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参会

时间:2022-04-16 10:28:35

有幸和我的团队参加了全国第二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回来后,我组织大家以各种方式梳理参会体悟。有的教师表示很有启发,有的教师特别喜欢某堂课或欣赏某位专家,也有教师觉得作文教学越来越迷茫了,甚至质疑专家们的公开课。

由此,我想到一个话题:如何有效地参会。

一、不要孤立地看待一堂课的教学价值

这次展示的公开课共有5节,分别是:“童话续写”“思辨作文”“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灵感的捕捉”“做一个文艺的吃货”。

梳理这5节课的课题,我们会发现,每节课均传达出了丰厚的信息:

“续写童话”一课告诉我们要呵护童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文是生命个体进行自我生命塑造的一种方式,呵护童心就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作文教学的起点。

“思辨的价值”一课传达出这样的理念:静心分析、理性思考在写作中不可忽视。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思维的演练。于漪老师认为,写作教学的全过程都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借助语言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类型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占一席之地。

“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是用文本教学写作的好课例。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在研究此话题,成果丰硕。如江苏张和忠老师的“让读和写超级链接”、湖北荆门郑西银老师的“微点作文教学研究”等,近几年我县也一直在研究“跟课文学写作”。将课文当作写作教学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话题。

“灵感的捕捉”从现场教学入手,关注随笔写作。多写多练是作文制胜的关键,也是为作文构建资源库的不二之法。同时,孙刚老师还告诉我们作文教学要进行有过程的指导。

“做一个文艺的吃货”从生活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引导学生用文学的眼光来发现生活。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之所以无话可说或者编造、套作等,皆因缺乏审美 意识。

由此看出,此次会议课例的安排可谓匠心,不仅力求给我们以技术的引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唤醒和引领。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我们能够综合以上五个方面并以此来构建一个立体的属于自己的作文教学序列,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真正做到课程化了。

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点,进行教学 模仿

余映潮老师展示的“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教学思路明晰单纯,以三则材料为例,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行研读,寻找写作的方法;教学方式灵活生动,就是对话:和学生对话、和文本对话。

余老师告诉我们,文本,可以从写作的角度来细细品读。作文教学,也可以用对话的方式来进行。

回来后,我县刘西红老师在上汇报课时,结合余老师的课和我县的“跟课文学写作”课题研究,用《杨修之死》上了一堂“如何用多件事写一人”的作文指导课,大致如下:

话题一:主题定位

思考:①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②杨修为什么会死?

生: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的人。

生:杨修之所以死,是因为他的性格。

生:杨修之所以死,是因为他能揣测曹操的心思,并且惹怒曹操。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首先就给“杨修”形象进行了定位――恃才 放旷。

明确:在写人文章中,我们首先要定位主题,对写的人物形象定位。可以是所写人物的性格,也可以是某种品质。这是我们写人文章的第一部曲,即定位主题。

(屏显)

定位主题――形象定位

话题二:多角度选材

(屏显)

作者围绕杨修“恃才放旷”这一性格特征,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可以归纳成几类?

(学生看课文,归纳小结)

明确:作者围绕杨修的“恃才放旷”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选材,让人物形象更丰满,这就是从多个角度选材。通常我们在写人的时候只从一个角度去选材,例如我们在写自己的亲人时,只是写这个人与自己之间的故事。

我们学过胡适的《我的母亲》,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从哪几个角度写了“母亲”?

生:写了母亲对待我;母亲作为寡妇、后母对待大哥大嫂;母亲对待五叔。

师:胡适从多个角度选材来写母亲,让母亲的性格品质跃然于纸上,让其形象更鲜活。那么,我们从这两篇文章中可以领悟到什么选材技 巧呢?

生:写一个人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写。

师:例如写老师――

生:可以写课堂上,还可以写课间。

明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写人第二部曲,即多角度选材。

话题三:合理组材

师:《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在组材方面有没有可学之处呢?

(屏显)

插叙的6件事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生:不能调换,插叙的6件事写出了杨修所做的事情让曹操越来越生气。

师:杨修所做的事情都可以体现他的“恃才”,导致他的死因是因为他“放旷”。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到“证据”?

生:请大家看课文,在每一件事情的后面,都写了曹操的态度。改建园门――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分食酥饼―― 操虽喜笑,而心恶之;解曹操梦―― 操闻之而愈恶之;告曹丕密―― 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教植斩吏―― 操大怒,亦不喜植;教植答教―― 已有杀修之心。

师:可以调换顺序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写出了曹操面对杨修的所作所为的厌恶是循序渐进的。

师:是啊,曹操对杨修是防备――讨厌――厌恶――可恨――大怒――憎恨,这在情感上逐渐加深,这就是“情感上的层层递进”。除了情感上的层层递进还有什么的递进?

(学生思考,老师提醒)

师:杨修有才,他能揣度曹操的心思,但是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毫不约束,“恃才放旷”。他所做的事情能不能换呢?

生:不能,如果文章开头就写杨修参与政治的话,就不足以体现他的“放旷”。

生:这也说明曹操对他所做的事情越来越 不满。

师:非常好。这就是“事情的层递”。我们通常说“事情”,“事”表示事件,“情”表示“情感”,这两者是紧紧相连的。作者在定位杨修“恃才放旷”的性格后,从“日常小事”和“国家大事”两个方面选材,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呢?

生:按情感变化层层递进组材。

生:按事件的层层递进组材。

明确: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如何用多件事写人”的第三部曲,即合理组材。

(屏显)

合理组材――事件、情感层层递进

在每个话题的最后一个环节,用“叫我怎能忘记你”为题进行逐步训练:主题定位―― 多角度选材―― 合理组材,一堂课结束,学生不仅从《杨修之死》中悟出了“如何多件事情写一人”的方法,还完成了一篇作文的提纲,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选择一堂感兴趣的课,进行教学探讨

我县分盐中学彭小平老师在听完谭蜀娥老师的课后,融入自己的思考,调整了教学设计。

活动一:利用现场,布置写作任务

核心:师生一起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介绍最具荆州风味的小吃饮食。荆州欢迎您!

活动二:解决写作内容

1.自由说,指名说推荐什么荆州美食,调动参与,学生第一次选准的往往是他内心认可的、熟悉的。选材铺垫,热身准备。

2.教师上菜,十盆八盘即可(据此课实录学生展十八道美食),教师过滤,选择几道可写的菜 端上。

核心:提供补充丰富写作内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找到可写的材料。

3.启发谈话,形成共识。从色、香、味、型、做工等方面入手介绍,依次板书。强调这个美食一定是要吃过的。

活动三:怎么写

动态生成,过程指导。

色。你介绍的美食小吃大体是什么颜色,还有其他颜色掺合吗,能用修辞手法美化一下吗?当然,如果美食真的很丑,就写出丑,看图看菜几分钟后,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写色,可以说图上没有的,适时评价。

香。顺着“色”,解决香的问题。什么香味,能说具体点吗?

味。什么味道?想你吃过设有,从进嘴到舌头喉咙肚子消化的过程感觉……

型。可以夸张美,可以实描,当然要写出来。

做。一句即可(核心技术,倾情奉献)

以上有内容和写作策略技巧,板书提供脚手架,连接起来,完成一篇。

活动四:再次深入,提供写作知识

把“我”放进去,把食客放进去,以此明确用意贯彻技巧。

练笔,巡视,展播三两篇。

活动五:提升文艺

谈话:你知道相关的故事传说、风俗、寓意诗歌吗?

教师提供几个,学生知一二,更多教师 提供。

回家请教,完善写作材料,参考《春酒》《端午的鸭蛋》等,写出文艺味、人情味。

结束语:回扣开头,欢迎来荆州欢迎品 尝等。

四、与教学进行对接,梳理、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序列

袁源老师的“从随笔到妙笔”讲座深受大家喜爱,给教师们很多启发。我县“跟课文学写作”课题组重要成员方沫老师边听边整理了自己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写作序列化教学之路:

以七年级写作序列为例。

上学期,她鼓励学生大胆吐槽,随心所欲地写日记;带领学生读《繁星・春水》,让学生学会有感而发;和学生共读《伊索寓言》,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定期进行阅读交流。大作文指导则结合单元教学内容,细化单元作文教学目标,践行“跟课文学写作”课题研究,如第一单元的单元写作教学主题是“从生活中学写作”,我们细化为“不一样的母亲”,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的母爱亲情,写出自己不一样的母亲。

七年级下学期,她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写,引导学生记录家常话、生活化的事件,并引导学生学会素材分类。初期是规定动作,即将所有素材分为思考点、动情点、趣味点三类,后期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均衡和丰富生活素材的类型,根据自我需求拓展出更精细的素材分类。大作文指导则紧扣思考点、动情点、趣味点,融合、细化单元写作目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写作启示,并在日记写作素材分类中寻找大作文的写作素材,放大这些点。而《昆虫记》《童年》的片段精读则成为观察生活和放大素材的最好范例。

洪宗礼先生认为,写作教学尽管定“序”难觅,但无“序”必乱。他主张变过去的依据单一角度为“多股交织”“螺旋递进”,综合考虑写作知识、写作能力、认知心理、写作思维、写作习惯、写作内容与形式等要素来设定写作教学的序列。方沫老师现在进行的就是这样一个综合的作文教学系统。她尝试打通写作与阅读之间的联系,打通生活化写作与指令化写作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这个序列的引导下进行融合和转换,并从中获益。

此序列方老师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实践,效果很好。但她没有完整地记录和整理出来,在听了袁源老师的讲座后,灵感得到了激发,信心也更坚定了,于是,在会议之际就迫不及待地整理了出来。这样的参会,价值不可估量。

一次会议就是一次唤醒,一次刷新。

以上所述只是我县部分教师参会的体会,我相信,大部分参会教师至少都会收获一颗关于作文教学的种子。而种子,一旦遇上了合适的土壤和阳光,它就会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湖北荆州市监利县教科院;433300)

上一篇:我的幽默爷爷 下一篇:雷洋事件涉案民警被立案的几个程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