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初探

时间:2022-10-13 08:17:03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初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法设法的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数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数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影响着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遇到困难时也能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们只是表面的、形式的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只之以恒。中学数学这门学科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缺少吸引力,它不像其他学科有实验性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对某些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只能是机械的、被动的毫无兴趣的接受。我们现在的中学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这样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大多数对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家长、老师“威逼利诱”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前提是: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言者有心,听者无意,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正是没有引起共鸣的写照。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极其重要。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不仅来自于教材,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

任何知识都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给学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实践性。人的认知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数学教学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本身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数学一旦“回到”人们熟悉的生活中,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时要尽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如讲“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这样引入:牧马人从马棚牵出一匹马,先到草地吃草,再到河边饮水,然后回到帐篷。请同学们为牧马人设计一条路线,使他走的道路最短。同学们听了,既感到新鲜又好奇,争论不休。这样,带着这个问题来指导学习教材就有动力了。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而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使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会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三、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一种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建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价值观,把学生当作生命体,而不是认知体,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终极指向。在教学设计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注重个体的同时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都得到焕发;在教学评价中不仅重视知识、技能达成,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身心整体发展,关键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和研究性学习,尤其在教学中是否真正意义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能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学生有创新,新时代教师就应该以合乎时代趋向的新观念,新思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设计课程过程时,教师要充分阅读、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创造地、高效率地驾驭教材,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学习和实际成为再创造的主体活动,在多想、多说、多做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想方设法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学生在数学课上善于研究事情,善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将会明显提高。

四、发挥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课堂“舞台”上的“导演”,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日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数学的文化价值点穿,帮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意境,学生才会喜欢数学。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由学会,向会学”质的转变。

五、巧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运用现在教学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多媒体)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或手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对其所起的作用是最为直接、明显的,它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能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加大课堂容量,增强信息反馈,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能力、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能合理、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使教材“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本身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而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直接经验,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生活实际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教材“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以上是我在工作总积累的一些点滴经验,还很不成熟,希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要想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借着课改的东风不断实践,大胆创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下一篇:家长参与小学生英语家庭作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