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改造”中东的双重标准

时间:2022-04-15 08:34:02

中东反政府浪潮成美国改造阿拉伯世显的战略契机

奥巴马政府对中东地区的政策是逐步形成的,从初之旁观,到直接干预,直到后来试图利用这场动荡来实施美国对中东地区战略的大调整。在去年底,突尼斯民众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浪潮时,美国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国务卿希拉里只是泛泛地呼吁地区国家顺应民众呼声,加快“民主化”改革步伐。但在突尼斯总统本・阿里被赶走,这股浪潮又以更猛烈的势头冲击到埃及时,美国再也坐不住了。这不仅表明埃及在美国中东战略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这反映出奥巴马意识到,美国可利用这股浪潮来实现对阿拉伯世界进行改造的战略目的。

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在埃及曾陷入了是支持穆巴拉克总统继续执政(挺穆),还是放弃对穆巴拉克支持(弃穆)的两难抉择。由于穆巴拉克长期以来坚定的亲美政策使埃及已成为美国中东政策的战略支柱,对美国维护地区主导地位和战略利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挺穆”的人担心,如穆巴拉克下台,无论是埃及的“民主化”浪潮进展顺利,在埃及建立“中东水准”的民主制度,还是埃及政局自此陷入长期动荡,都存在着伊斯兰势力上台掌权,甚至在埃及重演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危险。

但奥巴马显然有自己更长远、更深层次的想法。奥巴马执政后在中东地区推动“民主化”,将“民主化”描绘成是伊斯兰文明的一个部分,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共同享有的价值观。这场“土生土长”的“民主化”浪潮正好为美国向阿拉伯盟国施压进行“认真”政治改革提供了良机。

因此,如美国继续“挺穆”,不仅有违其长期标榜的“价值观”,会丧失埃及民心,还将面临有可能长期失去埃及的风险。对美国来说,埃及可以没有穆巴拉克,但美国在埃及不能失去一个亲美的政权。在经过权衡利弊得失后,奥巴马顶住了内外“挺穆”派的压力,最终决定在埃及与穆巴拉克之间,选择前者。为确保埃及在后穆巴拉克时期仍继续执行亲美政策,美国与埃及军方协商“安排”了穆巴拉克将权力移交给埃及军方。就这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步了当年伊朗国王巴列维后尘,成为了中东地区第二个被美国抛弃的长期亲美的强人。

美国与埃及军队关系密切。在过去30多年里,美国不仅向埃及军队提供了几百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还培训了几乎所有的埃及高、中级军官,使军队成为了埃及政治中一支强大的亲美力量。由埃及军方出面来主导埃及“民主”改革的过渡进程,即可顺应埃及民众“求变”的愿望,最主要的是能保证埃及将继续执行过去的亲美外交政策。

美国要对各国反政府浪潮采取“双重标准”

由于美国的重要作用,使得中东强人穆巴拉克在短短的18天内就被赶下台,穆巴拉克的遭遇使美国在中东的一些长期盟友心寒透了,纷纷担心自己是否会成为美国的下一个“牺牲品”,他们私下表示,在中东“成为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朋友更危险”。为安抚中东盟国对奥巴马政府政策的忧虑,国务卿希拉里不得不出面公开表示美国今后对各国反政府浪潮是要采取双重标准的:由于中东地区各国的情况不同和美国在地区的利益,因此,美国将拒绝对地区民众反政府示威活动采取“统一的标准”。

不难看出奥巴马政府在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目标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突尼斯尤其是埃及在“民主化”浪潮取得的成果兑现为具体的政治“红利”应该是奥巴马近期对中东战略的重中之重。一个“民主、开放和发展”的埃及将会对阿拉伯世界发挥巨大的示范作用。奥巴马承认埃及“民主化”过渡的关键是经济因素。为此,美国取消了埃及10亿美元债务,并计划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来帮助埃及尽快发展经济,争取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根据美国的“双重标准”,奥巴马政府今后对中东地区各国民众反政府浪潮的态度要视该国与美国的关系如何以及美国利益所在而定。美国要设法将这股反政府的浪潮引向地区反美国家如伊朗、利比亚和叙利亚,同时还要煽动这些国家的民众起来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抗争活动,反抗的目标不是进行改革而是锁定政府更迭。这些国家如利比亚政府采取武力镇压,美国便可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以保护平民,防止“人道主义灾难”为由要求安理会采取行动,利比亚的卡扎菲便是首位实施这一标准的对象。

第三,对于美国的地区盟国以及和美国有重大战略利益的国家如巴林,奥巴马政府政策的重点是保持稳定,反对暴力,鼓励政府与民众进行政治对话,主张这些国家进行和平、有序的政治改革,而不是更迭政府。此外,美国还设法并利用该地区长期的民族和宗教的矛盾,将海湾地区国家关注的焦点再次聚焦到伊朗势力的扩张和伊朗核问题对地区的威胁上,通过共同遏制伊朗势力在地区进一步扩张来修复、加强与海湾国家的关系。

第四,巴以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中东政策无法摆脱的“软肋”,也是地区民众滋生反美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争取阿拉伯民众的好感和表明他在巴以问题上是保持公正性的,奥巴马不顾以色列的强烈反对还是提出了一些解决巴以问题的建议。

“阿拉伯的春天”呈已演变成了“酷暑难熬的夏天”

在美国的公开煽动和直接干预下,持续了8个多月的中东乱局正朝着越来越动荡和暴力的方向发展,期待中的“阿拉伯的春天”早已演变成了“酷暑难熬的夏天”。

执政二年多来政绩平平的奥巴马想利用中东地区民众反政府浪潮良机,以美国的愿望塑造地区政治新格局,试图扭转美国在地区声望和影响力不断下降的被动局面,同时也是为其2012年竞选连任增加政治资本。但目前中东局势的发展已呈现出了种种失控的迹象,奥巴马的政策更像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埃及的政局仍持续动荡,经济发展仍未恢复,伊斯兰主义势力有所抬头,“民主”过渡的前景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美欧对利比亚卡扎菲的军事打击已持续了半年多,虽然卡扎菲政府大势已去了,但利比亚今后的局势仍不被看好;巴以近期恢复和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白宫当面拒绝了美国关于解决巴以问题的提议,使奥巴马脸面全无,威信扫地。如认真盘点美国在中东乱局得失,恐怕是失多得少。

美国已把目标转向了叙利亚,目前正利用各种手段以叙利亚政府为要挟,威逼阿萨德总统放弃与伊朗的结盟关系。只要美国在叙利亚得手,就会改变整个中东亲美国家与反美国家的力量对比,使伊朗在中东的势力遭受严重的挫折,如这样算来,美国在中东乱局中就有可能会是得大于失,否则,美国将会是全盘皆输。

上一篇:反恐依赖于社会转型的平稳“落地” 下一篇:“德国模式”在西方成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