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

时间:2022-04-20 03:11:18

科技支撑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首要力量,也应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本文从科技支撑视角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科技支撑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为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借鉴。

关键词:科技;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

一、战略统揽:围绕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

成都市在今后一个时期确定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定位,提出了要成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目标,实施“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这“五大兴市战略”。成都市未来一段时期将坚定不移走“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径,将“四化同步”的理念和思路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综合考虑,立足于“全域成都”发展,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结合区域发展优势和要素禀赋,打破城乡界限、行政区界限,进行统筹规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径。因此,成都市科技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只有紧紧围绕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部署,才能找到着力点和根本实现路径。

二、根本着力点:在统筹城乡科技资源配置中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

一般而言,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活动具有空间集聚的特点,较为密集地分布在大中城市,同时,第二、三产业比第一产业在空间上更为集聚、在产业效益上更为显著,因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科技资源更容易流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而广大农村由于农业的脆弱性和空间分布的分散性,使科技资源不容易在农业和农村集聚,导致城乡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特别突出。但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又确实需要强大的科技作支撑才能改变其弱质地位,提高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更多的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通过采用统筹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推进科技服务平台服务下沉,通过科技特派员团队、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园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加强科技渠道建设,引导科技资源更多的配置到农业和农村领域。因此,科技支撑统筹城乡科技发展,其根本着力点是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

三、基本原则:改革创新、重点突破、产业优先、联动推进

“改革创新”就是要突破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部门所有、单位所有、学科分割的限制,构建有利于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整合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就是要打破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的体制,构建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增强农村科技的供给能力;就是要改革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利于资源有效整合利用的弊端,建立科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重点突破”就是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力争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上率先突破。科技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促进城市丰富的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以解决城乡科技鸿沟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机制完善、运行高效、功能强大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来承担这一任务。但是,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一般农户加快向专业农户、农民由分散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的条件下,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必须构建不同于传统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这种新型体系就是以生产和生活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链为核心、以系统化和集成化为关键,公益与经营相结合,具有主体多元、多层次、全方位、产学研融合的体系。

“产业优先”就是要针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支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成都市围绕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按照“攻关一批核心技术、转化一批成熟技术、推广一批科技成果、建设一批科技载体”的思路,筛选了农业攻关、转化、推广和载体建设重点项目实施,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总体而言,成都市科技发展与产业脱节的现象仍然突出存在,许多科技成果与都市现代农业的新需求并不相符合,今后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必须更加突出坚持产业优先的原则,强化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联动推进”就是要以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整合为纽带,强化部门协作、区(市)县联动,形成合作推进改革试验的机制。目前,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仍在相当程度上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之中,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必须把不同环节的各类技术有机集成起来形成技术链,才能有效形成生产力,促进产业的整体发展,这就要求强化产学研、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和纵向协作机制,发挥部门对科技资源的提供者、组织者、整合者、参与者的作用。

四、关键环节: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和产业园区流动

基于城乡之间科技资源分布的极端不平衡和科技发展的巨大鸿沟,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并不是把城市的科研机构移植到农村去实现城乡科技资源的均衡,关键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渠道和机制促进城市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包括技术源、流动的主体、客体、载体、渠道、方式、流动的接受体等要素。技术源是高等院校、研发企业、研发基地以及其他技术源头,流动的主体是科技人才,流动的客体是知识和技术,流动的载体是农业产业园区、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平台,流动的接受体是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流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流动的机制是政府主导、多种机制和多元模式发挥作用。从农村科技创新要素特征与扩散规律两方面考虑,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具有政府的介入与引导作用更强、接受主体分散、多元化模式并存的特征,因此,政府需要在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中起到主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主导性作用、在“政府失灵”的领域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创新“系统失灵”的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虽然政府需要发挥较强的主导作用,但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以及多种机制结合对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多种机制的作用对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也是未来很长时期都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径。针对农业科技接受主体的分散性特点,需要在城市科技创新源头(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等)与农户之间搭建有效载体,才能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的流动与扩散。

上一篇:论继子女婚姻自由问题 下一篇:公司特征、公允价值与审计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