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兴趣

时间:2022-10-11 07:13:52

链接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兴趣

摘 要: 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是继承前人的成果,学生了解物理学史的内容,对加深对物理的理解,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甚至提高物理成绩都是有好处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物理学史是完全必要的。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物理学史 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讲述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不同程度、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展示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物理观念、思想方法及相应的实验基础,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中的偶然与必然,理解科学家们的坚韧与顽强,以及物理研究的曲折与艰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决心,并激发他们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心。

一、用物理学史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大多数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非常有趣,而且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比较容易。但是当学习内容进入力学后期和电学时,往往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课堂越来越枯燥,需要推理和计算的越来越多,而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也越来越少。例如:在进行光学光的色散等实验时,实验现象明显,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探究小车滑行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学生认为索然无味。这时候,我利用伽利略的故事去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学习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过程中,对古人的知识产生了怀疑,进而自己设计实验原有的结论,为近代物理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生在听伽利略的故事时,又跃跃欲试地补充了他们所知道的一些伽利略的故事,例如:有关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实验。这样的课堂引入虽然比普通的引入方法花时较多,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自己原来错误知识的兴趣。在后面的实验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课后也有很多学生专门查找资料,向我询问经典力学的建立过程,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讲物理学家的故事,拉近与物理学家的距离

初中学生对许多物理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头脑中形成的有些概念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一旦形成了错误的概念,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很难消除,对学习新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教学“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学生总认为力产生了运动,于是就介绍了物理学史上“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后来的伽利略、牛顿等人。讲述伟人的人生历程,使学生与物理学家之间的距离变得近了。物理课本中介绍了电磁波和核物理等现代物理学知识,这些内容较多,又不能详细地介绍,如果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认为单调、无味。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我打乱了课本对内容章节的安排,先讲述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故事,然后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促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心理,再布置一些阅读方面的作业,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结合课堂教学,不仅较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学生保持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阅读物理学史,正确理解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传统的物理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对抽象的理论分析、严谨的数学推理或演算,从而得到规律或结论。长期以来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不知道科学是怎么来的,把科学当成了死科学来学,教师把科学当成了死科学来教。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端正对实验的认识。例如:在教学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磁感应时,就介绍了欧姆、焦耳、法拉第等物理学家如何经历十年甚至几十年,通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得出物理结论和规律,同学们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以及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时,把能量守恒定律得出的大致过程做成多媒体课件,并且把详细的内容印成册子,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学生看到了参与其中的科学家做的大量实验,甚至哲学家也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对自然界各种现象普遍联系的认识得到深化,而且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对物理学科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四、渗透物理学发展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物理学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物理学史中对科学家的介绍:包括生平及主要贡献和一些历史故事,那些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变得生动亲切,对物理学家的敬仰和热爱使他们激发出了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并且在物理学习中用物理学家的精神激励自己。例如,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在教学中只按教材简单介绍汤姆逊发现电子,从而展开对原子结构的讲解,课后会有许多学生问“原子的结构为什么是核式结构?”“电子带负电,为什么不被带正电的原子核吸在一起?”等问题,于是在教学中添加了“原子结构的发现”的物理学史的内容,把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发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其他的相关内容作为拓展性阅读的内容印成册子让学生看,学生看过后知道了原子结构的发现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无不惊讶,然后又对其中的科学家的工作充满了敬佩,对原子的核式结构记忆也更深刻。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充分意识到物理学史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站在物理教学对人的培养功能的高度上,充分发挥其功能,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物理学的无穷魅力和博大精深,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翰林.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1(09).

[2]邢改萍.初中物理学习思维错误的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2011(03).

[3]刘金玉.初中物理教学方法[J].新课程,2010(08).

上一篇:关于数学课堂“拖堂”现象的思考 下一篇: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三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