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CDM项目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12 01:29:38

我国CDM项目发展研究

[提要]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机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基于项目的合作形式,是一种“双赢”政策。本文首先考察清洁发展机制基本情况,陈述其来由、开发流程、方法学基础和具体管理形式,接着论述清洁发展机制在我国发展基本状况,然后通过对我国CDM发展现状进行基本分析,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最近国际形势,归纳总结出我国CDM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总结理论界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19日

一、绪论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逐渐增多,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早在1992年5月9日,国际社会就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或UNFCCC),并于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正式开放签署。此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其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1997年,京都议定书遵照联合国气候大会框架公约“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宗旨,建立了三大灵活减排机制,即联合履约机制(JI)、排放贸易机制(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CDM是唯一一个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到全球减排行动中的机制。在CDM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项目为合作载体,通过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清洁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合作。因此,CDM项目也被视作是低碳技术的载体。中国先后于1998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并在此后积极参加历次缔约方会议,加入到碳交易规则的制定当中,坚决维护《合约》精神。2004年6月,中国政府还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0月又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截至2016年初,中国共有CDM项目4,776个,遍布中国各省市,每年为环境贡献超过50%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已成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大国。

二、理论概述

国际上对CDM的相关研究比较广泛和深入。玛特斯尤哈什(Matsuhashi,2004)、达格玛斯(Dagoumas,2006)、蒂米尔辛纳(Timilsina,2006)等分析了CDM项目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认为CDM项目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并通过实证研究指出CDM能促进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欧森(Olsen,2007)在他的报告中对CDM项目能否起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做了定量分析,同时还分析了CDM项目所获收益在参与人之间的分配问题;勒马(Lema,2013)则以风能行业的CDM项目为对象研究了项目中低碳技术转移的发生形式与途径。

国内对CDM的研究总体上还比较初级。宋彦勤(2005)等对CDM的内涵、特征及实施所应当符合的一些标准进行了总结;陈翌爽(2006)等介绍了CDM的交易对象和涉及的领域;韦志洪(2005)等对CDM的目的、实施标准、申请步骤等进行了归纳,对CDM项目方法学及项目实施的潜力进行了简要分析;蔡守秋(2003)对国外排放贸易的发展与我国排污权交易政策和法律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对比,指出我国在排污权交易法制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法制建设。罗遥2011)专门针对中国的CDM项目进行了研究,并认为项目特征中CERs收益是促进项目发生低碳技术转移的根本动力。

从以上文献可以发现,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对CDM项目经济效应、环境效应的研究,包括CDM项目与JI及IET三者的对比研究。国内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节能减排的技术层面上,另一方面集中在节能减排的制度上,缺乏紧密结合CDM项目发展的具体特点进行的深入研究,特别是没有结合我国当前CDM项目发展的具体情况作具体讨论。本文正是着眼于我国CDM项目发展的现状,来探析CDM项目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促进和发展CDM项目的对策建议。

三、我国CDM项目发展现状

(一)我国CDM项目发展现状横向分析。近年来,世界CDM市场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CDM供应方,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方面得益于世界市场的供需状况,另一方面也有我国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分别于1998年5月29日与2002年8月30日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于2005年10月12日,颁布生效《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目前,我国利用CDM进行融资发展迅速,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站统计,截至2016年8月23日,我国共有5,074个CDM项目成功注册,预计产生的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共计782,052,997吨,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在CDM供应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出的贡献巨大。

在全球气候谈判步伐缓慢,世界各国领导人关注焦点都在英国脱欧危机上,无暇顾及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的行动让人对于气候问题的前景报以希望。在2016年3月7日全国政协举行的第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解振华表示中国已经明确的提出了INDC(自主贡献目标),提出到2030年左右会出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而且会争取早一点实现。

(二)我国CDM项目发展现状纵向分析。我国的人口规模及自然资源分布和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对CDM市场的区域维度来说很重要。区域CDM市场的发展似乎与区域实行的制度框架和政策行动密切相关。根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的相关数据,可以总结出各省区CDM项目分布情况,批准项目数据截至2016年8月23日,注册项目数据截至2016年7月14日,签发项目数据截至2016年7月31日。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CDM项目在我国各省份的分布存在着较大差别,最多的云南有483个CDM项目获得批准,而最少的天津只有18个。经详细比较,我们得知CDM项目更多地分布在人口相对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如云南、内蒙古和甘肃;另一方面,富裕省市的CDM项目一般较少,如北京、上海、天津,这表明收入与CDM项目数量之间存在更为复杂的相关关系。

另外,山西、四川、内蒙古、宁夏、新疆、辽宁和河北这几个省份在我国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与此相对应的这几个省份的CDM项目也比较多。还有像湖南、河南、吉林这些省份属于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生物质能丰富,所以也有不少CDM项目。

根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的减排类型分析,从减排类型上来看,CDM项目的分布无论是在批准项目数、注册项目数还是签发项目数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类型项目都是远远高于其他类型,基本上占总量的74%,其次节能和提高能效类型项目和甲烷回收利用类型项目相对也较多。

从注册率和签发率上看,最高的则是HFC-23分解类型和N2O分解消除类型,尤其是HFC-23分解类型项目无论是注册率和签发率都是100%,而在批准数目上占优的几种类型的签发率相对比较低,基本上在10%~20%之间。

四、我国CDM项目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碳交易所的CDM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不统一。据初步统计,我国已成立了多个碳排放交易所,包括第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北京环境交易所,后续建立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以及2010年10月成立的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等。这些交易所的形成对于我国碳交易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其进行的排放权交易少之又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易所没有执行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标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各区域的单干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率低下,市场被分割,交易成本上升,碳交易产品也无法与国际接轨。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碳交易市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建立统一的市场,进行统一管理。

(二)买方市场效应导致中国在CDM交易中处于弱势。CDM项目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发达国家是买方,发展中国家是卖方。现在的CDM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发展中国家基于CDM所能带来的各方面利益以及改善本国环境质量的需求而提供大量的项目供给,但发达国家的需求量并没有达到如此大的规模。这就决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市场中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而发达国家则控制了这个市场的诸多方面,尤其是作为市场中最重要因素的价格。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主要的定价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价格的波动在事实上大部分都要发展中国家来承受,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不平等。

(三)社会各界对CDM的重视不够,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首先,各级政府对CDM的认知度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大,手段过于单一,缺乏长效机制,不少地方政府机构对CDM机制知之甚少。其次,不少具有CDM项目潜力的企业对CDM一无所知,对CDM所提供的巨大潜在商机尚不了解。从我国目前实施CDM项目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运行成本都由申请企业来承担。然而,CDM项目实施结果会产生很高的正外部效应,企业在没有外部激励或约束的条件下,是不会主动将社会成本内部化的。作为CDM项目的主管单位――国家发改委虽然也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但到了地方政府层面,CDM项目则完全由企业消化。CDM项目的实施,更多的是由企业之间相互效仿而实施、发展的。

五、我国CDM项目发展对策

CDM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中国该怎样应对CDM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本文总结近几年研究成果,汇总提出如下对策:

(一)确立国内的CDM市场规范,将国内的碳排放交易统一化。随着CDM项目在我国实践的深入,迫切需要中央政府健全CDM项目的管理机构,引导、培育和规范CDM市场。碳交易涉及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在政策制定交易标准及制度还是交易流程等方面都实行统一性,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实施统一的碳交易平台和运行机制。根据我国国情和市场特点,确定目标,不可盲目模仿西方国家,而是有重点有目标的建立规范有序的集贸易、网络于一体的交易中心,进而形成统一的交易平台。

(二)建立健全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金融体系,努力建设全国性CDM交易中心。我国参与了许多的CDM项目和其他碳排放交易项目,在国际碳市场中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国内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筹建并健全一个碳交易市场不仅能够促进各种碳排放项目的交易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中国在碳排放交易中进行自主定价,进而逐渐影响国际碳市场的定价,最终确立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定价地位。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基于CDM项目的金融业务及其衍生品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建立碳金融体系,一方面能够促使金融业在国际碳交易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这些金融产品和衍生品来规避一定的风险,从而促进CDM项目的开发和发展。

(三)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争取国际排放权贸易裁判权。中国应该积极参与相关市场,利用市场的手段打破发达国家控制碳交易价格的现状。现阶段,我国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价格等条件,同时也要在博弈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地位,进行协商性的谈判,使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在努力争取谈判公平的同时,争取碳排放谈判的裁判权。碳交易的规则最初由发达国家制定,其中有一些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因此我国不仅要参与交易谈判,还应该积极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当中去。

最后,碳市场这种新型的机制应该被充分利用,在国际政策大环境下,建立国内碳交易体系和市场,发展碳金融,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化双重手段来推动这种清洁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Dagoumas A S,Papagiannis G K,Dokopoulos P S.An economic assessment of the Kyoto protocol application[J].Energy Policy,2006.34.

[2]Timilsina G R,Shrestha R M.General equilibrium effects of a supply side GHG mitigation option under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J].Environ Manage,2006.80.

[3]Olsen KH.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s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limatic Change,2007.84.

[4]陈廷榔.《京都议定书》生效,抓紧利用清洁发展机制[N].中国环境报,2005.12.7.

[5]陈平.哥本哈根后的CDM阴影[J].中国报道,2010.2.

[6]骆华,赵永刚,费方域.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比较研究与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2.2.

[7]蓝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2.4.

[8]潘涛,付蕾.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29.

[9]朱智常何冰雁,沈天苗.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中国的区域分布结构――基于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

[10]郑文,张建华.清洁发展机制下减排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CDM项目分省数据的Logit模型分析[J].科学研究,2012.30.12.

上一篇:浅谈中小企业竞聘上岗制度 下一篇:10个动作预防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