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失生问题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4-21 06:42:46

农村流失生问题调查与思考

*省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农村中小学出现大量的流失生,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就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早婚早育问题等,不仅影响农村人口的质量,也将影响农村的发展。控制农村流失生问题,逐渐受人关注。最近,记者就我省农村流失生问题进行了调查,不少老师反映,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一些地区,实际辍学率高达40%。舒兰市某控制流失生“较好”的农村中学的教导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初一入学人数有180人左右,到了初二下学期结束,只剩下130人,年流失率近14%。

据省关工委一份关于农村流失生问题的报告显示:20*年6月,九台市关工委和乡镇关工委一起调查了18个村和街道流失生的状况。对这18个村和街道他们按人头落实,应在校初中生1386人,流失生609人,流失率为43.9%。九台市关工委主任杨家哲曾当过13年教育局长,对学校的情况比较熟悉。他在龙家堡镇十一中调研,学校校长告诉他,20*年的初中生,入学时8个班,二年级6个班,毕业时只有4个班。城子街镇关工委副主任杨成良在郭家村做了调查。这个村有309户,1590口人,经济状况属于全镇中等水平。按年龄应在小学读书的135人,在校生133人,其余的2人为聋哑儿童。应在初中读书的118人,在校生58人,流失生60人,流失率为50.8%。经过工作,18个单位动员回校流失生139人,占流失生的23%;全市动员回校流失生1500人,占流失生的8.9%。

舒兰市一位偏远地区的某中学教师对记者说:“农村初中生10%-40%的辍学率是下面公认的。上面一检查,下面就做假,把流失的学生再找回来,顶个名,谎报辍学率。”一位教师说:《义务教育法》在这里也无能为力。学校和教师已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现在不是学生来学校求学,而是老师“求”学生不要辍学。

该中学本该念初二的李小林(化名),今年5月离开了学校。他告诉记者:“我就是自己不想念了,学习不好,什么都不会,上课就是睡觉,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煎熬。而且,就算我来学习,我们学校升学率那么低,不可能考上高中,还不如早点退学,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小林的父亲对记者说:“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做家长的还是希望他能把初中念完,但是家里和学校怎么劝,他也不听,我们也没办法。现在既然已经退学了,我会想办法给他找点事做,总比呆着好。”

该中学一名叫陈平(化名)的初三女生告诉记者:“我在初二的时候已经辍过学了,我家里条件不好,一年收入还不到5000元;上学费用加到一起,一年就得2000多元。辍学后,我的班主任还有校长都来我家动员,学校给我免了3年的学杂费,我就又来上学了。可我们学校要考上高中,至少得排年级前10名,我现在排50多名,考高中是没什么希望了,一想到家里那么困难,真不想念了。”

省关工委对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调查显示:产生农村流失生的主要原因是观念不适应、改革不到位、经济有困难。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改为面向市场以后,对供学生读书是为了“跳农门”这一观念冲击很大。比较普遍的反映是,花了钱、费了力,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不如早一天回家种地。这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是对改革不适应的反映,还得在改革的实践中解决。而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改革不到位,农村中学的教学内容、教材和城市学校基本一样,学生毕业后不会科学种田、不会科学养殖,务农还得从头学起。农民说:我们没有别的招儿,只好不让孩子再念书了。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也是产生流失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只靠粮食收入的地方,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如果家里有病人,就更困难了。据调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流失的占30%左右。在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总是以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投入为代价。贫困地区的孩子去上学,无疑从家中抽走了一个劳动力。在温饱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读书自然是一种奢侈。

农村流失生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规模庞大、来势凶猛的流失生群如不及时解决,必将涌入本已十分庞大的文盲大军。如何控制农村流失生是一个难题。记者根据省关工委及相关教育部门提出的建议,认为控制农村流失生首先要总结推广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快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这是解决农村流失生的根本办法。榆树市闵家镇中学和九台市二十二中学都是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增强了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了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需求,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其次,县以下的党政干部应建立减少流失生的包保责任制。流失生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也是贯彻义务教育法要解决的问题。只靠学校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把它纳入党政干部的责任制,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内容。要以党政为主体,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做流失生工作。最后,还要开展各种救助贫困学生的工作,不使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松原市关工委开展的“春雨救苗”活动,坚持了8年,筹集资金1111万多元,救助贫困学生6.8万多人次。

上一篇:德育质量优化教学论文 下一篇:教案设计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