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颖的创新情结

时间:2022-04-17 04:07:03

苏元颖的创新情结

苏元颖

CCDI医疗事业部总建筑师

或许是见证了二十多年来医院建筑的飞速发展,苏元颖――CCDI医疗事业部总建筑师,他对创新情有独钟。

用他的话说,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人们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加上每所医院都有自身的特殊情况,所以,医疗建筑必须不断变化,不断变化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不断创新。

创新,说来容易,做来并不容易,但是,苏元颖做到了。

他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他们的设计团队每年都有创新。

创新需要挖掘出真实的需求

苏元颖认为,在设计中挖掘出使用者的需求是实现创新的源泉之一。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医院,使用者的需求存在各种差别。即使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不同医院,由于管理者的观念不同等因素,也会对建筑提出不同要求。

这些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需求上的差别,往往要求设计师通过一些独特和新颖的手段来解决,于是,创新就这样产生了。

满足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需求,一直都是医院建筑设计者们关注的问题,甚至将其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但是,设计师们真的了解使用者们的需求么?

未必。

苏元颖为记者列举了几个很常见、很简单的例子。

有的院长提出“要建一所30年不落后的医院”。其实,这是一个很含糊的要求,缺乏可操作性,因为对于“不落后”的理解,设计师和院长未必是一致的。如果设计师因为思维定势而想当然地给“不落后”下了一个自认为正确的定义,其结果很可能是设计师设计的建筑并不是院长想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挖掘使用者真实的需求是什么。院长所说的“不落后”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指的是在30年后,外观依然很“潮”,装饰材料和设备仍旧不落后,还是流程和布局仍能满足需求?

还有的医院管理者对建筑提出的要求是“成为标志性建筑”、“体现人性化关怀”等等,这些要求也都是很含糊的,需要设计师们与其充分沟通,才能明白他们的真实意图。

苏元颖说,很多医院管理者都是学医出身的,对建筑语言并不懂。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会发现建筑存在的问题,也会对建筑提出各种新的要求,设计师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要将他们的语言“翻译”成建筑语言;在设计方案成型之后,设计师要把建筑语言“翻译”成医生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这样才不至于产生偏差,从而使得使用者的需求与医院建筑达到统一。

以病房为例。病房从最初的单廊式和具有独立卫生间发展到后来的双廊式和采光中庭双廊式,这是使用者需求不断变化的具体体现,这个变化历程,也是设计师不断发现新需求的过程。

创新需要关注相关领域

苏元颖说,医院建筑的设计过程是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诸多专业共同参与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内的技术革新都可能对整个医院建筑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将一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合理地应用到医院建筑领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次外出开会,苏元颖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四处逛逛,如果发现了一些新的设备和技术,他就会与同事们仔细分析应用的可能性,如果可行,在条件具备的时候便付诸实施。

苏元颖列举了智能化医院的例子。他认为,智能化是医院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作为建筑师,以前也想设计智能化的医院建筑,但是由于技术限制,很多想法无法实现,而现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师们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这是科技进步推动医院建筑发展的典型例子。

除了单一的科学技术,将其他领域的整套解决方案应用到医院建筑设计领域,也会大大拓展设计师们的思路。

为什么我国的医院建筑经常出现“建了拆、拆了建”的情况?有人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可扩展性差,当医院建筑在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不能满足需求时,很难对其进行修改,只能新建或者重建。

如何增强医院建筑的“可塑性”?这是苏元颖一直考虑的问题,现在,他们提出了将现代工程解决方案引入到医疗建筑设计领域的理念。通过现代工程解决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

以叠加工程法为例,它是一种模糊的、矩阵式的工程解决方法,这种方法的工作模型包括三个方面:建立稳定的框架体系、灵活的可调的功能模块、组织方法。

从现代工程解决方法的观点来看,产品的生命周期并不仅取决于产品质量本身或是产品材质的好坏,而更在于产品本身的兼容性和可调性。社会功能和需求的变更、管理模式的更新等,都对医院建筑实体自身的功能变更提出了要求。

苏元颖说,现代工业产品,电脑、手机、或是汽车等都采用了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即在一个稳定的框架下通过更换功能模块和不同的组织调节方式来变换产品的各种功能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将这种方法引用到医院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增强其灵活性,可以使其在更长的时间里满足使用要求,可见,关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对进行医院设计的不断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创新不能盲目从众

苏元颖认为,社会在变,城市在发展,与20年前相比,医院建筑的设计有了很大变化,所以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也要随之改变,不能抱着固定的模式不放。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盲目效仿,要先弄明白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有人听到“绿色医院”、“模块化设计”、“循证设计”等概念后,就跟着学,然而有的人未必真正理解这些概念。

苏元颖说,每当设计师采用一个新理念、新方法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全面了解这些理念和方法,还要考虑到医院可能的发展趋势,尽量满足长远需求,同时,要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

归根结底,各种各样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都是为了满足新的需求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理念和方法,只不过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思路和途径,如果过于重视各种新概念、拘泥于形式,就是本末倒置了。

以“绿色医院”为例,苏元颖认为,现在之所以很多人经常提“绿色医院”的概念,与政策形势有关。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节能和环保是设计师们一直要考虑的问题,是早就应该有的意识,而不是在“绿色医院”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后才“临时抱佛脚”。

如果仅仅是因为“赶时髦”而生搬硬套,很可能违背建设“绿色医院”的初衷,使建筑沦为形式主义的产物。

例如,节能方式有主动节能和被动节能之分,被动节能的目标是不用能源或少用能源,要求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主动节能的目标是在使用能源时,减少能耗,它更注重保温措施和节能设备的选用。

“那么,是不用能源好,还是节能好?当然是不用最好。”所以,苏元颖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优先选择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这样的节能措施,过分依赖和迷信所谓的新能源和高新节能技术,显然已经走入了误区。          (责任编辑 许译心)

1.医院规模发展多通道的出现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医院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必然会形成疏导和限制两个不同类型的路线

2.选用节能与环保(措施)产品,其实并不一定省钱,但这取决于我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

上一篇:室内空间采用宁静设计概念 下一篇:克雷格.比尔:中国医院设计创新需要国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