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建议

时间:2022-04-18 06:23:08

中考化学复习建议

中考化学总复习的目的是温故知新,将有疑问的知识弄懂弄通,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熟练掌握“双基”,提高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解决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较为简单的综合问题。为了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目标,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夯实基础

“纲”是指《考试说明》,它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同学们应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了解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要求和试题的类型及试卷的结构,通过比较近年来的《考试说明》和中考试卷,了解2008年考试的新变化,从而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复习中盲目的超标、拔高、拓展。

“本”则是教科书,它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阅读资料、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等常被用作编题的素材,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仔细通读课本。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是获得高分的必经之路。鉴于中考化学复习的短促性,同学们应注意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具导向性的材料上,所以第一轮复习,读透教材是关键。第二轮的主题复习(即将九年级所学化学知识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探究”五个主题),目的在于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提高综合能力,也离不开课本。

二、理清概念,吃透原理,分门别类,形成系统

九年级化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而这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成对出现,在阶段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同学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对比、抓关键字词等方法,弄清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同时,按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系统,找出相互间的关系和区别,辅之以必要的实例佐证。如:

例1概念图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十分有用。请把①稀硝酸②石蕊试液③碳酸钠溶液④PH试纸的序号分别选填在下列有关溶液概念图中的A、B、C、D处(每个序号只能选填一次)。

三、梳理知识,化零为整,织成网络,反复运用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专题的特点是点多、量大、面广。复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的知识网络。如:复习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时,可将碳及其化合物的关系梳理成关系图。如:

同学们在复习时,可抓住某一点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联想和默记,力争通过关系图巩固好相关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等;力争通过关系图将相关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系统化、网络化。再将网络化的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达到融会贯通。

例2实验中学同学开展复分解反应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研究性学习思路:

练习质疑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反应,写出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②碳酸钠溶液和硫酸,

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④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研究讨论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这些反应物中含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如①中有H+和OH-,②中有H+和CO32-,③中有 ④中有

构建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网络形式,在网络中用短线相连的这些阴、阳离子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Ca2+、SO42-、NH4+,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中,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网络。

拓展运用通过形成的网络,可以判断化合物间能否共存,进行物质的鉴别,用于物质的除杂等,如硫酸钠溶液混有硫酸铵,可以加入(填化学式)除去硫酸铵。

(2007年南通市中考题)

答案2NaOH+CuSO4=Na2SO4+Cu(OH)2

Na2CO3+BaCl2=BaCO3+2NaCl

Cu2+、OH-;Ba2+、CO32-;NH4+、Ca2+、SO42-;NaOH

四、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知识迁移,灵活应对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也是中考的热点,如:环保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能源问题,流行疾病的预防,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知识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上述热点的试题既能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能力,又可考查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还体现了化学学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所以同学们应密切关注这些“热点”信息。如:

例3央视正在热播的“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的广告中有如下画面:

情景描述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盛有两种水样,其中一只盛“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另一只盛其它的水。水中分别浸有pH试纸后,一杯呈现淡黄色(弱酸性),一杯呈现淡绿色(弱碱性),广告提示大家: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请回答:

⑵小茜同学看了图示中测定水样pH的方法后指出:这种测定方法是错误的,请你说出错在哪里?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应该 。

⑶请你判断:从⑴中选出的结果能用一般的pH试纸测出吗? (填“能”或“不能”)

(2007年连云港市中考题)

答案C;不能直接将pH试纸放入水样中;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水样涂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水样的pH;不能。

五、注重实验,探究为重,观察分析,寻求规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仪器的识别、溶液的配制、物质的检验、气体的制取、简单混合物的分离等实验技能仍是必考内容除此之外,探究型实验已成为近几年中考化学的热点。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充分挖掘课本中的探究性题材,可借鉴2007年外省、市中考题中的同类题目,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答规律,熟悉此类探究型试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命题特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

例4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量筒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 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碳酸钾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钾溶液V2mL。

小明同学的判断:小江的实验说明能用碳酸钾溶液来验证;小伟的实验还不能,需再做一个实验才能说明。

实验并判断另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稀硫酸,(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判断依据)。

结论能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反思在小江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填字母)。

A、仅是反应物B、相当于指示剂

C、作催化剂

答案NaOH;K2CO3;H2SO4+2NaOH=Na2SO4+2H2O;

加入与小伟的实验不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足量),再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至无气泡产生,记录消耗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为V3mL,V3mL≠V2mL;B。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从中考语文试题看命题 下一篇:做好“三轮复习” 提高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