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

时间:2022-04-11 04:15:14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极具挑战,也是每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努力的目标。这篇文章界定了课堂的有效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论述了有效性缺失的原因,造成缺失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用课堂实践来探索英语有效教学体系,形成了评价标准。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缺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063-02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纵观现有的英语教学活动,各种教学方式及方法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的低效行为制约着英语教学在新课改下的进一步发展。现就什么是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以界定,并分析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因素,探求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应的策略。

1 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界定

根据对教学的定义及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五个基本理念的理解,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自由意志,采取有效的系统的方法,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在班级学生共同的英语基础上,构建发展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的理念。

2 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目前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彻,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课堂上追求的标准不一。事实上近些年人们仍将高升学率视为对教学有效性评判的特别认可目标,在客观上也导致许多教师迫于形势压力,功利当头,偏执地抗拒急需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式。

2.2 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教学手段单一,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淡化文化的教育,设计不到位,强化技能培养,弱化情感教育,知、情、意、行不能协调一致。

2.3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混乱,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作用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以充分调动。因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未产生合力。

2.4 教学策略无法反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不能对教学双边活动的优化做出调控,只能用增加学习时间、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方式单纯换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机械接受。

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要使英语课堂焕发生命的色彩,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不但要明了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及跨文化教育的盲点,还要从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活动等方面同时入手。

3 造成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因素

3.1 语言与文化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反应一个民族的文化,解释该民族文化的内容,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对该民族的文化具有全面的了解。第三,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是如此,《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作为综合应用能力的一部分。

中国学生是在单一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的,他们很少有机会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差异是造成课堂低效的因素之一。

3.2 教师和学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二因素

首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教育观、教师的心态、教师的综合素养等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作用。

(1)教师个人的教育观

教师个人的教育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个人对国家教育方针的理解贯彻,对教育理念的认知、实践,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心态,这一切都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因为每一个教育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教育理念。

(2)教师的心态

教师的心态影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亦影响教育结果。每一个人都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作为教师,罩有特别光环的特殊群体。社会的、世俗的观念,非主流因素,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同一行业内的劳动量的大小及非良性竞争,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心态。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能以人为本、不敢破旧立新,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本身的综合素养及教学能力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关系。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压力愈来愈大,教育部门因此也就成为解决就业的一个渠道,尽管都具备《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法》所规定的入职条件,但事实上就整体而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综合素养与教师职业专业化还有很大差距,教学水平比较低,教学能力也不高。

其次,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的,学生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也会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智力因素是先天的,是无法改变的,而非智力因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做出改变。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4 解决有效教学缺失的策略

4.1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突出英语教学的文化观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自始至终注意运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那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探知欲,缩短学生在两种语言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加快文化适应。

4.2 树立英语教师的事业观;做人+做学问=合格的教师

在今天物欲横流、强势经济的冲击下,英语教师亟需树立事业观,不为利益所惑,不为金钱所动。首先是教好书,做好人。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指出:教师应该老老实实教书,堂堂正正做人。“尽职敬业”就是“老老实实教书”,还要做一个“有良知有尊严的教师”,即所谓的“堂堂正正的人”。其次,具备过硬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以外,还要注意学习跨文化知识。

4.3 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综合教学法

教研相结合,努力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理论,吸收传统英语教学的精华,汲取交际英语教学的营养,采纳新的教学观点,构建个人教学理论,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法。遍阅英语教学法,从传统的听说法、翻译法,到时下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没有哪一种教学法或理论是完全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英语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4.4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分层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高发重视情感教育,树立“情感教学”第一,学生至上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使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高效。增进师生的沟通,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减少由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造成的障碍。

4.5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1)教师的教

教无定法,但教须有法。在教学过程中,在有效课堂的追求中,我们不但要钻研教材,还要研究学生,不但要讲求方法,还要讲究策略,“因材施教”。依据新课标,我们要在课堂实践中,深入探索,广猎教学理论,形成我们自己的有效的备课方案及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参考标准。

1).有效备课方案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体备课。

在新课标下,集体备课既能挖掘课程资源的深度,又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集体备课教案不同于知识的再现,更注重设计――对方法策略的设计、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对课堂活动的设计。这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倡导综合教学法

由于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种适合于所有教师的教学法,因此,英语教师要吸收众多教学法的优点,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来建立适合自己的教学法。由于这种教学法并非一种教学方法所能满足而必须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因此可以叫“综合教学法”。它集多种方法的优点,具有典型性和动态性,能随具体教学变化而变化。

3).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参考标准(如表1)

(2)学生的学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关键。如前所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唤起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克服一些禁锢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1).设置学案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案可以用于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2).重视并充分利用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①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意义的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品的思维和学习活动,且学生在看到同伴的成功时会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过程。

③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促进信息的流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讨论,促合会话,组织协调好师生间、学生间多边共同协作学习。

这三者既独立又相互依存。

总之,有效性教学虽然可以通过一节课来体现,但决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它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摸索实践。课堂是生成的,永远没有完全相同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有完美无缺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英语教学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只有共同行动起来,对合理的科学的做法及时总结,对无效的做法及时反思改进。教师的职业才会有尊严,也会给学生带来尊严。

上一篇:浅谈“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中学化学教学 下一篇:职业高中班级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