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地方媒体时评的监督难题

时间:2022-10-02 01:11:08

破解地方媒体时评的监督难题

提要:地方媒体时评往往谈异地问题多,而对本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这是舆论监督的尴尬。作为地市报,《衢州日报》时评专栏“烂柯时评”(围棋圣地烂柯山在衢州市郊)数年来就坚持全部取材于本地题材,坚持针砭本地时弊,起到了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关键词:舆论监督 地方媒体 时评

目的是为和谐社会服务,监督政府部门就不难

搞好本地舆论监督,最难在监督政府部门。对本地政府部门的批评文章有时可能还没有成稿就有人前来或说情、或施压,使文章胎死腹中,甚至上版面了都有可能迫于压力而撤稿;或作者、报社本身有顾虑不敢放开手脚批评,即使文章面世了,批评力度也大打折扣。因此,时评对本地的批评常常陷入“不能批评”,或“不敢批评”的困境。而一个时评专栏,离开批评监督,就没有多少价值,因此“烂柯时评”直面本地的问题,坚持不放弃批评监督。

一次衢州市铜山源水库发生水污染引起大量鲜鱼死亡,养鱼户先后向市、区两级的环保、水利等部门的有关机构打了近20个求助电话,可令人心寒的是这些部门、单位互相推诿。事发后的第三天,《衢州日报》刊发了《“近20个电话”测出了什么?》的时评,对这种“踢皮球”作风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时评直指当地的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和下属单位。当时,市委正在狠抓机关执行力和群众观念建设,领导把这件事作为抓执行力建设的典型案例,要求对文章所指出的几个问题进行认真反思,举一反三,努力树立群众观点,切实提高机关执行力。

因为文章是本着对群众、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批评监督力度虽大但注意不是放大干群矛盾,刻意煽情。舆论监督也是为和谐社会服务,批评的宗旨是为社会重归稳定与和谐而服务,批评政府机关是促使不断改进工作,被批评的对象也就能心悦诚服接受批评,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了。

问题抓得准,监督企业也不难

舆论监督难,一大难点是对当地企业的批评。企业比机关部门更敏感,对稍有不利的消息都很排斥,更抗拒批评。有的企业有实力,是当地的利税大户,也就成了地方政府的宠儿,有的企业是广告大户,批评又影响到媒体自身利益,等等,常常使舆论监督对他们无能为力。我们在实践中注意,对企业的批评问题一定要抓准,只要问题真正抓准了,那么千难万难就都不难了。

2012年,江山市有五家消防产品企业生产的劣质产品被媒体曝光。消防器材是江山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江山产消防器材不但在浙江,在全国也占有很大的份额,名气一直很大,在当地的地位非同一般,出问题的企业又是行业的骨干企业。于是,《衢州日报》发表了《生命至上人命关天》的时评。文章指出,伪劣灭火器危害极大,损毁公私财产,甚至会危害生命,企业应从“生命至上,人命关天”的高度,抓好产品质量,而绝不能偷工减料,让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媒体的曝光与时评及时跟进,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江山市“要抓住这次机会,下铁的决心全面整治”“依法查处涉嫌违法的企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举一反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重塑江山消防产品品牌”。

对江山消防器材的批评的良好社会效果,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把问题抓准了,对企业的批评也就不难了;也只有真正抓准问题,才能进行有价值、有力度、有效果的批评。

坚持独立分析,时评监督本地并不难

搞本地舆论监督,不能只是迎合读者口味,迎合读者的情绪,而要坚持独立分析,理智地思考,有独到的见解,提出有分量、有深度、对读者有启发的观点。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那种得理不饶人的偏激,以读者的视角,平民的立场,平易的语言,娓娓而谈,以理服人。这样,读者才愿意看,才能接受,才能提高地方报纸的吸引力,提高党报的引导力,文章也才有价值。

像衢州整治电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很多人说这是“整治弱势群体”。很正常的交通整治,一些人却习惯性地给骑电动车、骑自行车、行人贴上什么“弱势”的标签,为开车族贴上“强势”的标签,标签一贴,好像“弱势群体”违法也变得天经地义了,这是很荒谬而有害的看法。我们就撰写了《不管是强势弱势都应守法》的时评。文章指出守法不分强势和弱势,只有严肃维护法律的尊严,才是对弱势群体真正的最有效的保护。这种对身边发生的不良社会现象的批评很多,都因有独到之处,有深度有高度,而深受读者欢迎,当然不存在批评难监督难的问题了。(作者单位:衢州日报社)

上一篇:做大时代背景下一个有用的角色 下一篇:跨地域大型采访中的媒体联动与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