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热情的几点教学思考

时间:2022-04-16 10:22:09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热情的几点教学思考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拥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大有裨益。因而,必须要重视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作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语文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怎样的?或者说怎样的阅读教学课是一堂好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作者始终在研究。虽然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和过程都有共胜,但是我们应该去注重它的学科个性。同样,语文不同板块的教学也有其自身独特个性,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是什么?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是有思考的行动,必须能对学生学习有积极、有效的影响。作者听过的课,一些教师演绎堪称精彩,学生学习也非常顺利,乃至有时教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学生们的答案就脱口而出。这种学生完全能够脱离教师自主获得答案的教学,显然不能说是有效的。在这里,教师只是在简单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未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发展。简言之,教师并不知道学生已经学会什么,还应该学些什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缺乏思考,课堂教学的关注点自然就不够聚焦。

一位教师教学《黄果树听瀑》,将让学生了解“听瀑前、听瀑时、听瀑后”分别写了些哪些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并没有进一步去体会课文具体是怎么写的,没有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作者对瀑布变化的生动描写,也没有去体会、想象句子描写的景象,亦没有设计让学生动手写的环节,未能与写作结合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缺憾,一堂课下来,学生究竟有什么收获?不是很多,或者说,教师还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简而言之,由于学生对课文生动的语言品读不够,缺乏对文章语言和情感的个人想象感受,因此实际上未能从课文语言中真正学到什么!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课堂现象呢?作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讨。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点是课文内容还是语言形式

教学中,这两位教师(包括许多语文老师)都有意无意地将课文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也就是课文写了些什么。对此作者认为,一个学生只要静下心来把课文读两遍,内容自然会大致明白,而如果教授一篇课文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内容,那么语文教学的学科价值又当如何实现?对于此,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语文教学的学科价值,它藏在何处。

通过“读、写、说”的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情怀,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价值。这一价值在具体的词句中,在具体的语言形式中,在由词句和语言形式构成的语言整体中,概言之,就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因此,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不仅是“写了些什么”,而更应是“怎样写的”

二、如何做到内容情感与语言的有机融合

宋代古文家周敦颐《周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1]。内容情感是融合在语言之中的,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去披文以人情。

因此,阅读教学中的思路可概括为:以内容情感为主线,以语言感悟训练为重点。如果说语言感悟训练是一粒粒耀眼的珍珠,那么内容情感就是一条金线,起到有机串联起这些珍珠的作用。

现在仍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情感主线?如何确定情感主线?语言感悟训练又如何进行?

三、如何找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从线索切入。线索就是作者的行文思路。一般叙述性的文章都有叙事线索,或以人为线索,或以物为线索,或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或以心理变化为线索等等。较为复杂的记叙文还构思多条行文线索,如明线、暗线、主线、副线等,几条线索间或平行或交叉,这是根据文章的选材、构思、主题等方面的需要来确定的。设计阅读教学时,可以把线索作为一个切入点,把握线索,驾驭文本,导引学生,组织课堂教学。[2]

四、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思考与行动

作者认为,在课前语文教师至少应该思考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

小学生喜欢听各种不同的故事,造成他们对故事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其他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书籍,在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课外书籍,进而增强他们的血毒能力,教师跟家庭给学生尽可能的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丰富报刊书籍等,让学生有书可读。

2、目标

目标很关键,目标明确,课堂的方向也就明确了。教师要思考一堂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应该从哪个方面去确定,怎样根据学生和教材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怎样体现课标中所说的三维目标。语文阅读课目标的确定必须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方面去思考,语文教师必须有整合意识,千万不要形而上学地将其分解成所谓的“三维”,要将“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并体现于“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中。

3、教学内容

从不同的教学角度看,每篇课文的内容不同。首先,思考如何根据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其实,也就是教些什么(时髦的说法是学生学些什么)。很遗憾,很多教师往往是该教的不教,不该教的既卖力又无效地教。所谓“种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其次,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以适合学生(其呈现方式要吊起学生的胃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不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特别注意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创造性使用。

4、语文学习的情境设计

作者发现,大部分的教学案例都是分很大的板块设计的,而不是那种“环环相扣”、过分细致,更不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每一个板块都十分注重学生参与,充分体现学生“读、写、说”的语文实践。

1、情境设置,结合课文内容情感,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以便更好感悟课文的情感。

2、语言情境,根据课文语言的特点,创设一些语言情境,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其特点,从而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3、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思考点主要是内容情感的升华以及语言形式和写法的学以致用,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设计拓展延伸环节当然更好。拓展延伸活动必须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切不可为拓展而拓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学生“习得”的呈现,是课堂生命的延续,它的引发点是课文内容情感或语言形式和写法。简言之,拓展延伸是进一步的“用中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意识,就是要“围绕课时目标、体现学科目标、注重发展目标”。具体地讲,这一课时要让学生有何变化(教学设计中确定的),在语文学习方面达成什么,对学生的发展有些什么影响。这与备课的目标不同,其是在动态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意识,有时是一种潜意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也体现于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位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认真厘清阅读能力的内涵,积极开发与建设体现阅读能力培养的教材,探寻落实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与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从“教课文”走向“教阅读”。

注释:

[1] 肖颖红. “文以载道”观的伦理向度[D]. 南华大学,2013.

[2] 曹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地理图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