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思考

时间:2022-04-10 06:05:13

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思考

一、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原则

(一)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

高职教育教学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高职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正确认识各教学要素间的关系,分清主次,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的主动性放在首位,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有的放矢,做好管理。

(二)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育教学效益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追求经济效益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只追求的社会效益可能会引起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如何调节呢?当然只能依靠有效的管理,通过管理,合理的配置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各种资源,才能使各个环节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达到最大效益。

二、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改革

(一)教学工作的执行

建立和完善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建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按照这些制度来对教学工作进行布置和安排。一般来说,规章制度包含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进度的安排、课程的设置等等,而专门的机构一般设在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这些机构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教学的推进和监督检查。

(二)教学工作的监督

按照客观、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各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规定和量化,用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设立奖惩机制。通过教师、学生、督导成员的评议来及时修正和完善各种评价制度,使之趋于合理。

(三)教学工作信息的反馈

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的机制,拓宽信息反馈的渠道,如建立学生信息员、网络信息反馈窗口等渠道,使教师、学生、教学单位等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以正常的、畅通的渠道反映到教学管理部门,并根据意见、建议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

三、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

计划经济时代,产业设备比较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知识需求,产业需要懂知识的人才来引进和使用先进的设备,培训和指导其他知识层次较低的人员学会使用新的技术和设备。因此,课程的设置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尽快提高知识的结构和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社会紧缺的是技能型的人才,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是逐渐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同时,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规格都在发生变化,课程设置也必须紧跟变化的步伐,通过整合和优化各种教学资源,营造模拟市场条件的学习和实践环境,达到改革的目标。

(二)教材的改革

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目前,高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过剩、教材不足和教材过时。一是在春季征订的教材数量,会因为秋季招生人数和专业调整人数的变化出现过剩或不足;二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规格也会发生变化,相应的教材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重新编写和印刷,其速度一旦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节奏,那教材就只能是一本过时的教材。由于教师自身业务素质、高职院校教材编写制度等条件的制约,教材的创新性还亟待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当中,给教学带来了无穷的好处和便利,它的应用能够把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加强了课程的直观讲授效果,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然而,在教师队伍中,有着不同的层次,诸如年龄层次,年龄偏老的教师一般来说不习惯运用多媒体讲授,习惯多媒体教学的学生因此可能对课程提不起兴趣;在硬件设施中,有的高职院校还做不到多媒体教室的普及,这也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制约。由此看来,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共同革新,才可能与市场接轨。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目的是为了让教育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然而,不结合自身实力盲目的扩大教学规模,只会给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思考和改革,比如着手进行投资相对较小、见效较快的远程教育,不仅可以迅速扩大招生规模,还可以保证全日制学生的教学质量。

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其思想动态与日常行为与教育的效率息息相关。随着高职教育市场化的进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后,办学场地逐渐分散,后勤社会化进程加剧,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变得尤为困难。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例如学生公寓管理的社会化,宿舍管理进入经营机制,与学校的管理逐渐分离;食堂的经营也采用竞争投标的机制,学校可控性逐渐削弱;三是为了提高教室利用率,采用的是流动教室上课,不利于辅导员、团支书与学生更多地接触。这些都导致了管理者难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管理,真正了解学生的诉求,才能做到有效的管理。从教学过程来看,要采取弹性机制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刚进学校就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和引导,让学生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照搬某某名校的教材、某某培训机构的经典教案。大胆地尝试新的考核体系。市场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只依靠考试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考核体系中,需要增加三大内容:一是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的考查成绩,二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三是举办各种技能大赛。最后加上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教学效果。

(二)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第一,对教师的科研水平进行适当的考核。科研是衡量一名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每年按照岗位的不同和职称的高低进行科研考核,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对专业的研习情况,成为督促教师不断学习的动力源泉。第二,进行业务竞赛。通过设置个人和团体竞赛,增强个人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例如,在中青年教师中进行教学技能比赛,促使中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技能,最终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在学校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使更多优秀的力量得到整合,发挥出团体的力量。第三,对教师进行评议。一是学生的评议,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二是教师背靠背评议,以学院或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师之间相互的评价,从多方的视角找出存在的不足,并对好的教学经验进行交流。三是学校的评议,学校的督导团队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听课和检查,对教师做出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督促教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也可以把优秀的教师塑为典型,进行宣传和交流。四是行业的评议。高职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的职业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能力,行业人士经常处在职业的环境中,对职业环境所需人才的规格了如指掌,由他们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技能做出评价,可以打通教师与行业的联系,使培养出的人才更接近市场的需要。

作者:鲍建成工作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机制研究 下一篇:开放教育管理创新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