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组织管理弊病

时间:2022-04-14 04:11:49

民营企业组织管理弊病

组织管理的病症

我国民营企业的创建只有20多年的时间,到目前为止,许多创业者既是创业者又是经营者和所有者,企业主的个人决策基本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管理基础不厚实,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下。在民营企业成长期的末期,成熟期的初期常常出现了一般企业在这个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大企业,小管理"。由于企业发展到这一阶段之前,高层经营者往往优先关注业务的增长,重业务,轻管理。

我国的民营企业集团大多是靠一个或几个人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创业而发展起来的。在创建阶段,创建人的素质和能力在企业的创建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的老板往往强调的是产品与市场,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通常是注重技术的更新,产品的换代,市场的开发,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与建设重视不够,当企业发展为企业集团时,常常套用以前的组织结构模式,这样就不可避免因个人能力的限制而使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个别发展好的民营企业,曾经急剧扩张,企业的内在管理则被放到了相对次要的地位。与急剧扩张相伴随的则是重视生产,重视营销,

再者,限于当时的企业规模,一般化的管理也能过得去,或者说,相当多数的民营企业家就他们的能力而言,只适合管理小型的企业。今天,企业的规模已经急剧扩大,昔日的管理小企业的甚至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方式,管理经验已经很不适应,如果不加强管理,规范管理,难免会出现猴子掰包谷的现象。

"大企业,小管理"的矛盾突出。企业的规模已经急剧扩大,管理方式仍是管理小企业的甚至家庭作坊式的方式。

组织管理的治理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长远发展规划,没有及时改善企业运行构造。每个企业都应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和程序,还要及时改变企业的运行构造,以保证企业这一特殊机体的有机运行。

企业管理虚弱,组织结构模式落后考察我国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史可发现,其组织管理模式通常是以老板个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集权制组织结构,许多不适合集团公司管理的组织结构与方法因已成习惯而延用下来,继续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必然导致决策缺乏民主化,科学化,其它管理人员有意见也不敢提。缺乏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一类企业采取中央集权制,决策权过分集中。在创业初期时它能充分体现决策的高效率,但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个人的综合素质还不全面时,这种机制无法干预个人的错误决策,这时企业的运行就相当危险。另一类企业如太阳神,其决策机制却过于分散,缺乏必要的集中。它由七个一级大部共同组成宏观管理部,公司的每个决议都要七名一级经理同意才能生效。这种严格的决策机制在公司快速成长时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容否认的是,这种决策机制导致管理僵化,决策慢。

管理规章不实不细,不能贯彻执行。一些企业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但这些规章,纪律大部分没有严密的具体细则,可操作性不强,实际上是有法难依。还有的由于纪律不严明,造成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后果。第五,财务管理严重失控。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一乱,其他方面就会跟着乱。有的企业财务状况混乱,存在管理的黑洞。另外,财务与营销的脱节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财务帐目不能给企业决策提供任何参考,使整个企业的发展处于盲目状况。

忽视现代化管理的设施和手段等管理的基础条件。我们很多的民营企业就相形见绌了:整个企业发展既无明确纲领,又无具体措施,大到企业的宗旨,原则,小到具体战术,策略,一切都随心所欲,找不到明确的方向。所以,企业在遇到问题时缺乏抵抗力,甚至不堪一击。当然,经营理念绝非万应仙丹,但它如线一般将资本,人力,制度等要素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它是企业的灵魂。

民营企业从形式上看部门设置齐全,但由于组织结构落后,其职能作用发挥不出来,基本上成为老板的"勤杂工"。其结果是:老板什么都管,可什么都管不好。

老板与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渠道一个民营企业集团通常下辖几个企业,大多数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很少有机会能与老板单独畅谈自己对企业的组织管理及业务发展的想法。许多员工对老板往往是敬而远之,见面只报喜不报忧,许多事情不到非常严重的地步绝不上报,而一旦上报局面已难于改变。正是由于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无法与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生产信息的基层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使他们一天天远离了生产现场,远离了市场。在缺乏准确,及时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怎能正确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必须建立一系列规范而科学的运行规则,管理制度,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素质,关键时候企业的强弱,就表现为长期管理中铸就的企业素质。

上一篇:卫生局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下一篇:企业人才流失危机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