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

时间:2022-04-13 04:16:19

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阐述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曾经单方面强调工具性,注重的是语文作为思想的工具性和政治的工具性的特点;在应试教育中又把语文当成是应试的工具,在教学中注重语法知识的训练,把课文瓦解成支离破碎的信息点,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后来语文又变为单方面强调人文性,认为“文以载道”,强调语文教育的思想教化功能。显然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新课程将语文学科的性质重新界定后,明确所谓“工具性”即体现交际工具的特点,也就是体现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思维的工具,直接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所谓“人文性”,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探究和审美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丰富高尚的精神境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特点明确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之和。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作思考。语文教学要站在文化的背景下,不仅传授基本的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能力,更要把文学、艺术、生活、科学等融合在一起,吸收和体验人类的进步文化,在感受与感悟文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质。

因此,在这里我们要明确语文教育的具体内容。

首先,双基训练不可丢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些教师为了落实“人文教育”目标,目光只锁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在教学中不注重对文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好像教学中一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课程改革了,正像有些教育家批评的那样“所谓‘两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事实上成了人文性的独霸天下”。殊不知,课堂上缺乏语文知识的渗透,没有阅读、写作技能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没有了附丽。所以,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语文知识的引领和规范。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扎扎实实抓好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其次,科学性和人文性并重

阅读教学中片面强调人文性,突出文学篇目的教学,忽视科学性文章的阅读。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注重人文关怀是语文学科的优势所在。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也好,语文教学过程也好,过多甚至片面强调人文性的问题还表现在课文选文上注重文学篇目,教师也偏爱文学篇目的教学。古代语文教育以教化为主,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倡导以精神为本,片面强调人文性,甚至提出了文学教育取代语文教育的主张,把科学的、理性的文章放在一边,这是不符合社会实际的。科学言语能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言语和艺术语言形成统一体,共同构成语文教学的对象。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这里也应该包括实用科学言语交际能力,以便使他们在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能阅读各种信息,掌握生存的技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科学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第三,课堂阅读教学注重与文本的对话

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对话,是学生的语感和文本的言语形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不断感知、研读文本,才能使文本言语的内容和形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一是能不断地雕琢语感,最终能用文本中更新更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同时,受到文本思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阅读教学首先要做到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读懂文本中那些确定性因素。这是对话的前提,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充分显示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对话的第二重境界是探究和创新。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提倡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学生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思想感情、社会知识来补充、改造、创新文本中的可变性内容。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通过接触文本不断地与各种思想交流融合,把自己从个人的狭隘天地里释放出来,从而对世界、对他人、对自身的理解和感受逐渐加深、拓展,逐渐建构、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又只能是“哈姆雷特”,而不能是别的任何人。可见,学生的创新性阅读必须是在文本内在的固定的逻辑性内容和可变性内容之间找到一种契合,在二者固有的张力中达到一种既以我为主,又开放接纳,既思接千载又内外补充,既情感激荡又思维缜密的创新的阅读境界。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文本,我们才能明显感觉到诸如阅读《背影》,认为父亲违背了交通规则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创新性阅读”其实是忽视了文本发生的环境(事件发生的背景)、违背了文本的主题和内在的情感逻辑结构的。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时候也不会在鲁提辖是否触犯法律这一问题上大做文章。

上一篇:一语拨千斤 下一篇:细品高考优秀作文 学会扮靓作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