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时间:2022-04-13 09:36:10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摘要]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仍在探索中,本研究探讨SAP早期并发ACS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普外1CU收治的74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均符合r11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SAP的临床渗断标准。通过测量膀胱内压(UBP)间接反映腹腔内压(1AP)。按入ICU时IAP测定值将患者分为两组,IAP>12mmHg、IAH组(n=44);IAP25mmHg)患者进行了腹腔减压术,腹腔减压术后24h多项与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和组织灌注相关的生理学指标显著改善(P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室隔综合征;器官功能不全

稳定和平衡的腹内压力(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对维护各脏器正常功能和维持机体生理内稳态非常重要。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lis,SAP)引起的腹内高压征(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甚至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SAP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hiple org,d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死亡的原因之一。SAP早期(入院1周内)并发ACS病情凶险、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是目前治疗SAP中存有争议、也需研究的领域。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IAP监测和早期ACS对SAP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本院普外科ICU连续收治的74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42~87岁,(63.00±9.79)岁,平均发病至人]CU时间(34.97±30.16)h。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SAP的临床诊断标准。74例SAP患者进行了IAP监测,并有完整记录。脏器功能不全评估采用Marshall评分法,当某脏器评分≥2分时认为该脏器存在功能不全,两个或以上脏器功能不全定义为多脏器功能不全。

1.2常规治疗

SAP诊断明确进入ICU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等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促进肠蠕动、应用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TPN或EN支持、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胰腺感染坏死组织手术清除及充分的胰周灌洗引流等。 文章内容:

1.3IAP测定

膀胱内压(urinary bladder pressure,UBP)可间接且相对准确地反映IAP。方法:患者平仰卧位,将Foley导尿管连接三通开关,分别接储尿袋和测压管;排空膀胱,关闭储尿袋,经测压管向膀胱内注入50ml无菌生理盐水,将测压管与地面垂直,开放远端,以耻骨联合平面为零点调整基线,患者呼气末时从测压装置获取的读数即为UBP测定值。每4h测定UBP3次,取其平均值为IAP(mmHg)。

1.4 IAH/ACS定义

IAH:IAP≥12mmHg;ACS:IAP>20mmHg,ACS指引起IAP急性升高超过机体代偿能力而导致血流动力学、呼吸和肾脏等系统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并发MODS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征和临床表现,包括少尿、心输出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气道峰压值增高和肺顺应性下降等。

1.5IAH/ACS治疗原则

按IAH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四级,根据分级制订治疗原则。I级:膀胱内压12~15mmHg,以密切监测和积极去除原因治疗为主;Ⅱ级:16~20mmHg,以积极液体复苏、维持心输出量和组织血液灌注为主;Ⅲ级:21~25mmHg,需进行某种形式的非侵入腹腔减压治疗;Ⅳ级:>25mmHg,需采取腹腔减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相关资料构成比之间比较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入院时IAH患者与腹压正常患者比较

按入ICU时IAP测定值将患者分为两组,IAP≥12mmHg、IAH组(n=44);lAP0.05),见表1。

2.2 ACS腹腔减压术前后生理指标比较

病例患者入ICU 1周内诊断为ACS,早期ACS发生率为27.03%(20/74),其中7例患者经镇静、肌松剂(限呼吸机治疗患者),以及药物和理疗方法促进肠蠕动恢复、减轻炎症反应等非侵入式腹腔减压治疗,UBP25mmHg且伴进行性器官功能不全是进行腹腔减压术的指征。13例符合上述指征的SAP患者进行了腹腔减压术,包括6例开腹减压手术,其中l例由于肠管扩张及水肿严重,暂时性关闭腹腔,延期缝合腹壁;2例经腹腔镜冲洗引流减压;5例B超或cT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减压。13例患者自诊断ACS至腹腔减压术的时间为(28.3±2.1)h。除中心静脉压外,13例ACS患者腹腔减压术24h后其他各项生理参数较减压前有明显改善(P

2.3腹腔减压术患者预后

13例行腹腔减压术患者在全身感染率、胰腺

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方面与总体相关指标比较有显著增加(P

3 讨论

SAP早期(发病1周内)并发ACS主要因为胰腺炎症和(或)全身炎症反应(systemicinflamnm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所致的胰周、腹膜后或胸/腹腔内大晕液体积聚,广泛炎症水肿及肠管积气、扩张或肠麻痹,使腹腔内压力增高超过腹壁代偿能力的结果。在SAP早期液体复苏时,大量晶体液输注后,腹腔内组织脏器广泛水肿、容积明显增加也是导致ACS原因。

ACS使胰腺血流灌注减少、氧输送下降和缺氧,引起胰腺细胞坏死、胰腺感染乃至MODS。ACS导致的MODS多累及循环系统、肺脏、肾脏和胃肠道。本研究显示,ACS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不全发生率100%、肺脏100%、肾脏99.49%、胃肠道96.22%。

本组研究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和RRD~son评分并不能作为预测ACS发生的指标;无论SAP患者入院时是否存在IAH,并不显著影响其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若IAH持续存在,在非侵入式腹腔减压治疗24h后仍IAP>25mmHg,虽然进行了腹腔减压术,但他们全身感染发生率、胰腺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较总体患者仍明显增加,证实了ACS通过上述环节对SAP患者病理生理方面的作用是导致其预后不良的原因。在SAP治疗早期ACS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纠正。我们认为,对于SAP并ACS的治疗不能拘泥于分级标准和相关治疗原则。SAP的发展是动态过程,伴随的ACS的病理生理变化也是动态演进过程,当疾病发展过程达到一定程度时,器官功能损害和SAP并发症的发生已不可避免,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SAP患者的预后。为阻止SAP病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发展,从降低IAH的角度出发,应当动态监测IAP变化,积极采取措施抑制IAP的升高;但当lAP呈进行性增高且积极的非手术治疗不能遏制IAI-I发展,并出现肺通气量、心输出量进行性降低,而气道峰压进行性升高,或循环、呼吸和肾功能损害有加重趋势时,应及早采取腹腔减压术而不应消极等待IAP达到预定值时再采取减压措施。

对于IAP处在何水平为治疗干预的临界点仍存有争议,多数学者建议在25~35mmHg作为急性胰腺炎腹腔减压的指标,但已有研究证实IAP在15mmHg时已有脏器血流灌注减少、肠黏膜缺血和肠内细菌移位的发生。这能部分解释在本研究中,为什么当IAP超过25mmHg给予腹腔减压后,虽然IAP明显下降、相关生理学参数明显改善,但并不能降低MODS发生率和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因此,笔者强调,对于潜在发生ACS的SAP治疗应当早期重视IAP的监测,及早采取积极降低腹内压力的非手术措施,包括鼻胃管减压、镇静、使用肌松剂等,更重要的是运用药物或理疗方法,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和炎症吸收、减少胰腺的渗出和肠发生,缩短ACS的持续时间,可能对减少SAP的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有帮助。

上一篇:血液灌流术抢救42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分析 下一篇:我国院前急救体制及网络建设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