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初探

时间:2022-04-14 11:41:09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初探

【摘要】近些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引,实现从自发到自为,从自在到自觉的理性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与企业理论相比不甚发达,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属经济组织,存在某些共同之处。借鉴企业理论发展成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发展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本文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参照来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首先梳理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的关系,然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与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在制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优化和创新的启示。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现代企业制度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全国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3.91万家,实有成员1200多万。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的关系

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既是一种结社,又是一种企业(杨云等,2005)。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种典型的合作社。赵德成(2007)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营利性的特殊企业法人,其产权本质是法人财产权,治理结构是企业法人治理。周文根(2007)认为,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具有一般企业的共同特征:一是法人资格,二是有限责任;又具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征:一是主导力量的不同,二是成员与企业的关系不同。杜吟棠(2004)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一种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在农业中的应用;作为农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作为工商业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企业还有很大区别。即是说,现代企业制度应用于农业就表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于工商业就表现为股份制企业。但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也涌现出大量农业股份制企业,有学者甚至还提出农业企业化。而合作社也不仅仅存在于农业中,即便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不仅限于农业生产,还涉及农资供应和农产品加工或销售等业务。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界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法人实体,是以成员自愿联合为基础、以为成员服务为目的的互经济组织。它既不同于以资本联合为基础、以股东盈利为目的的公司组织,也不同于以行业代表为基础、以行业自律为目的的协会组织(郑丹,2009)。农民专业合作社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双重目标,与公司相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协会相比更加注重经济效率。

笔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制度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未来,也存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与创新。发展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可以研究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决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进而照抄照搬。当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也有互通之处:一是当前一些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有合作化的发展倾向;二是企业可以成为合作社成员;三是企业尤其龙头企业领办或创办合作社;四是有些合作社随着不断发展壮大也开始拥有社办企业;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一样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两者之间的贸易日益增多。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比较分析

(一)企业制度及其现代化

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产生并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三种基本企业制度即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这三种企业制度都普遍存在。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属于自然人企业,产权高度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经营规模小,管理层次简单,以单厂经营为主,属于传统企业制度;公司制企业属于法人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规模大,管理层次复杂,以多厂经营为主,属于现代企业制度。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起源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比较传统企业制度有着明显优势,其应用早已超出了国有企业范围,在民营企业中也受到欢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进行了高度关注,充分吸收了企业制度现代化的最新成果。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有明晰的产权制度;二是通常实行公司制,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类型;三是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四是组织结构合理,有一套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五是有着严格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制度,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扩张,也可以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实现生产要素重新配置。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

(1)社员制度

社员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项基本制度,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社员资格;二是社员权利与义务;三是社员进退机制。毕竟,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是一种结社,这一点是其区别于企业的显著特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应当以中小农户为主体,适当吸收一些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进行了规定: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80%,成员总数在20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总数超过20人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

(2)产权制度

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通常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产权制度是指一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相结合而存在,并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保护、调节和组合的制度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包括法人产权和社员产权两个层面。

1)法人产权。一定的财产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经济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产来源主要有:一是成员出资;二是公积金;三是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四是他人捐赠;五是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这些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这些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这样就巩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提高了其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

2)社员产权。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通常载明成员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出资额或者与本社交易额较大的成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出资额、交易额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的两个重要依据。与合作社进行交易的农民成员通过“按交易额返还部分盈余”参与利益分配,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的利益分配通常根据出资额按“资本报酬”来进行。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对社员有着不同的激励,若是以按交易额返利为主,则鼓励社员多使用合作社;若是以按出资额分红为主,则鼓励社员对合作社增加投资。

另外,公积金均被量化载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各自的账户,当社员退社时账户中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一并退还给社员。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合作社在进行盈余分配时因决定积累与分配的比例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合作社的运转更有效率。

(3)治理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制度进行了基本设计。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由合作社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经理等部分组成。

合作社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本社权力机构。成员超过150人的,可以根据章程设立成员代表大会,行使成员大会的部分或者全部职权。成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大会召集由章程规定。成员大会应由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出席。成员大会依法享有一下几项权利:①章程修改权;②人事权: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③重大事项决策权: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批准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对合并、分离、解散、清算作出决议;④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理事会并非合作社的必备机构,可以仅设理事长而不设理事会。理事会由理事长和若干理事组成,是合作社的执行机构,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并直接对成员大会负责。理事会对内负责日常经营活动,对外代表合作社,理事长是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可以按照成员大会的决定聘任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经理。

经理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理事会的决定,可以聘任其他人员。经理按照章程规定和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授权,负责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监事会作为合作社的监察机构,由合作社成员大会从社员中选出。监事会的职责主要有:①财产状况检查;②理事执行业务状况检查,包括理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如经理等执行业务中的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③审计财务报表、会计报告的等;④应监事职责需要召集临时合作社成员大会;⑤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三、现代企业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几点启示

(一)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人类设计的构造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指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并创造出的行为规则,包括法律、规章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签订的正式契约等。非正式制度则指伦理道德、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无意识地接受的行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制度建设提供了蓝本。但非正式制度建设不仅不能轻视而且必须加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同时促进正式制度建设。我国农村社会有其典型的乡土性,是一种“关系”社会,农民主要通过“关系”尤其是“亲缘关系”参与社会活动和累积社会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依赖亲缘关系的非正式制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生和发展是有利的,应加以正确引导。

(二)完善合作社产权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安排体现了“民有、民管、民受益”的本质特征,但是也带来了融资瓶颈问题。仅仅对内融资虽然保证了民主管理的产权基础,但是这样无法满足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应当在保证广大社员共同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积极通过对外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现代金融方式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来自新一代合作社的筹资经验值得参考,通常把资金筹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根据交货能力向社员募集,另一部分债权融资向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通常要保证前一部分占到50%以上。前者可以保持与农民的密切关系,后者以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合作社还可以通过社属企业或项目等进行股权融资,也可以尝试股份制建设,使得投资能力强的社员充分发挥其资金优势,股权的有限集中也是有益于合作社发展的。

(三)建立经理人激励机制。

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实行经理人职业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推行经理人职业化,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也是一种必然选择。首先,职业经理人可以来自合作社内部,也可以从外部招聘。其次,对职业经理人加强各种监督的同时,必须要有适当的激励措施。第三,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可以通过股权、期权、独立薪水制度等措施进行。最后,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搞好合作社经理人才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杜吟棠.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建立农业现代企业制度[J].中国合作经济,2004(2):32-33.

[2]黄胜忠,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分析[J].商业研究,2009(10):

121-124.

[3]孙旭宁.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65-67.

[4]周文根.基于企业框架的专业合作社激励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7):47-51.

[5]乔俊国.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环境[J].中国证券期货,2009(8):37-38.

[6]赵德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7.

作者简介:乔俊国,广西工学院管理系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结构与战略。

上一篇:略论金融心理学的方法论框架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广角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