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时间:2022-04-14 06:34:31

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摘要】 目的: 探讨隔代教养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编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调查了359位幼儿的教养人。结果:隔代教养幼儿比父母教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2.30±0.19/2.63±0.14、2.60±0.20, F=124.44, P

【关键词】 心理卫生;隔代教养;幼儿;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B84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0-00672-03

Investigat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Preschoolers Reared by Their Grandparents

WANG LingFe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 31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of preschoolers reared by their grandparents.Methods:Using the Mental Health Checklist for preschoolers, a sample of 359 persons who reared preschoolers was tested.Results:Preschoolers reared by their grandparents had more emotion problems (2.3±0.2), behavioral disorders (2.3±0.2), character limitations (2.2±0.2), intercourse limitations (2.4±0.3) and adaptability problems (2.4±0.3) than those reared by their parents only o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together (2.6±0.1,2.6±0.2,F=124.44, 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childrearing by their grandparents; preschoolers; crosssectional survey

隔代教养作为近年来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隔代教养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造成的弊端国内学者已有较多阐述,但这些研究大多是描述性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国内有关幼儿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较多,个别研究也探讨了隔代教养幼儿的行为问题,如邓长明等的研究表明[1]隔代带养儿童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父母带养儿童。但这一研究探讨的只是幼儿的行为问题,没有全面评估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所查文献资料来看,国内有关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极少。本研究自编问卷从幼儿的情绪、性格、行为、人际交往和适应性等方面去评估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按幼儿园的规模大小在湖州市分层随机抽取5所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在每个幼儿园随机选取小、中、大各一个班进行调查,共调查幼儿372人,其中有效样本359人。小班102人,男孩54人,年龄为4.2±0.4岁,女孩48人,年龄4.1±0.32岁;中班127人,男孩62人,年龄5.2±0.3岁,女孩65人,年龄5.1±0.42岁;大班130人,男孩67人,年龄6.1±0.4岁,女孩63人,年龄6.2±0.4岁。按调查前幼儿主要由谁带养将幼儿的教养情况分成三种:隔代教养(N=119)、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N=122)和父母教养(N=118)。隔代教养指幼儿大部分时间由祖父母带养,祖父母在教养孩子中起主要作用。父母教养指幼儿大部分时间由父母自己带养,父母在教养孩子中起主要作用,祖父母只是偶尔帮忙带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指父母上班时由祖父母带养,下班后由父母自己带养,父母和祖父母在教养孩子中所花时间和精力相差不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 工具 自编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 从幼儿的情绪、性格、行为、人际交往和适应性等方面评估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文献[2-4],通过对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访谈了解幼儿可能存在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制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并经过修订和预测形成正式问卷。问卷为三点量表,让幼儿教养人对有关幼儿心理行为状况的陈述进行评定,分经常、偶尔和没有,按1~3分评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定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因素分析的事件有54个,特征值大于 1的因素有 8个,能解释 73.28%的变异。但因素碎石图表明,抽取5个因素更合理,能解释 55.96%的变异。因此,正式的问卷共包括54个项目,分5个方面,分别为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行为障碍、人际交往缺陷和适应性差,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85~0.88;项目与因子分的相关系数为0.84~0.89;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9~0.83。30天后取50个标本重测,总量表及各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85~0.92。

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由幼儿主要教养人填写,同时尽量征求其他教养人的意见,务必做到客观、实事求是。

1.3 统计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

2结果

2.1不同带养状况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评分比较

表1显示隔代教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父母教养三种教养情况下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均分和心理健康状况总均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后继检验表明,情绪问题、行为障碍和适应性差因子,均为隔代教养幼儿的得分显著低于父母教养和共同教养的幼儿;性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因子得分和心理健康状况总均分均为隔代教养幼儿显著低于非隔代教养幼儿,共同教养幼儿显著低于父母教养幼儿。

2.2 不同带养状况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评分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比较 表2显示隔代教养幼儿的性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适应性差因子得分和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后继检验表明,性格缺陷因子小班幼儿得分显著小于大班幼儿,其余因子得分和心理健康总均分小班幼儿得分显著小于中班和大班幼儿。

性别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除了在行为障碍上男孩得分(平均年龄为5.02岁)显著小于女孩(平均年龄为5.16岁),其余因子得分和心理健康总均分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3讨论

本调查表明,相对于父母教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的幼儿,隔代教养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性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且适应性较差。在性格和人际交往方面,父母教养幼儿要优于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幼儿。本研究的部分结果和邓长明等的研究[1]一致。祖辈家长具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能够给幼儿以充分的关爱和安全保障,但祖辈家长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儿童的教养观念等方面往往不能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存在差距,尤其是他们可能会对孩子过度保护、限制,无原则地迁就和溺爱,时时处处以孩子为中心,从而滋长孩子“娇骄”两气,自私懒惰,使隔代教养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性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且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本研究表明,隔代教养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性格、人际交往和适应性方面有所提高和改善。小班幼儿可能因为受到祖辈家长的过度保护和溺爱,在人际交往方面显得有点退缩,对祖辈家长过分依赖,对幼儿园生活不是很适应,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影响下,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自我中心,到了中班和大班,在性格、人际交往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幼儿男孩的行为问题要多于女孩,幼儿在心理健康状况的其他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儿童大约在3岁时能分清自己的性别,在幼儿期性别差异受社会经验影响相对较少,更多地表现出生物特征的性别差异。攻击性被视为由生物学因素造成的有性别差异的行为[5]。男孩相对于女孩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因此,除了男孩的行为问题多于女孩外,幼儿在心理健康状况的其他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1 邓长明,陈光虎,石淑华.隔代带养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比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96.

2 方丰娟,陈国鹏,戚炜颖.幼儿心理健康评估现状和思考. 心理科学,2006,29(2):493-495.

3 王星.内蒙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15(4):61-63.

4 Koot HM, Van Den Oord EJCG, Verhulst FC, et al.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 in young preschoolers: crosscultural testing of the validity of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2-3. JAbnorm Child Psychol, 1997, 25(3): 183-196.

5 朱莉琪,方富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心理学动态,1998,6(4):31-35.

2006-09-04收稿,2007-03-30修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幸福感预测中的影响偏差 下一篇: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