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4-10 06:54:22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摘 要: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尤其是与区域经济的特点相适应,与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要实现这个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3.5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35-0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要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销”对路,就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建立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取向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应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而产生的,并按照企业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教育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核心特点。

一、校企合作现状

近几年来,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校合作能力不强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学校合作能力与企业的期望存在不对等性,因此,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有的甚至难以为继。学校自身的合作能力不强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导致学校合作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专业建设缺乏内涵、师资水平不高、现有的学科化教学安排不能与企业对接、办学思想落后,缺乏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等。

(二)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总的来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较低,积极性不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过剩的劳动力和低端制造业,使得企业在中短期内,普遍缺乏按较高的标准来培训员工的动力。也使得企业不愿承担风险去花大价钱培训员工,而怕最后落得个“为他人做嫁衣”。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

(三)政府主导引力不够

现有的校企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虽然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许多的合作成果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肯定和奖励,但校企合作依然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尚不明显。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学生就业能力得到保证

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下,学生不仅拥有良好的校内实训条件,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证培养质量。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符的专业技能。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满意度很高,能够适应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无数大学毕业生失业相比,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率高。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是成功之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对学生实行顶岗实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生产实践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师傅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进行体验,能够迅速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

(三)实现校企的互利双赢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通过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这是企业合作的动力所在。学校通过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扩大规模办学效益。通过合作,校企双方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互利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也是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培养过硬的师资队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高,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创设良好的实习环境。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方式,为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提供平台,这样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了老师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为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校企合作的形式与方法

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合作模式的选择。为了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职业院校应根据各自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

(一)校办企业模式

职业院校根据有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兴办与开设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兴办企业,实施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转化。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比如,旅游学校办酒店、旅游公司,服装职业学校办服装厂、时装店,幼师职业学校办幼儿园,汽车维修职业学校办汽修中心,农业职业学校办种植场、养殖场、食品加工厂等,都是很好的做法。职业院校自办企业的优点是能完全按要求配合教学的需要、税后利润全部归学校所有、能成为职业院校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等。

(二)“订单”式培养培训

高职院校按照本行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专业规格等,在用人单位配合下,把人才培养好再输送给用人单位的一种模式。它可以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学生不用担心实训和就业问题,故深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比如,酒店委托旅游学校培养酒店管理人员,畜牧场委托农业学校培养畜牧兽医工作者等。这种模式使用人单位不仅解决了实训和就业问题,而且还共同参与了人才培养,使人才规格符合其要求,学生一毕业即可上岗这是最理想的合作模式。学校可根据合作的深度考虑设“冠名班”。这种冠名班更有利于企业挑选到合适的人才并缩短了员工的培训周期,有利于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冠名班”的学生普遍认为收获很大。做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满意。

(三)合作办学模式

这是一种比较深入的做法,具体可分为3种。

1、企业主导型。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提供生产原料、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训。实训生产车间的建立,使学校能更灵活的安排生产实训时间,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勤工俭学提供了方便。

2、学校主导型。由学校提供实习基地、设备,企业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与教学。由学校提供设备与场地,企业提供生产任务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与教学,学生边实训边生产,实训作品就是产品。其结果,一是提高了学生实训效果,二是解决了学校实训材料投入不足的问题,增强了校企合作的造血功能。

3、联合办学型。学校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联合开办专业。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管理团队,共同协商及开发专业课程。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管理、基础文化课的教学、毕业证的发放等,企业负责专业课的教学、实习指导等。并提供生产岗位供学生实习,学生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为企业的职工。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C].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议论文集[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郝克明.建立健全我国劳动者学习培训的体制和机制[C].终身教育国际论坛报告集萃[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王文槿.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J].教育部职教所职教研究动态,2008,(11).

上一篇:兴趣是创业的最大驱动力 下一篇:寻求天使不单是钱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