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探究”活跃在数学课堂中

时间:2022-04-17 07:31:39

使“探究”活跃在数学课堂中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光是“教到学”的问题,而是变成“学到教”的转变。那如何转变呢?那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活数学教学课堂。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走近探究,品味其间趣味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在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创设悬念,引起认识冲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有效的思考空间内形成感知意识,提出想法,这就是探究的第一步。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位聪明的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儿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至少要多少米粒?这样的设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使学生对学“有理数乘方”的强烈需求。

二、一题多解,多层练习,指导学生走进探究,体味其中妙处

课文中有一些探究性的习题,把它引申、拓展、变化,使学生看到一个新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教学习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有多少?”经过启发提示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甲:我猜出鸡23只,兔子12只。

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不错,谁还有不同的解法?

学生乙:假如笼子里的兔子每只都提起前面2条腿,那么每只鸡和兔子都只有2条腿站在地上,35只鸡和兔子在这时应该是70条腿站在地上,比题目的94条腿少了24条,这些腿是兔子们提起来的。由于每只兔子提起来2条腿,现在共提起24条腿,所以知道兔子一定是12只,那么鸡一定是35-12=23只。

学生丙:刚才只是我们的一些猜想,我觉得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会比较好些。(解法略)

教师:刚才大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那么针对“鸡兔同笼”问题,还能总结出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丁:若用m代替头数,n代替腿数,仍设鸡有x只,兔子有y只,则

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兴趣。学生们更因兴趣而探索,越摸索越掌握要领,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王国探秘的美妙。

三、勤于动手.勇于实验。让学生沉浸于探究,流连忘返

当前不少教师教学就是自己讲、学生听、自己写、学生抄。教师将很多的知识归纳总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效率极低。在此我们提倡以探究代替教学,提倡师生互动。假若说前两个环节,学生走上了探究之路,那么动手操作便给了学生更广阔自主的探究空间。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出测量水池宽度的几种方案吗?请先画出图形,然后举手发言!”话音刚落,不少同学就举起了手,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相似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斜边的一个直角三角形,这几种方案只要再测量出所需几条线段的长都可以求出水池的宽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不同,于是我又启发学生比较“上面几种方案,哪一种更理想?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最容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比较归纳得出结果的系列训练,不仅让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了学习兴趣,从中也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四、精心呵护,及时鼓励,让“弱势群体”探究的热情得以复燃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要对这些个体,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班级中“弱势群体”的探究也能得到发展,从而让探究遍及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角平分线”时,我准备好了几个角状模型,问:“能试着告诉我,怎样可以做出角的平分线呢?”片刻,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在此我看到了一只想举却又不敢举的手。“韦基和同学,请到这儿来说说你的想法。”教室里一下子哄堂大笑起来:“他,他也会?……”该生的脸马上变得通红,想走过来又不敢向前。“大胆一点,男子汉大丈夫!”我把肯定的语言给了该生,“同学们鼓掌!”大家反应过来都鼓起了掌,该生红着脸走了上来,拿着一张纸教具,对折了一下,说:“这条痕就是平分线。”尽管他说得还没那么自信,但人却轻松了许多。我只是点了点头。班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的数学课,该生被称为“笨鸟”的,在数学学习中显出了特别热情。经过努力,大部分的学生都找回了自己的自信,燃起了学好数学的热情。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探究性学习,能充分彰显新课程理念的精神,使学生能自始至终在自主、合作、开放的环境中去锲而不舍地追求、探索新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数学教学课堂。

上一篇:幼儿舞蹈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