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4-22 11:08:57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摘要】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个性差异;激发兴趣;合作交流;创造潜能

人的创造意识和欲望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后天的复杂的个性品质,是人对客体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充满热情的认识倾向。中国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在教育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就数学教学与儿童创造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比如,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图形与证明》中曾举到这样一道例题: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2, BC=3,CD=1,E是AD中点。求证:CEBE。

学生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下面是学生探究得到的几种证法)

证法一:如图2,作CEAB,在RtCBF中,由勾股定理易得:CF=2 , 又E是AD的中点,故DE=AE= ,分别在RtCDE和RtBEA中,由勾股定理易得:CE2=3,BE2=6,在RtCBE中,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 CEB是Rt,即CEBE得证。

证法二:如图3,分别延长CE、BA交于点F,易得CDE≌FEF,则CE=FE,AF=1,又AB=2,所以BF=3,又因为BC=3,所以BC=BF,在BFC中,由三线合一定理得:CEBE。

证法三:如图4,取CB中点F,连结EF,则EF是梯形CDAB的中位线,易得EF=2,则EF=CF=BF,则∠CEF=∠FCE, ∠FEB=∠FBE, 再由三角形CEB内角和定理易得∠CFB=90°,即CEBE。

教师要表扬学生有不同的创造思想,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越常规,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的去解决疑难问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不要轻易的加以扼杀。注意在提问、讲授、练习等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耐心的帮助和引导,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擅长用综合法来思考问题,也有的学生把综合与分析齐头并进;有的学生喜欢用算术方法解题,有的学生则偏爱用列方程解。总之,学生的思维方法会有明显的差异。

比如七年级一道应用题:“甲加工一个零件需要用5分钟,已加工一个零件只要4分钟。两人同时合作一段时间,一共加工了720只零件,求甲加工多少只?”

生一:用算术方法解答:

720÷(4+5)×4

生二:用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甲加工x只。

5x=4(720-x)

以上两种方法代表了学生解答的认知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创造意识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形成,既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在教育过程中,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一经提出,如果马上就要学生回答,可能只有个别学生能达到这样的思维敏捷程度,而多数学生将失去一次创造的机会,使创造意识及创造能力培养无法面向大多数学生。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激发性的情景,如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巧妙设问,并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培养创造意识。教学中,我在讲解新定理时,改变了以往老师给出定理再证明的方法。而是老师创造情景,提出题设,由学生探索结论。

四、学生自己做决定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并尽量尊重和采纳学生的意见。

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创造意识的形成,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极为重要的。在包装设计一课中,有的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极强但动手能力很差,有的学生手很巧,但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利用分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优势互补,同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作动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创造动机的激发,并不只局限于某一部分特定的学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才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上一篇:精心设计语文作业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链接生活,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