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浅谈

时间:2022-04-16 12:46:28

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浅谈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205-02

摘 要 实行会计委派制,就是通过会计的逐级委派,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为所有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本文试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委派制 重要意义 存在问题 对策思考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深入贯彻执行《会计法》

实行会计委派制,从根本上改善了会计人员依法监督的环境,树立了会计人员依法监督的坚强后盾,解决了会计人员依法监督的后顾之忧,有助于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从而保证《会计法》的顺利实施。

(二)有利于所有者真实完整获取会计信息

会计委派制实施后,能加强会计核算的管理,真实完整地反映被委派单位的经济活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委派会计负责所在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掌握经经济业务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充分了解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信息;同时,委派会计的人事和经济利益独立于经营管理者的控制之外,可以毫无顾虑、客观公正地提供经营管理者行为的真实信息,从根本上治理会计造假现象,维护经济秩序。

(三)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委派会计由同级财政统一管理,直接参与单位收支计划的制定,严格控制乱支滥用的现象,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进行监督,促进预算内外资金的规范管理。同时,通过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健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监督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和处理,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这就从源头上控制了腐败的产生,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

(四)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由于委派会计自身利益与所派单位“不沾边”,解决了会计人员身处两难境地问题――会计人员既是经营管理者的下属,又要通过披露真实信息对其行为进行约束;防止了会计人员因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原则而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现象发生;同时也防止了单位任用不称职或渎职会计人员的行为;而且会计委派制将会计人员的业绩与其工资、奖惩等直接挂钩,能够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强化其事业心和责任感,督促会计人员依据财会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反应真实的会计信息。

(五)有利于加强对会计队伍的统一管理

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服务关系,使会计工作成为一种具有社会化服务功能的职业,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可促使会计人员相互 学习 、公平竞争,提高会计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监督保障和支持力量不足

会计委派制的派出机构是国有企业的某个部门,大多数由财务部门提名、人事部门下令。在这种操作模式下,下派会计人员的直接上级为产权单位的部门负责人,而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则直接由产权单位负责人领导。这种派出模式使会计派出机构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同时内部人管内部人特征明显,会计监督的力度因此而大打折扣。

(二)经营者与下派会计人员责权利分配不均,影响会计监督力度

由于利益的驱使,经营者在国有体制“权力大、责任小”的经营环境中,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益和员工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内部从员工到经营者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将委派的会计人员摆在企业的对立面而将其架空,使得会计人员无法深入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会计监督范围变窄,影响了监督的力度和深度。

(三)现有财会工作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国有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的重点在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但也要把财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上来,要彻底扭转过去的重核算、轻管理思想,通过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当然,委派人员不应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委派部门更不能通过财务总监或内部委派人员遥控企业,否则只能越统越死,不利于企业搞活。

三、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问题对策思考

(一)完善建立内外部监督体系

一是改革产权制度。在塑造公有产权主体后,有必要改变竞争性产业的一元化格局为多元化格局,使产权主体真正能行使所有者权力。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经济责任终身制,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企业经营者加强法律约束,强化执法力度。三是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上岗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彻底改变国有企业干部行政任命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改变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状。四是加强内部监督。要充分发挥职代会、企业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真正发挥好内部监督作用。五是建立外部监督体系。独立、公正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评价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会计委派人员监督效果的有效评价尺度,通过外部审计为会计委派效果的评价建立一个公平的环境。通过内外两个方面互为作用,共同构成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控制体系。

(二)明确界定委派人员的权力与责任,确保责、权、利相匹配

必须从制度上保证下派人员深入企业的各个环节,有机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从待遇上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从激励机制上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从法律责任上划分监督人员的责任与经营者的责任,使责权利相匹配。

(三)处理好“四个关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一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实行会计委派只是改变了会计工作的管理形式,单位负责人的主体地位丝毫没有变,委派会计只有审核监督权,有义务向会计单位反映会计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但并没有最后的裁决权,因而委派会计一定要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坚持以单位负责人为主,委派会计为辅的原则,无条件地为单位生产、经营服务,为其出谋划策。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委派会计人员代表主管部门行使会计监督权,是监督的主体;派入单位及其负责人是被监督的对象,是监督的客体。委派会计的监督权的行使,必须在为单位提供会计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开展监督,即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对严重违反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的行为,对无法抵制和拿不定的事项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和反映。三是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委派会计有两项基本的职责,即财务收支审核权和经济合同参与决策权。委派会计在为派入单位服务过程中,一定要行使好这两项基本职责,要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不能脱离服务搞监督,也不能失去监督搞单纯的服务,要全心全意地支持派入单位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单位的经营与决策活动。四是内部自律与外部监督的关系。委派会计不仅要从我做起,自生自立,而且要使所监管的会计也能自立,不发生虚假会计信息等违规违纪的行为。一方面会计委派机构内部应加强对各委派单位报来的会计报表资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与审计,确保各个时期的会计报表资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严肃查处编造、篡改会计报表、假造票据等不法行为。另一方面要充分赋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中介机构一定额度内的经济处罚权和一定范围内的行政强制权,以便其依法行使单位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制度,强化对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在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当说选拔是前提、委派是核心、管理是关键。为了便于对委派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管理,还应对其实行定期报告、定期述职、业绩考核、定期培训等制度。定期报告制度是指,规定委派会计人员定期向会计管理部门报告用人单位的重大财务收支问题。定期述职制度是指,规定委派会计人员定期向会计管理部门提交述职报告,详细汇报其工作情况,述职报告必须经用人单位签署意见。业绩考核制度是指,会计管理部门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是否继续委派以及升迁、晋职的依据。会计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应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还应结合用人单位的意见,对用人单位可分为管理当局、一般工作人员两个层次,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无记名测评。对故意违反财经法纪和职业道德要求,情节严重的,吊销其《会计证》,撤消其专业任职资格,依法追究其 法律 责任,在若干年内或终生不得从事会计职业。对于违法违纪的单位,可考虑给予会计管理部门相应的执法权,如罚款、封账、停业整顿等。对于委派会计人员的职务晋升问题,应规定凡用人单位提拔任用分管财务的领导,应先向会计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其提供候选人,再由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合格后任命。

上一篇: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设想 下一篇:发电企业收益法价值评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