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会维护学生利益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04-16 10:52:21

高校学生会维护学生利益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高校学生会宣示的价值是为广大学生服务,然而,现实中在维护学生利益方面发挥的作用却微乎其微。通过对北京四所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研究,从学生会组织目标定位、组织运行规范程度、学生认同度和学校行政力量影响四个方面对学生会在维护学生利益方面的困境进行深入探索,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学生利益

自1919年北京大学第一个学生会成立以来,维护学生利益一直作为其宣示的价值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高校学生对于学生会这一学生自治组织维护其利益的愿望仍然存在。但由于我国高等学校长时间受到别权力关系理论以及家长主义浸润,目前在学生组织的管理中是以校方选择作为主导模式的,学生会常常游离于权利与权力博弈的外缘,而学生会宣示的价值以及智能并能全面得到实现。结合对北京地区四个高校学生会组织的研究,对学生会在维护学生利益中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学生会更好的维护学生利益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维护学生利益的法理依据

(一)青年民间组织视角

青年民间组织是民间组织的下属概念,而高校学生会又是这一组织的特殊成员。据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统计,截至2012年第4季度,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6.7万个,民间组织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弥补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造成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在多元繁复的利益诉求中,由于利益表达的分散性和不集中,决策者一般不会重视,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必须依赖组织化的利益表达,民间组织的蓬勃兴起让更多社会成员实现了自己的利益诉求。而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自治性群众组织,从青年民间组织的视角看,高校学生会理应发挥民间组织的本质功能,弥补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失灵”现象,一方面要在学校教育及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充分发挥其自治性、群众性的优势,弥补这一不足,从而实现维护学生利益的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会是代表学生的群众组织,在理论上应该成为大学生参与高校中有关学生事务的务管理,在积极响应学生的多远诉求和维护学生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规范性文件视角

根据《中华学生联合会》第十五条规定高校学生会承担着四大任务: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同学开展学习、科技、文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促进同学全面发展;维护校规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组织同学开展有益于成长成才的自我服务活动,协助学校解决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沟通学校党政与广大同学的联系,通过学校各种正常渠道,反映同学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参与涉及学生的学校事务的民主管理,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此外,2004年成立的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宗旨中明确阐明其任务之一是“及时了解和反映广大同学的愿望和要求,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同学的合法权益”。根据以上具有法律意义的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维护广大学生的利益作为学生会组织的核心价值取向,具有无法抗拒的法理力量,也理应成为高校学生会组织一切行为的价值指导和最终落脚点。

二、维护学生利益的困境

在中国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并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了学生的多元权利诉求,不论是从青年民间组织视角还是规范性文件视角,高校学生会组织都应积极承担这一责任,响应学生的利益诉求。可在现实中却遇到诸多挑战,深入剖析学生会在维护学生利益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则是探寻其道路选择和最大化维护学生利益的逻辑起点。

(一)组织目标定位模糊

在对北京地区四个学生会组织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会举办的活动经常不是以学生的意志为导向的,慢慢演变成为了学校临时管理工具,成为学校行政部门在学生中的机构。在现实中这一组织目标的迷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学生会组织举办活动的自主性不足。在对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院级学生会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中发现,目前高校学生会举办的活动80%以上是该组织历年都举办的活动,新活动的提出更多是参考院系分管老师的意见,而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由新一届学生会自主提出举办的活动比例不到10%。二是学生会举办活动中行政事务类所占比重过大。在对北京四所高校近40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会承担的行政事务类的活动的比重高达28%。

(二)组织运行规范性蜕化

任何组织的健康运行都依赖于一定的制度规范,目前针对学生会组织的制度主要包括《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和根据这一章程学生会组织自己制定的内部规范。学生会章程是该组织的最高内部规范性文件,同时也是学生会对社会和组织成员的承诺,在理论上具有最高的约束效力。但根据笔者对北京四所高校学生会主要负责人访谈中发现,各个院级学生会都有自己的章程,但由于学生会组织管理定位方面出现的偏差,该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人治重于法治的现象,学生会的制度规范现实中实际上只有象征意义。例如中华全国学生联合章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学生代表大会一般至少一至二年举行一次,但调查发现学代会在学生心目中并没有深刻印象,高达36.1%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学代会的召开。访谈中发现部分高校长达十年没有举行过学代会。

笔者在对学生会主要负责人访谈中还发现,由于学生会组织制度规范的虚置,也导致了该组织内部的治理的失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组织内部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权力、执行、监督各部门的权责不明确,难以发挥有效的制衡作用;另一方面是该组织的内部的缺乏民主氛围,官僚作风盛行。组织运行的失范对学生组织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不良后果,一是对学生会组织的办事效率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二是加剧了学生会组织家长作风,导致该组织慢慢蜕变为化为为特殊群体谋图私利的工具,这不仅会导致学生会内部成员的信任危机,也违背了青年NGO组织的平等、民主价值取向。而这种失范最终导致的学生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学生会实际履行的职能与其对广大学生宣示的价值背离。

(三)学生会认同度有待提高

学生会理论上的性质是学生群体的自治性组织,是广大学生的利益代表,理应得到学生的认可。但笔者调查发现,学生会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学生的认同度较低。一方面学生对高校学生会工作的评价较低。在对学生会工作总体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对其工作基本满意的仅为19%,表示出不满意的高达36.5%。

另一方面学生会的公共参与不足。学生会的公共参与度是反应一个学生会组织影响力的直观指标。这种参与主要分为对学生会日常工作的参与和对学生会举办活动的参与。调查中发现各院级学生会成员的比例仅在5%左右。而在学生会活动参与度的调查方面,经常参加学社会活动的比例仅为21.7%,而从未参加过学生会活动的同学比例高达18.2%。

由于学生对学生会认同度低,代表学生利益的组织却陷入其日常工作得不到学生的拥护的尴尬境地,以致其组织的健康运行对学校的行政资源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加,而这种对行政资源的依赖更加剧了其背离学生主体意愿的程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由于学生会组织目标的不明确以及受到可利用资源和行政力量的限制,学生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协助相关部门完成短期的行政目标,而无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体系,导致千会一面的现象,无法在对学生的多元需求积极进行响应时与学校行政形成良性互补。二是调查发现高校学生会内部凝聚力主要依赖于其负责人的克里斯马型权威,由于组织运行的失范,其负责人的法理型权威在逐渐减弱,同时学生会成员的高度流动性又致使组织追求短期效应无法避免,学生干部群体的短视限制了学生会文化传统的打造,随着学生会关键人物的离开,学生会就会出现组织文化断层。现今中国高校学生会由于受行政干预过多,层级官僚气息浓郁,漠视学生需求的多元复杂性,亲和力和包容性不足,严重阻碍了学生个体广泛的公共参与。

(四)对行政资源具有较强依赖性

学生会组织理论上是学生自治组织,其对外宣称运行模式也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但现实中学生会组织并非自治组织,具有双重领导性质。从规范性文件视角看学生会一方面接受学校党委领导,而党组织对高校学生会的领导和监管是通过共青团组织来实现的,高校党委机构委托团委部门对学生会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和部署。另一方面是全国学联章程要求学生会接受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领导。调查发现长期以来由于特别权力关系的存在和家长主义的影响,学生会是自上而下设立,而学生会拥有权力也不是学生权力的让渡,而是学院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授予,如此以来就必然会导致学生会在参与有关学生事务的管理上无法与学校制衡,也难以作为学生利益的代表参与学校关于学生事务的日常管理。在对北京地区四所高校学生会组织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会组织的各种重大决策基本都有了学校的行政管制力量的深入,比如学生会组织如机构设置、领导人确定、财务管理等都会直接受到学校行政力量的干预,部分高校学生会指导部门的许可已经成为学生会组织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目前很多高校学生会举办活动依靠社会力量支援,但学生会组织不是独立的法人团体,难以获得社会有效的任性,这严重阻碍了其对社会资源的获取,因此学生会组织的日常运行对学校行政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进而为行政力量的介入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过度的行政力量干预会导致学生会组织的创新力和主动性受到消弱,在为学生利益维护方面更加陷入被动地位。

三、增强维护学生利益能力的建议

(一)要强化学生会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从法理上看服务职能应该是高校学生会组织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学生会组织的所有活动都应围绕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展开。但只追求满足于完成学校领导机构安排的各项的任务,不注重学生利益的维护,导致学生会成了学校的一个“办事机构”。因此,在性质上首先要抓住学生会组织是为学生服务的自治组,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并且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开展服务工作,维护广大学生的权益。在认识的高度应该把公共理性作为价值定位的基石,反对将学生会作为一种学校管理或是为特殊群体牟取特殊利益工具。一是不仅要在整体意义上追求学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在学生个体意义层面上也要维护学生权益,不能因为整体利益和牺牲为少数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在国家层面,要以公共理性对待国家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长远的长远发展从多元冲突走向多元和谐,实现公共的善。

(二)完善制度规范

一是要从法律层面为高校学生会在维护学生权益方面提供制度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法虽有管理学生会社团的相关规定,但在很多方面存在不清晰,要将维护学生权益作为学生会的基本职能写进相关法律文件,明确规定学代会定期召开,同时要明确学校行政力量对高校学生会的干预程度。二是高校学生会组织内部应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要严格落实关于学生会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学生会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失范。

(三)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

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应该从两方面人手,一是要完善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在学生会机构设置问题上将具体承担这两种职能的机构区别开,做到职能明确,同时为凸显维护学生利益的中心工作的重要性,成立权益部。权益部全面协调处理关于维护学生利益的事宜,同时打破现有学生会机构地位的局面,提升学生权益部在学生会各机构中的地位。二是要加强学生会的民主化建设,关于学生会的民主化建设,一方面要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团委尽量不去插手、干预学生会的干部选举,发挥广大同学的积极主动性,让大学成为民主的试验场,保证选举本身民主、透明。学生干部的直接选举时学生会组织回归自治,更大限度的维护学生利益的开端。另一方面,要在学生会的内部运作上,要保证所有学生会干部的民利,防止主席的一言堂。贯彻落实学生会章程,落实监督检查机制,在高校层面上,应该多方面保障学生会的相对独立性,积极寻求有效途径为学生会活动提供稳定的经费来源,保证学生会能够独立的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学生会的作用。

上一篇:基于网络组织合作的中小企业竞争力分析 下一篇:行政垄断对房地产市场经济秩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