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三点策略

时间:2022-04-18 07:25:03

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三点策略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理念,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并在阅读过程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关键词: 数学课本 阅读课本 自学能力 指导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课本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想办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通过阅读数学课本,自主地获得数学知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该采取何种策略指导小学生阅读课本呢?

一、激发阅读数学课本的动力

1.以“疑”导读。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讨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路,而且提问本身也透着怎样阅读课本的指导,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勤思考、善提问的良好习惯。

2.以“动”带读。

以“动”带读就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面、写一写。以“动”带读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例如“画平行线”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能初步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一组平行线,比一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对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大家解决。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画法的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而且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3.以“议”促读。

以“议”促读就是读读议议,让学生在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问题,相互协作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读读议议就是组织学生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从多个不同的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思考、讨论,可以内化知识、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得出规律后,再让学生仔细看看书,交流一下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看法。有的学生提出:“乘法分配律”一定要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吗?抓住这个思维灵感的闪现,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大家发现:不仅三个、四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适合“乘法分配律”,而且几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也适合。

4.以“比”引读。

以“比”引读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区别,来掌握课本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可以在知识形成的初始阶段,把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可以防止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叉、泛化、滥用,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抓住不同的时机指导阅读数学课本

1.课前:引导学生预习数学课本。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前后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数学课本工作,因为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学生预习的初期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可以依据预习提纲完成必要的预习项目,并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解决。然后把自己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问在课堂上提出,大家相互讨论,教师再适时给予点拨,释疑,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提纲可日趋简要,直至最后让学生独立预习。

2.课中: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学生要有效地阅读数学课本,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课本阅读方法,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数学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课后:鼓励学生温习数学课本。

鼓励学生课后及时温习,及时反思,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客观地自省归因,提高学习质量。

三、指导阅读数学课本的具体方法

1.咬文嚼字。

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求学生逐句逐字的阅读,要边看书边理解边动笔,把重点知识,关键词语、难理解的字词,特别有关数学术语,用圆点、勾画、批注、标记等几种形式划批出来。

2.推敲注释。

课本中的小注出现得比较多,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时,提醒学生阅读课本,不能光看文本正文,还要认真看小注,要反复推敲注释。如教学“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教材中的文本内容是: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在课本的注脚里还有如下一段话: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反复推敲这段注脚。

3.动手操作。

数学课本中提供了许多动手操作的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本,按照课本中提供的步骤和方法,学着动手操作。这样既节省了教师讲解的时间,又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空间。

4.动笔演练。

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小学数学中常用的动笔演练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要求学生一边阅读数学课本,一边按照课本中的方法在练习纸上动笔演练一遍;二是按照课本中的提示,把数学课本中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三是阅读完课本之后,尝试完成练习题。这样,学生阅读完课本,动笔演练完题目,也就学会了课本中的知识。

5.转化语义。

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书中的内容是分别由这三种语言来表达的,数学阅读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例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边读题边画线段图表示题意,把抽象文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这样,既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水平会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也会随之逐步提高。

上一篇:链接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兴趣 下一篇:一种基于运动趋势估计的行人检测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