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视角看CPI的构成

时间:2022-04-15 12:10:15

从统计视角看CPI的构成

“篮子”里商品权重与居民实际生活支出分配比例有一定差异,造成CPI统计部分“失真”。

统计的基本功能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向行政机关或社会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以及实行统计监督。国民经济统计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规模、结构、速度、比例、效益,预测其发展的趋势,揭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同时,统计数据是一定时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模、水平、重要指标的综合反映,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要用数据来规定、量化和判断。所以,统计为政府制定政策、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也能让社会公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到社会经济的运行状态。在政府公布的这些统计数据中,被喻为经济生活“晴雨表”的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体现民生的重要统计指标,在经济分析中占有独特地位。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严格意义上来讲,CPI所能反映的是消费价格通胀率,只衡量住户购买的消费货物与服务价格的变化,用它来作为衡量广义通货膨胀的指标具有局限性,可能会对广义通货膨胀率做出系统性低估或高估。但是,因为它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能提供通货膨胀是否加速或减速、是否具有拐点之类有价值的信息,故通常被政府和中央银行用来制定通货膨胀目标,而且常被视为经济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近年来,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走势受到广泛的宣传。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往往作为标题新闻出现,影响公众舆论走势和社会情绪。因为大家都对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的现象有切身的感受,对消费货物与服务价格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十分敏感。

国家统计局去年7月15日公布了上半年物价统计数据:CPI同比上涨2.6%,6月份CPI同比上涨2.9%,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3.3%,离3%的通货膨胀临界点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普通民众生活中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却比较强烈。那么,为什么国家统计局的CPI统计数据与民众的感受出现了偏差,为什么会发生数据“失真”呢?假定原始数据的获取和计算过程是可信的,本文试图从CPI的定义和构成方面来探究。

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变化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具体计算过程为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由此,CP[同比增减幅度的计算过程为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上期可比价格计算的价值)1]×100%

可见,从机理方面,CPI的同比增减幅度与基期该商品篮子的价格无关,有关的是该固定篮子中消费品的选择。

我国目前CPI由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8大类构成。国家统计局根据居民消费支出情况每年对各类的权重进行微调,每5年进行一次大调。进入经常性CPI调查目录的产品和服务根据13万多户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实际测算,按照消费数量较大、供应相对稳定、价格易于采集,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有较强代表性来选定。实际价格的采集采用派员调查的方式。目前全国共有3000多个调查员,定期对全国550多个市县的5万多个不同类型的商店、市场、服务网点进行实际成交价格的采集工作。调查点按照地域、经营规模、经营方式配比,以保证其代表性。获取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后,与相应的权重相乘,就得出最后的CPl月度数字。

据资料显示,目前CPI包含类商品,权重分别是食品33.2%、烟酒及其用品3.9%、衣着9.1%、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交通和通讯10.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14.20%、居住13.2%。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权重与居民实际生活的支出分配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可能造成CPI统计“失真”的主要原因。

首先,食品类商品在CPI中权重较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在这种背景下,33.2%的权重不能准确反映经济运行和城乡居民生活的真实状况,同时与其他国家相比也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2010年上半年虽然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有了很大幅度的涨价,但这些只是食品篮子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农产品如小麦、水稻等还是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其次,在我国的CPI的构成中占第二大比重的是以衣着、家电、交通运输为主的制成品,总权重达到25%。但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金融危机以来出口的减少,我国工业品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制成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这一部分制成品在CPI构成中权重过高也成为CPI增长被低估的重要因素。

再次,住房相关项目在CPI构成中的权重仅为14.69%,这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并且这里的住房指的是建筑装修材料、房租水电等日常性消费支出,由于房产的购买属于投资活动,按照国际通行统计准则,房价不计入CPI。但是,我国目前的租房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房屋的租售比严重不合理,另外,我国实行土地国有化和房地产市场准入制度,建筑装修材料也不是房价的决定因素。由此看来,仅靠房租和建筑材料的变化来反映房地产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压力还不够客观。另外,在发达国家CPI构成中,尽管不把购房纳入消费物价指数,但和居住相关的费用在整个消费物价指数中的权数是很高的。住房相关项目所占权重过低,没有完全反映居民真实的生活状况。

最后,教育医疗类等支出占比偏低。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医疗、子女教育成为近年城市居民支出大项,因此,导致普通居民现实感受与统计数据总是出现偏差。

“失真”的CPI统计会误导政府对居民生活状况估计产生偏差,作出不适当的决策。低估的CPI增长幅度使政府对居民的生活状况过于乐观,不合理的CPI构成权重会导致当局产生不恰当的关注点,不能发现居民生活状况的真正压力所在。例如,在食品类占CPI权重较高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CPI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使CPI保持相对低位,同时为了保障城镇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国家在抑制CPI高涨时采取的政策措施往往首先也是从食品类商品着手。于是国家会出面抑制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由于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但农产品价格下降时,农民收入会大幅减少。因此,国家为了抑制CPI打压农产品价格,导致农民成为维持低位CPI的首要受害者。由此,我们有必要适当下调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降低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致的CPI上涨幅度,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运用政策手段抑制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程度。又如,房地产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已达到了15%,购房支出已经占据了家庭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房价的上涨也必定会削弱居民的购买力,而现阶段的CPI构成仅通过不能充分体现房地产市场变化的住房费用来反映房地产对普通居民家庭生活的压力是远远不够而且不合理的。因此,在我国市场体制还未充分完善的过程中,应把购房价格纳入CPI,并辅以适当的权重,以正确反映我国物价变动状况。

同时,我国居民的教育及医疗消费在消费结构中也占据很大比例。但就目前CPI统计构成来看,这几类消费不仅所占权重低,而且其基数小,甚至许多价格上涨快的消费品根本就没有统计,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CPI的变化与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压力变化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所以,应该上调教育、医疗等消费在CPI中的权重,以强化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另外,我国在对CPI构成中各类别价格权重进行日常的微调时,应当建立一定的即时反馈制度,让CPI构成能及时反映当前经济形势和居民生活情况的变化。

上一篇:六希格玛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和作用 下一篇:文化产业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