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大棒双面舞背后的逻辑正义

时间:2022-04-23 03:05:30

中美贸易大棒双面舞背后的逻辑正义

对于中国而言,面对这波“去全球化”浪潮,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和谨慎。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思潮的蔓延。

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程序,由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9月11日就对华轮胎特保案做出了不利于中国的决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特保措施,而中国“双反”的这两类产品进口额约20亿美元,与中国轮胎对美出口额大体相当,中国的这项举动实际上是对美国的贸易报复措施。

虽然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在理论上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反制措施,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旷日持久,且“玩弄”世贸规则的技巧往往对实际结果影响巨大,因而对贸易保护主义者威慑不足。

从既往历史看,部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部分是出于“和为贵”、“和气生财”的民族传统信仰,加之我们在处理对外关系中奉行的所谓“韬光养晦”策略走了极端,中国这个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却是名列前茅的贸易报复小国,很少实施贸易报复或其它反制措施。

以中美经贸为例。1972年《上海公报》恢复中美贸易关系后不久,美国就开始对中国商品施加各类限制措施,19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都要制造多起对华贸易争端,但中国迄今只是在1983年实施过一次贸易报复,因美国从1983年1月开始单方面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中国宣布以不购买美国棉花、大豆、合成纤维和减少谷物购买量为报复。假如贸易伙伴国内保护主义势力挑起对华贸易争端,损害中国利益,自己却不用因此付出一点代价,那么,在贸易伙伴国内肯定是保护主义势力更能吸引公众跟从,主张对华自由贸易者形单影只。由于中国在对外贸易争端中极少采取贸易报复措施,已有不止一个国家的保护主义势力在主张对华贸易保护时提出这样的理由:“既然我们限制进口中国商品,中国从我们的进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限制中国商品?”在以前的韩国限制中国大蒜、大葱案中,也正是因为中国宣布了限制进口韩国手机等商品的贸易报复清单,双方才得以迅速达成妥协。

为提高效率起见,贸易报复的对象应当优先选择对国际经贸规则影响力大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因为这样可以对其他贸易伙伴国内蠢蠢欲动的保护主义势力构成足够警诫,对小国贸易报复则不具备警诫作用,局部貌似省事,从反贸易保护主义全局来看则事倍功半。从轮胎特保到6月份的10天内便对中国钢铁产品连续发起3项“双反”调查,再到对中国纺织品磨刀霍霍,充分说明了遏制美国保护主义势力道德风险的紧迫性;不少别的国家也在酝酿对华贸易限制,进一步提高了警诫各国保护主义势力的必要性。由于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措施的理由完全站不住脚,甚至此举名义上要保护的对象――美国轮胎产业也一面倒地持反对态度,而美国对汽车产品和禽肉出口的补贴证据世人众所周知,选择轮胎特保案作为突破口是适当的。

在经济严重衰退的大背景下,保护主义正在美国民众和政界获得越来越大的市场,微软计划裁员时,一位美国国会参议员就曾致函微软执行长巴默,要求微软先裁外国人。如果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并最终扩散到全球范围,这显然会使严重依赖外需的中国经济置于更为恶劣的环境之中。

对于中国而言,面对这波“去全球化”浪潮,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和谨慎。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思潮的蔓延。中国应坚持全球化战略,高扬自由贸易理念。在发达国家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之时,要对这种保护主义可能酿成的全球性危害保持极高的警惕性。中国不应沉迷于国内经济“独秀于林”的幻想,如果保护主义全面泛滥,全球经济的复苏将遥遥无期,中国没有能力,更不可能幻想做全球经济的救世主。

中国需要在奥巴马执政初期及早遏制其潜在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本身就更容易使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取得与其实际经济实力份额不相称的政治能量,美国宪法将对外贸易政策决策权授予国会,这种体制使得美国那些主张贸易保护主义或贸易问题政治化的利益集团比在行政主导的国家更容易左右国家贸易政策走向,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更刺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道德风险恶性膨胀。而且,由于在执政的不同时期对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需求程度不一样,奥巴马在未来的保护主义冲动可能增强。奥巴马顶着在竞选造神运动中取得的光环入主白宫,与公众的“蜜月期”尚未完全结束,支持率之高一度创造了历史纪录,所以,近期内他无需太过依赖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政治支持。然而,随着造神运动的光环消失,随着“蜜月期”流逝,他的支持率必将趋向下降;如果他的政治支持流失到一定程度,他寻求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支持的内在冲动就会大大增强。如果在现阶段他就诉诸保护主义措施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这对于他的潜在保护主义倾向将构成何等激励,可想而知。

从已采取的措施来看,中国政府力图向外界表明自己依法行事的意愿,而且希望将争端控制在一定限度以内,因为政府官方声明并没有采用“贸易报复”的名义。而且,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相关程序也可以给对方创造进一步冷静思考、采取理性措施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中国正式就此诉诸世贸组织,按照争端解决机制的步骤,第一阶段就是磋商,即使成立专家小组之后,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斡旋、调解和调停。至于能否把握机会,取决于贸易伙伴自身。

责编 许圣如

上一篇:新医改的第二步 下一篇:大城市病的“智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