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养育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时间:2022-08-27 04:20:52

隔代养育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摘 要:隔代养育,也成为隔代教育,是指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主要或全部责任。从名词解释中也可以看出,隔代养育分为两个方面,生理方面的“养”――身体的健康成长,和心理方面的“育”――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隔代养育;家庭关系;影响

一、隔代养育的类型

划分隔代养育的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隔代养育类型。国内学者一般将隔代养育划分为四种类型。顾芬芬将隔代养育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过分关注型,过分监督型,严厉惩罚型和民主理解型。卢乐珍则将隔代养育分为守旧型,纵容型,身教型和民主型。可以看出这些类型的划分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优劣,但是我认为隔代养育不存在正确的隔代养育和错误的隔代养育,隔代养育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之间如何进行有效衔接,并保持一致性。由于隔代养育产生的各种社会或家庭问题的原因是过度的隔代养育。所以我划分的隔代养育类型依据是形成原因,将其大致分为父母双职工型,单亲家庭型,留守家庭型。

二、隔代养育可能带来的影响

万事万物都存在两面性,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隔代养育,放大其优点,寻找最妥善的方法矫正过偏的问题。

(一)正面影响

当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导致年轻父母不得不加进奋斗的步伐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来维持家庭的正常运作。就像上文提到的,年轻产妇面临巨大的职业竞争压力,导致大部分产妇选择产假结束后不得不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甚至有一部分女性精英工作者会在身体能够承担的前提下提前结束产假回到工作岗位。而年轻的父亲需要承担的压力更大,虽然有妻子承担了一部分经济压力,但是高昂的物价需要他更努力的工作来填补家中多出的那一份不小的开销。

当代社会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都是安逸祥和的,儿女为生计而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顾及老年人的感情生活,从某种角度来说,当前有很多老人都处于一种“空巢”状态。盼着儿女多回家看看唠唠家常,可是发现儿女因为忙着应付工作照顾家庭而不可开交时,他们更多的选择不去给儿女添麻烦。

而隔代养育恰好可以中和父母的“忙”与祖辈的“闲”。代替儿女照顾孙辈不仅可以丰富晚年生活,还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种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感觉,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是物质上难以达到的。有了祖辈的帮助,父母也可以更专心的工作,忙碌一天回到家看到的是做好的晚饭,整洁的家和开心的家人,工作一天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相对于为奶粉钱而奔波的父母来说,祖辈有更多的耐心和时间与孩子们交流,同时祖辈身上有的一些闪光点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的,比如勤俭节约,作息规律,这些老一辈的优秀品质可以在与孩子们平时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性格。

中国较为特殊的国情是城市与农村在诸多方面相差甚远,但是这两者的老人同时面临着年老后经济来源少生活较为局促的现实。当父母将孩子交给长辈照顾后,会相应的补贴一部分生活开销,这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上急需解决的养老问题。既可以缓解祖辈的经济困难也可以加强整个家庭的感情联系。祖辈得到了应有的赡养和尊敬,父辈得到了需要的解放,孙辈的到了应有的照顾,三方获得了满足感,家庭关系的稳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二)负面影响

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还是两个家庭合二为一的过程,两个家庭融合的核心点便是新生儿。“隔代亲”是我们从古至今都存在的一种现象,祖辈对孙辈的疼爱基本可以概括为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种情感背景下容易导致亲子隔阂,影响亲子关系。但是由于两个家庭的成长背景,地域习惯甚至民俗风情的不同,在生活习性上肯定存在着差异,比如饮食方面的南方喜甜,北方喜咸。年轻人的适应能力肯定要优于老年人,当祖辈介入到孙辈的抚养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分歧,这其中最棘手的应该就是婆媳关系了,轻则争吵重则家庭破裂。无论是祖辈还是父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康健无病无灾,但是再周全的照料也会出现疏漏,无论是谁的责任都会因此而互相心存芥蒂,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裂痕从而引发冲突。

隔代养育是一个伴随着孩子成长的社会现象,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在隔代养育中,祖辈所扮演的家庭角色出现变化,由辅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在生活的过程中祖辈的行为和思想引导者孩子的成长路线。儿童的成长过程漫长且复杂,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大致的将成长过程顺序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儿期和青年期。通过调查问卷显示,隔代养育现象集中在小学结束,也就是幼儿期和儿童期期间。幼儿期的隔代养育分歧主要出现在对幼儿的喂养问题上。老一辈的思想必然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他们抚养孩子的标准停留在土方法,老习惯上,这其中一部分与当代的营养学相冲突。大部分老人不具备现代的饮食习惯,只是凭借自己的思维惯式喂养孩子。比如偏向喂食鱼肉类,长此以往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从而导致一部分疾病的产生。进入到儿童期的孩子仅仅会产生自主意识,长时间的隔代养育会导致孩子对祖辈产生依赖,对父母却会有无意识的疏远。而在少儿期和青年期出现的问题更为复杂,一部分孩子会由于缺失亲子互动而产生暴躁、不安、沮丧、自闭等排斥性情绪;由于老年人对青春期知识的缺乏,无法正确的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从而导致行为偏差的出现。综合来看就是卢乐珍所总结的四大弊端:重感情轻理智;重物质轻精神;重静轻动;在教育的问题上容易与父辈产生分歧。

三、关于隔代养育

隔代养育只是一个顺应时展的社会现象而非社会问题,我们应当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积极的采取措施矫正过偏的隔代养育。转换隔代养育研究的重点,从批判隔代养育带来的种种弊端转换到缓解三方(孩子,父母,祖父母)所受到的压力上来,提高隔代养育的认知度,确保大部分社会成员了解其特性。(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隔代教育――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作者:卢乐珍,出版源:《家庭教育:幼儿版》2004(10):6-8

[2] 《隔代教育的五大误区》,作者:孙洪艳,出版源:《少年儿童研究》2004(10)

[3] 《隔代教养的利与弊》,作者:梅鹏欢,出版源:《广州日报》2004-7-23

[4] 《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作者:段飞燕、李静,出版源:《上海教育科研》2012(4):13-16

上一篇: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维护探析 下一篇: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育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