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跳槽:怎样避免自伤或他伤

时间:2022-04-21 06:50:52

据权威数据表明:中国人平均5年换一次工作,而且有过1次至2次跳槽经历的女性比男性高出14%。同时女性在跳槽中更容易产生法律上的认识误区。那么,女性跳槽时怎样才能跳过“东家”的“陷阱”、绕过自挖的“坑”,从而避免自伤或被他伤呢?

跳过“东家”的“陷阱”

陷阱一:辞职需审批,否则属违约

陷阱特征:在劳动合同中植入"辞职审批"条款,一旦员工要跳槽走人,即启动该条款令其承担违约责任。

情景案例:

2002年,研究生毕业的谢女士应聘到重庆一家食品企业做销售主管,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公司在当地劳动部门统一印制的格式劳动中附加了一条"辞职审批"条款,也就是说,谢女士日后要辞职跳槽的话要先经过公司同意,如果强行跳槽就要承担违约责任。因公司几年来一直没有为其办理保险等原因,心存不满的谢女士打算跳槽,但公司硬是不同意。合同上有自己的亲笔签名,怕承担违约责任的谢女士陷入尴尬境地。

陷阱突破: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除非有服务期或者脱密期的约定,员工辞职无需用人单位的同意或批准。

此外,在合同存续期间,谢女士所在公司应该为其办理“四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里要注意的是"四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如果单位不给员工上法定保险,劳动者可随时辞职跳槽。

陷阱二:将退工、调档手续办理视为单位的权利并以此作为谈判砝码

陷阱特征:一旦无法用更有力的手段来阻止、制裁劳动者跳槽,一些用人单位便动用此招为跳槽者设置障碍,以加大其跳槽成本和难度。

情景案例:

李小姐是师范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某国有企业子弟校教书,一年不到她就跳槽到了一家事业单位。由于当时李小姐并没与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公司也找不出什么条款来惩罚她的跳槽行为。因李小姐跳槽去的是事业单位,需要办理人事档案和养老保险等转移手续,于是这家企业决定在调档程序上为李小姐设置“木马”:要调档可以,先给“违约金”,无法调档就无法在新单位“开户”立足,万般无奈下,李小姐只有“折财免灾”,被迫就犯了。

陷阱突破:

现实中,这样的陷阱随处可见:劳动关系结束后,员工要求企业办理退工、调档手续,而企业则以不为员工办理退工、调档手续为手段或谈判的砝码,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或退还培训费等,由于企业不办理退工、调档手续造成员工无法再行就业,员工往往被迫就犯,掉进陷阱。

其实,现行法律规定,不论哪一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均应在两周内办理退工手续并移送档案,这是无条件的。同时,法律规定,如企业把这一法定义务当成自己的权利和有利于自己的谈判砝码而造成员工损失的,应当赔偿。

陷阱三:滥设赔偿金条款

陷阱特征:许多用人单位为了防止员工跳槽,在双方的劳动合同里约定,如员工违约则赔偿单位损失多少元,企图利用巨额赔偿条款"绑架"员工。

情景案例:

小吴和小李是同一大学毕业的姐妹,毕业后与一家摩托车制造公司签订了一个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若劳动者因个人原因提前解除合同,应赔偿单位违约金4万元。去年5月,她俩向厂方提出辞职。厂方随即拿出"赔偿条款"来说事,要收取合同约定的赔偿金额。

陷阱突破:

用人单位为了防止员工跳槽而在双方的劳动合同里约定巨额赔偿金额是否有效?不一定!因为赔偿与违约金不一样,违约金是双方约定的,而赔偿则是以补偿实际损失为原则,即企业要求跳槽者赔偿,首先得证明对方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及损失的大小,如对此证明不了,即使有上述约定,跳槽者也可以不予赔偿。

此外,跳槽者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最多不得超过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工资总额。超过这一数额的部分属于无效,跳槽者可以拒付。

小贴示:绕过自挖的“坑”

选择职业的权利,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但跳槽时也应该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否则可能会因违法而受到制裁。这就需要在跳槽前查阅、咨询相关法律法规,以免掉如自挖的“坑”而陷入被动。

“坑”一:搞突袭跳槽,授“东家”以柄。

《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很多女性跳槽者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这无异于自掘坟墓,将自己应拥有的权益主动葬送。

“坑”二:跳槽前不计可能的跳槽成本,有利就伸手,来者概不拒。

《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应赔偿的损失,包括: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因此,特别提醒跳槽者,跳槽前,不要毫无选择地去争取培训等方面的利益,否则会为日后的跳槽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坑”三:跳槽前后管不住自己的嘴,随意泄露公司商业秘密。

《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因此,如果有这方面的约定,跳槽者应在跳槽前后管好你的嘴。现在虽然许多单位或企业尚未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但要“跳槽”的员工也应自律,如果严重损害了原单位的利益,并非可以一走了之。 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责编/张立平

上一篇:哪一段婚姻里没有隐忍 下一篇:“自主教育”让花季少年命陨分手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