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演进视角下的山西省住房保障发展探讨

时间:2022-04-19 10:07:24

动态演进视角下的山西省住房保障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2-133-01

摘 要 随着国外住房政策的不断演进,不同的住房发展阶段,住房的供求关系状况有很大的差别。住房发展阶段决定了住房保障体制的运行方式,并及时地对住房保障体制的运行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根据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对山西省城镇住房保障三阶段演进的框架模型作了具体的方案设计。

关键词 住房保障水平 住房保障政策 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

一、山西省住房保障发展的现状与演进选择

(一)山西省住房保障发展状况

山西省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向农村延伸。解决农村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不是单一的,把改善农村脏乱差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与保护耕地结合起来,配套生产设施,对废弃房屋院落复垦种树,建设节地示范村和绿化示范村。山西省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在1994年启动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2001年是探索启动阶段,保障性住房有了雏形;2002年-2008年是发展完善阶段,制定、完善了保障性住房的制度和政策;2009年以后是快速推进阶段。

2009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18亿元,解决了35.9万户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成为投入最高、建设数量最多的一年。截至2009年年底,山西省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7.28套(其中:廉租住房12.43万套,经济适用住房25.5万套,城市棚户区16.36万套,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11.38套,国有工矿棚户区0.1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5万套)、459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65亿元,已有近4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进新房。通过这几年的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较好地帮助城镇部分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居住面积。

(二)山西省住房保障发展的演进选择

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的总目标是本届政府分批解决7万户危房问题,初步构筑起农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工程。到2020年,全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实现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2010年要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改造棚户区和农村困难群众24万套、137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启动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2010年山西省计划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200亿元。为切实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仅廉租住房建设一项,已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16亿元。按照《2009年―2011年山西省廉租住房保障规划》要求,至2011年底,将以实物配租方式实现22.8万户、以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实现5.7万户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基本住房需求的目标。编制《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出台《2010―2012年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山西省城市和国有矿工棚户区改造任务。组织编制山西省“十二五”住房建设规划,争取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27平方米(比2009年人均提高3.27平方米),使人民群众居住质量和居住水平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二、山西省住房保障的动态演进路径构建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阶段和政府社会保障的承受力,遵照市场导向、适度保障和动态性(阶段性)三原则,按家庭收入五分法进行分类,山西省住房保障动态演进路径可分为近期阶段、中期阶段和远期阶段等三个发展阶段。

在近期阶段,这一时期(2009-2013年)的经济水平,全省人均GDP从2009年的3000美元左右,增长到2013年的5000美元左右,相当于人们俗称的小康前期。继续运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两种保障政策。有条件的低收入家庭购买、租住经济适用房,低收入阶层租住廉租住房。由于住房保障需求较大,因此必须采用住房建设补贴模式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经济适用房运作方式由现阶段的出售方式向租售并举方式转变;政府也需加大廉租住房的建设,增加廉租住房的房源供给。廉租住房运行方式由实物配租、租金核减、租金补贴向租金补贴、租金核减方式转变,逐步取消实物配租方式。

在中期阶段,这一时期约在2014-2019年左右,全省的人均GDP从5000美元增至8000美元左右,相当于小康后期。此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之后,中等收入阶层可通过市场获得住房,中低收入阶层租住经济适用房,低收入阶层租住廉租住房。政府仍通过建设补贴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运作方式由出售、出租向只租不售方向推进;逐步减少政府的廉租住房建设量,廉租住房供给主体由政府逐步转为市场,其运作方式由租金补贴、租金核减两种方式组成,同时加大租金补贴的力度。

在远期阶段,住房保障的需求逐步降低,市场住房存量也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应逐步取消住房建设补贴,终止经济适用房建设,将已有经济适用房并入廉租住房模式,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组成的“双轨”转为只有廉租住房的“单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阶层都租用廉租住房。此时,廉租住房主要来源为政府公房(包括政府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和市场供给,政府公房运作方式为租金核减,市场供给的住房为租金补贴。总体住房保障模式实现由“补转头”模式向“补人头”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穆怀中.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人口研究.2003(2).

[2]文林峰.城镇住房保障.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3]胡志刚.住房保障体系的新思考.2003.

上一篇:关于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思考 下一篇: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