈论性时尴尬的场景\[10\] 。

目前现代女性生理保健在我校已开展了四年,在教育中重视与女大学生迫切需要的问题相结合,在讲授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充实的课程内容,涵盖的内容有生理解剖、怀孕、流产、避孕,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保健、妇科病的防治。本课程教学内容很贴近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现状,经过几年的教学,这门课程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女大学生对教学目标与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的赞同率分别占79.9%,85.6%、76.6%、75.8%,总体教学效果良好。汉族组与少数民族组在教学体系的评价上无统计学差异。在课程结束后有些同学认为对男性健康知识设计的比较少,因此在2012年的教学中将增加男性生理解剖及相关保健知识。

本研究表明在生殖健康教育模式中采取讲授+咨询是被同学们所赞同的,同时也表明这种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能给女学生带来性知识的丰富、性态度的改变,从而使她们受益\[11\]。参考文献

\[1\]徐芾,吴盛辉,徐苹.南京市某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92.

\[2\]马瞧勤,丛黎明,潘晓红,等.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关联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5,21(2):181-182.

\[3\]朱军华.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的分析.中国校医,2008,22(1):109-110.

上一篇: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Meta分析 下一篇:中国男性不育患者CFTR基因M470V检测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