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地域大型采访中的媒体联动与互补

时间:2022-04-19 06:31:44

跨地域大型采访中的媒体联动与互补

提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地市报要想确保立足之地,不仅要比拼新闻报道的速度,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本土文化的深度发掘,包括流域文化的不断梳理与“翻新”,正是地市报纸的固有优势。在独立成功策划实施了2010年“溯源澧水”人文之旅活动后,2012年《常德晚报》又把目光瞄向了流经市境的另一条大河——沅水,决定继续组织“溯源沅水”报道活动。

关键词:常德晚报 地市报 媒体联盟 区域合作

被称为湖广与黔川之间“黄金走廊”的沅水,是一条有着数千年文明的河流。沅水千流全长一千多公里,流经贵州、湖南两省的六个市州,流域面积巨大。为了更加完美地完成“溯源沅水”报道,《常德晚报》决定联合沅水流域多家媒体共同操作。联合行动提议发出后,得到了六市州各家报社的热烈响应。一个以河流为纽带结成的合作联盟迅速形成。经过前期的大量准备以及整整三个月的组织实施,湘黔两省六地八媒体成功完成了“溯源沅水”报道。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为报道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在密切而深入的业务交流中加深了友谊,扩大了影响,实现了共同提高。报道的成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跨地域大型采访中的媒体联动与互补,是地市报应对媒体竟争的一个重要法宝。

轮流“坐庄”。分段负责组织协调

2012年s月22日,《常德晚报》《边城晚报》《团结报》《铜仁日报》《黔东南日报》《黔南日报》6家媒体在常德签署《“溯源沅水——文化寻根之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联合派出采访团,从沅水入湖口逆流而上直至沅水源头。随后,新华社湖南分社、尚一网也应邀加入。7月16目,六地媒体在沅水边的常德诗墙举行启动仪式,lO月16目,采访团在黔南斗篷山沅水源头完成最后的采访任务。

从湖南常德、怀化、湘西,到贵州铜仁、黔东南、黔南,整个溯源活动行程2万公里,涉及沅水流域50个县。采访团每到一地,均寻找当地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地最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人物、古村镇、古建筑、民俗、新发现为采访点,深度探寻沅水地域文化特征。

对于任何一家地市级媒体来说,要单独完成如此繁多、复杂的采访,都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地市级媒体一般只在各自区域内策划组织活动。而多家媒体的深度联合,使得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每个地方的媒体,对于本地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都是熟悉的,都具有一定范围肉的影响力。此次联合采访由各家媒体发挥各自在地方的优势,承担所在行政区域内的采访选点、线路规划、食宿交通安排、后勤保障等,较好地实现了任务分解。这次采访也为地市级媒体联合举行大型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正是得益于各家媒体出色的组织协调工作,联合采访团每到一地,都得到当地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每个县都安排文化向导陪同,联系文化传承人接受采访。也正因如此,记者所到之处,都会掀起沅水文化探究的热潮。“溯源沅水”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读者普及地域文化,更重要的是从一个新的高度分析文化的危机,引起更多关注。

以文会友,新闻大篷车上“暗战”频频

“溯源沅水”的报道形式为联合采访、分别发稿,采访的站点、线路、交通、食宿部是统一安排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面对大致相同的采访对象,8家媒体的记者分别完成各自的采访,最后形成的报道却是各不相同的。孰优孰劣?或者说哪家媒体的报道节奏更快,角度更好,更加生动,更有深度?联合采访团的每一位成员暗自较量,后方的编辑和关注此事的专家、读者也都有自己的判断。

8家媒体的报道方式与重点各不相同。《常德晚报》的报道是双线并行:随着采访的进行,每天以“行走日志”的形式报道记者的采访动向、见闻感受、幕后花絮;深度挖掘的文化专题则按照行走的路线,以专版形式连续、依次推出。《边城晚报》《团结报》等多数媒体的报道,是与溯源行动同步进行的,每天采访结束之后,记者连夜将当天的新闻动态、文化专题发回报社。两种报道形式各有千秋,前者的优势在于专题更有深度和广度,材料的取舍和组织更加自如,后者的优势在于报道的节奏更紧凑,现场感和行进感更强。8家媒体的报道互为补充,全景展现溯源行动的进展及文化新发现。

这样的对比和较量是良性的、相互促进的。来自不同媒体的记者们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业务氛围。从采访技巧到专题结构、文本创新、办报理念,从当面探讨到QQ群聊,业务交流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编辑记者受益无穷。各媒体的报道均在这样的交流中得到提高。

为了赢得这场“较量”,很多工作很早就开始了。每一站的参与记者在出发前都会进行大量的阅读,预先考虑自己的报道重点和角度。采访都是快节奏的,新闻大篷车载着大队记者马不停蹄地从一地转往男一地,每个采访地的采访时间都颇有限。这样的工作机制,所有的媒体和记者都不敢有丝毫懈怠,都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

对于溯源行动中的媒体、记者来说,这样的交流非常难得。长期局限于一个较小范围内活动的地市媒体,特别需要这种大范围的交流带来思维观念和工作方法上的交锋。在相互学习中实现快速发展。

“合纵连横”,相互借力应对新挑战

“媒体联动”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至少包含三方面的要素:所传播的是同一事件,传播时间和范围一致,传播者的立场大体相同。人们平常所说的媒体联动,多是指各大媒体对某一特定事件进行集中传播。比如,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潇湘晨报》《长江商报》《南昌晚报》合作,联手报道中部崛起,重点关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媒集团的兴起,媒体联动又多了一种形式:同一传媒集团所属的不同形态媒体的统一行动。这两种形式的媒体联动,前者“联动”的意味并不明显,后者则主要是本单位内部资源的融合。地市级媒体之间的深层次联动相对较少,这种联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互补性,对于提高各自的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随着媒体环境的日新月异、自媒体的异军突起,传统媒体遭遇空前挑战,地市媒体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区域优势。一定区域内地市级媒体的横向联合,可以有效放大这种优势,这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大思路。

地市报纸的联动与互补可产生诸多“化学反应”。各媒体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其享,能够节省人、财、物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竞争成本,形成媒体合力。这种合力还表现在舆论影响力的提升上。在当前媒体大环境下,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单个地市媒体的声音往往是微弱的,无法对社会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多个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联动传播,则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扩大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媒体联动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竞争成本,形成了舆论强势,能够帮助媒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

因此,备媒体都应该积极寻求与其他媒体的合作,这是增强自身实力、抵御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要有效地实施媒体联动,客观上要求媒体之间建立科学务实的联动机制,发挥不同媒体的长处,分工合作,产生“1+1>2”的叠加效应。(作者是《常德晚报》编辑部副主任)

上一篇:破解地方媒体时评的监督难题 下一篇:香港报业企业股权结构及治理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