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

时间:2022-04-11 05:28:30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

【摘 要】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而评价标准在培养学生写作素质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事实上,这些在提高写作素质上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的,这些学生的作品大多数是成了模仿作品,没有新鲜感和创造性。依我看,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老师的身上,就是老师对素质教育的误解而导致教学上的错误。

【关键词】写作素质;重视写作;写作思维

培养写作素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这个问题,有些学者提出:出板报、学习收集材料、模仿别人的作文、背优秀作文等做法。可事实上,这些在提高写作素质上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的,这些学生的作品大多数是成了模仿作品,没有新鲜感和创造性。依我看,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老师的身上,就是老师对素质教育的误解而导致教学上的错误。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教语文已经10多年了,最有意思和最困难的是怎样教会学生写出一个思路清晰、语言优美、具有创新的作文。作文也是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一方面,训练作文能不是仅仅是写作的训练,而是一种语文能力的综合练习,既有单词、短语、句子、段落上下文的综合性训练。一个作文的成功与否,能直接表现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在作文课的时候学生经常紧锁眉头,苦思冥想,下笔非常困难,最后不是随便写几句或者抄袭作文本上的好词好句,有时候也就敷衍了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事实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的不缺生活素材,也会造句,但是因为我们教师的训练方法的老套、枯燥,训练内容的单调无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写作失去了信心。

那么素质是什么?是人的天生的才智、特别性。有语言专家把素质比喻成种子,素质教育是给种子提供什么条件,怎样培育的过程。鸡蛋孵化出小鸡,可是石子不可能孵化出小鸡的,因为培养素质教育首先正确认识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提供适当的条件和必需的教育来实现。选好种子需有好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教师。

在重视开创性,尊重个性的今天,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打好写作的基础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做法和观点,以便交流。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写作价值观,体现素质

写作课在语文课教学中占很大一部分,但学生不好学习惧怕的课程。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写作文,很多时候,老师留给的作文,能交上来的没有几个,而且作文的质量也一般。针对这个情况,我认识到语文教师必需从应用文的写作入手,重视写作,主动地多写,给学生正确认识写作的社会作用及交际需要,树立一个写作的正确价值观。否则,写作教育成为脱离社会用处的教学,给学生错误地认为那些写作是作家和编辑的专用权或者修完课程得分的形式。

二、尊重个性,发展素质

正确认识写作是服务于社会和个人的真正价值后,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素质。“金奖、银奖,不如老师的夸奖”,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多夸奖他们,而不是批评,尽量不提他们的缺点。这样才能使缺少写作兴趣的学生生成自信,重新认识自我,入手写作。达到一定程度后指出他们的缺点、弱点,这样不但没有对他们造成打击,还能引导他们努力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多次写作,有个性的作文就会呈现出来。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展学生的素质

学生的写作过程是创造性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不同思维分别体现不同的作文色彩。

从学生成绩的总体来看,语言流畅,写作思维新鲜,内容深奥,联想精辟,虽然不能在一篇作文中同时出现,但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在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作文靠老师敏锐的眼光来识别它,发现它,培养学生继续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语文老师是看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老师的水平越高,越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之,不能做好学生的工作。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

四、保证题目的新鲜,扩大自由思考的空间,发展素质

教师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写作文有调整态度,不要硬性地规定形式、内容、选词等限制,这样会把学生的思维堵死,使学生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如我身边发生的事情能很好地证明这些,我一次留给学生以《母亲》为题目的作文,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又给以《父亲》为题目的作文,有不少学生把原先写的《母亲》加胡子改成《父亲》了。由此可以看出来,我们必须给学生留一个自由空间,想象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五、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写作素质

据我教学经验,在学生眼里,教师写的作文比课文选中的文章有吸引力,同学写的作文比老师的作文还具有吸引力。这可以说空间差距因素或者心理学角度上学生的欣赏、审美或嫉妒、竞争有关。所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为写作上让学生欣赏成功的作文,吸引别的同学,营造同学们之间的竞争来普遍提高写作水平。这样的嫉妒、竞争、审美或欣赏都是健康的心理表现。正确利用这样的心理,发现、选拔特殊才干和给普通学生动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上一篇: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特征及家庭教育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