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国企业如何运用转移定价策略

时间:2022-04-19 02:39:14

我国跨国企业如何运用转移定价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阐述了中国跨国企业如何选择转移定价的目标和它们的实现形式,以及转移定价时需考虑的影响因素,并对中国跨国企业完善转移定价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跨国企业 转移定价

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的一种经营策略,又称转移价格、转让定价、内部划拨价等,它是指集团内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内部交易价格,这种定价服从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谋求最大限度利润的需要,不受市场正常供求关系的约束。

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跨国企业起步较晚,转移定价策略还不成熟,急需提高其运用水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我国跨国企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如何运用好转移定价提出了建议。

确定和选择转移定价的目标及其实现形式

减少税负

我国跨国企业不能逃税漏税,但可运用转移价格达到合法避税,主要是所得税和关税。虽然一些国家经济集团内趋于采取统一税率,但与现实还差很远。各国国际税收政策和税制仍然有很大不同。

集团内部交易主要包括五种:有形商品转移(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有形资产租赁,无形资产的使用与转让(如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广告),提供服务(如市场营销、法律、税务、保险、培训、担保等),金融交易。跨国公司在进行这五种内部交易时,采用“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的方法,把收益尽可能地转移到低税国中的关联企业,而把支出尽可能地转移到高税国中的关联企业,从而达到避税等目的。

利用“避税地”。我国跨国企业应远离被OECD列入黑名单的避税地。有一种“避税天堂”,税率比较低,税收征管透明度高,比如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和瑞士等国家,这些应是我国跨国企业重点考虑的对象。

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是不同的,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的数额。因此,我国跨国企业财务人员应该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合理筹划和安排来节省所得税费用,以求利润最大化。

在关税方面,如果运用转移价格,卖方公司(跨国企业母子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对出售给买方公司(跨国企业内部,所在国关税较高)实行低价,则可以减轻关税的影响。进口商在使海关相信进口的转移价格符合公平独立核算原则的同时,还要避免支付额外的关税。

处理所得税和关税的矛盾:我国跨国企业内部交易时,要考虑进口方的关税和进出口双方的所得税,对进口方来说,较高的关税必然导致较低的所得税计税基础,较低的关税必将导致较高的所得税计税基础。这就需要在向进口国交纳较低(或较高)的所得税和较高(或较低)的关税之间作出权衡,同时也要考虑出口国的公司可能要支付的所得税额,最终使得关税与所得税之和为最少。

调节利润

我国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全球战略和一定时期的具体目标,往往利用转移价格对集团内部各单位的利润进行统一调整与分配。可通过转移价格,使子公司显出较高利润率,以便在当地销售证券或取得贷款。如果某子公司在当地具有高利润,易引起东道国政府的关注,而要求重新谈判;或者引起工会、商会等组织的不满,要求提高工资;或在与当地合资情形下,跨国企业投资比例过高,导致分红和缴纳所得税过多,此时跨国企业可通过转移价格使子公司财务帐显出较低利润。当海外子公司由于非经营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利润率偏低时,为了保护和鼓励它们的积极性,可利用转移价格提高其帐面利润,使其经营绩效能够得到合理体现。盈利公司可以收买有累计亏损的注册公司,利用其累计亏损抵消本身公司的利润。高利润会引来竞争对手,引起对市场的重新划分。运用转移定价可降低本子公司利润。

资金的合理有效配置

保持投资的灵活性和根据经营条件及时抽调资金是跨国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方针。跨国企业关联企业间的资金转移,包括投资及利润汇出、贷款及还本付息、股利支付等项内容。各个东道国在国内资金和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都对资金转移有不同程度的限制,而利用转移价格就可以绕过这些限制。

我国跨国企业利用转移定价,还可达到避免政治和外汇风险及价格控制,减轻配额,加强子公司竞争力等目标。

考虑和评估我国跨国企业转移定价的影响因素

公司的战略与转移定价的所有权

跨国公司的四种基本战略(国际战略、多国战略、全球战略和跨国战略)集权程度是有区别的。不同的战略下的转移定价策略会有所不同。高度分权经营的公司在确定转让价格时有极大的自,一般由子公司经理人员,按照所在地经济特点,选择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转移价格。或由各子公司的经理共同协商内部转移产品和劳务的价格。而以母公司为中心,实行高度集中的本国中心定价方式,以成本为主要订价基础无疑是更为合适的。有专家研究证明,子公司协商转移价格效果相对较好。因为这种方法能很好地度量子公司业绩,减少成本定价时的成本(因信息不对称),虽可能导致集团短期利润不能达到最优,但能使得集团长期利润最大化。我国实行分权经营的跨国企业可大胆尝试子公司协商转移价格的方法。

转移定价可能带来的管理后果

因为转移定价会影响各子公司的业绩,预期转移定价不利的子公司会抵制其制定;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对自己不利时也会改变行为,从而偏离原定目标或与内部其他有关方面发生冲突,使集团企业整体的协调性下降,或直接要求母公司改变转移定价制度。受到长期转移利润扶持的海外子公司会削弱其有效管理,被转移利润子公司的长期“帐面”亏损同样有碍于有效管理。股东对企业的期望、管理者的热情、工人们的干劲,都会被长期的虚假经营损害耗尽。

审计风险的防范

跨国公司减少全球纳税支出的需要和减少审计风险的需要是公司转移定价时考虑的一对最关键的相互对立的因素,以减少税收为目的的转移定价可能使公司招致更频繁的税收审计。如果公司成功避免了很大的定价调整,但在应付过程中仍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会影响公司声誉,造成与税务机关的长期不和。所以,我国跨国企业转移定价的负责人必须有清晰的政策观,知道如何恰当地在短期经济效益和遵守地方法规两方面找到平衡点。

对我国跨国企业完善转移定价策略的建议

集团内部交易对象特色化

集团内部的商品交易:内部供应的商品最好具以下特点:中间产品只能在我国跨国企业内部交易,特殊性很高,无别的产品价格可参考。该产品是由本公司创牌,其销售价格是垄断价格,不是竞争价。通过改进产品的性能质量等区别于其他竞争产品。这样,集团在制定转移价格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集团内部的服务交易:我国跨国企业为服务供应部门选择所在地时,应考虑当地的法规和对各类型公司的优惠政策及税收情况,比如选择税率低的国家。集团内部可以多提供些OECD准则和东道国的有关法规没明确或不易确定的管理服务,如母公司对子公司具体的预算支持、财务意见以及母公司担保等。税务机关对这些交易进行审计时会很麻烦,而且公司人员比税务审计人员更了解纳税公司内部情况,作了认真准备的公司会成功地通过审计。

集团内部的无形资产交易:无形资产包括(OECD准则)对产业资产使用的权利,如专利、商标、贸易称谓、设计或模型等;文学和艺术著作权;知识产权,如专有技术和贸易机密。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巧妙地安排无形资产所在地和所有权,采用适当的转移定价来减少税收。

集团内部设立转移定价管理委员会

集团内部应设立专门的转移定价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必须明确转移定价的制定、保持和相关的文件准备的责任人。公司应聘用优秀的财务、税务主管和业务经理,一般来说,他们是转移定价的主要参与者,是委员会成员。并且要定期对转移定价人员进行适当培训。同样重要的是,当公司处于特殊时期,如转移定价审计、公司重组、公司内部审查转移定价、特定国家的棘手问题等,公司应聘请外部顾问,多听取专家意见。这就要求公司在公司内外顾问之间合理分配可用资源。

文件准备与内部审查

各国都加大了对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公司被要求写报告和提供文件材料的情况日益增加,且审计变得更为严格和频繁。所以文件准备工作在转移定价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一环。成功的通过审计不仅靠临时应付的技巧的高超,更多的是靠良好的文件准备工作。文件准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转移定价政策、相关信息和证明该政策能得到公平价格的分析。具体需准备哪些文件,公司需详细了解东道国相关要求,不同国家会有所不同。

一个公司最有效地证明和支持转移定价制度的途径是对目前的转移定价制度进行公司内部审查,应该由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内部审查是对文件准备工作的检验和补充,可使公司有更大的信心面对税务局和海关的审计。管委会成员必须对内部审查的工作步骤和方法相当熟悉,必要时公司可组织此方面的培训。

转移定价的审计与辩护

引发税务局来审计的导火索常常包括:低税区的母公司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一段时间里帐目及其样式的变化;在发明创新含量高的行业;享有专利权和技术权的行业可能利用这些向合作者收取超额使用费或把所有权转入低税区;东道国与母国正展开征税之争。另外,还有以下四类企业有可能被选为审计对象:连续亏损或低赢利,甚至还不断扩建的企业,;跳跃性盈利企业;利用法定减免期避税的企业;与避税港关联交易较多的企业。 我国跨国企业只要涉及上述情况,最好赶快采取对策,做好文件准备工作,必要时修改转移定价。而且,目前各国都规定政府机构有权重新估算内部转让价格和年度收益,作为计征所得税和关税的基准,这就增加了公司的审计风险,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转移定价的辩护。

转移定价的辩护,是跨国公司定价管理中一项关键的工作,马虎对待会导致高昂的费用支出,审计的最终结果不仅取决于一些客观情况,也取决于如何处理,所以公司最好聘请专家来组织辩护。辩护策略主要有二种:作出反应和主动出击,后者是许多公司采取的策略。无论采取何种策略,公司人员应热情积极地配合审计人员,并准备一些陈述性解释,以帮助他们阅读一些专业性的文件资料。

参考资料:

1.(英)大卫•特洛(David Tyrrall),(英)马克•阿特金森(Mark Atkinson).国际转移定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袁琳.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5.6

3. 胡国松,吴必东.入世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转移价格[J].天府新论,2002.3

4. 于保平,葛燕云.考验中国税制:跨国公司转移定价每年挪走300亿.21世纪经济报道,2003.4

上一篇: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下一篇:主题饭店产品开发与模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