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命题的开放与限制

时间:2022-04-21 05:24:35

作文命题的开放与限制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并且强调这一学段的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对这一学段的作文评估则要求:“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基于以上表述,中考作文题目的命制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一个高质量的作文题目应该做到“人人有得写,个个猜不着,能者有发挥,教者不白费,评者不非议”。因此题目的开放和限制两个方面的“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首先,题目本身要有充分的开放性。

要立足于“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和个性化表达”这一作文命题的一般准则。凸显以下三个空间:话题空间――让学生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话;思维空间――让学生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方式说话;价值空间――让学生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说话。

1.题目要有较大的生活空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积累,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看法,从而使学生人人有话可说。这是作文命题最基本的要求。初中学生虽然还较少的与社会接触,但是家庭、学校中每天都在发生着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事情,他们在这些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情中不断的成长着自己,同时也在关注着他人的成长,关注着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在认识和思考中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成熟起来。这些都是他们的选材范围,因此作文命题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取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素材来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做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而且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如2010年徐州市的中考作文题“因你而快乐”,“为你而担忧”,这一组二选一的作文题目,题目的意思简单明了,没有任何审题障碍,能使所有考生容易捉摸,容易把握,可以从中找到立足点,找到话题,有话可说。而且题目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不乏快乐和忧伤,亲近的人、陌生的人、历史人物、文学人物、哪怕是动植物,都会成为学生选取作文素材的对象,优秀的学生可以把写作的视角延伸到民族、国家、人类的高度。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在大千世界中来寻求适合自己作文的素材,应该是有满腹的话儿要说出来。

再如2011年的徐州市中考作文题“有句话儿在心头”,这一题目同样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东西可写。对题目本身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有句话儿来自外界,铭刻在我心里,鼓舞我进步,激励我成长;一是有句话儿发自内心,珍藏在我的心间,我要倾诉,我想表达。对任何一位学生来说,十四、五年的年龄,他们有着与长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良好的传统在他们的身上传承,同时复杂的社会现实让他们成熟的更早,思考的更多。他们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在封闭着自我。这个题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我的空间。生活中总会有一句或者许多句话萦绕在自己的耳畔,铭刻在自己的心中,深藏在自己的心间,或者成为自己生命成长的座右铭,或者要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真挚情感。选取其中的一句来写不存在任何难度。这句话可以是亲人的话,可以是师长的话,可以是名人的话,也可以是同学的话,甚至是自己的内心话。把这句话的来由和这句话留在心头的理由写出来,即合乎题目的要求。

2.题目要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题目的写作要求中应该允许考生讲述故事、抒发感受或阐发观点。即使是诗歌、戏剧等文体也不应该加以限制。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使学生可以任意地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选择自己所擅长的语言方式来进行表达,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既可以通过叙述具体的事件来揭示对成长的认识和感悟,也可以通过议论和说理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还可以通过抒感来抒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切感受。语言上可以是生动的描写,可以是严密的说理,可以是科学的说明,也可以是诗意的表达。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在作文中反映生活的真实,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

“有句话儿在心头”这一题目本身虽然有鼓励学生写记叙文的倾向,因为对于初中学生,平常训练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要求学生叙写真实的经历,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真切的感受,是初中作文训练的主要要求。但是这个题目并不排除可以写成议论文,即以这句话为论点,写出这句话是什么,这句话为什么在我心头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句话。当然也可以写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文质兼美的散文。即使是诗歌和戏剧这两种文体也在可选之列,从而做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

3.题目要有较大的思想空间。要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思考和感悟的程度,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下和优劣。学生选择材料的角度不同,立意的方向不同,所折射出来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也不同。作文题的命制就要做到较好地区分学生作文立意的高下与优劣,更科学合理地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反映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

如“因你而快乐”,“为你而担忧”,两个题目都意在引导考生走出一味“关注自我”的自私、封闭的圈子,把眼光更多的投向他人和社会,“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广阔,让自己的心胸更博大。

但是两个题目之间注意了较好的区分度,让大多数人写得出并不代表大家都能写得好。两个题目本身能够较好地区分学生的生活积累情况和对生活的认识及感悟能力。前者面对所有学生,下笔相对容易;而后者则为那些生活积累丰厚、思想认识水平较高、写作能力较强的优秀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写作才华的空间。两个题目二选一,更加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有句话儿在心头”这一题目对立意的方向也是开放的。题目没有对立意的方向进行任何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素材,或者经过深入的思考,从中提炼出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来;或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只要是积极、健康的,都是符合题意的。但是,学生选取的“话儿”不同,选取的素材不同,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不同,都反映出了学生不同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人生价值取向。较好的区分了学生对生活不同层次的思考。

其次,题目要有一定的限制性。

为了保证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的同时尽可能的避免考场抄袭和考前宿构,真实地考查学生的现场作文水平。考场作文命题既要有较强的开放性,又要有一定的限制性,或限制考生的选材空间,或限制考生的作文立意的方向。

比如“面对大自然”这一话题作文,题目不追求热点,不过泛过大。针对“面对大自然”这一话题,或讲述故事,或阐述观点,或抒发感受。学生既可以在万千材料中选择对自己影响最大、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或一组来写作,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引子来处理。但是同时又受到了“大自然”的限制,写作的内容和主题要与大自然产生关系,否则就有“跑题”的嫌疑,让多数学生难以做到考前“宿构”,能够更加公平地考查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

再如“有句话儿在心头”中的“有句话儿”和“在心头”就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限制。

第一,不论学生选取的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是散文;也不论学生是记叙,还是议论,或者是抒情。都要重点突出“有句话儿”在全文中的作用,这句话或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或者是总领全文的一个纲。

第二,“在心头”三个字乍一看好似闲字,作用不大,实则不然。在不经意之间,较好的限定了文章内容写作的重点,即要重点写出这句话“在心头”的理由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了我的生命成长,促进了我的思想成熟,它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启示。凡此种种,都需要学生在文章中进行具体的叙述,细致的描写,深刻的阐述,真情的表达。否则,将会造成重点不够突出,中心不够明确的问题出现。

另外,考场作文为了追求较高的信度,还要充分考虑城乡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题目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避免人为的不公正因素的产生,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一篇:职高作文教学,敢问路在何方? 下一篇:看初一语文课堂的“插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