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总需求结构分析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2-04-08 03:51:45

我国总需求结构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本文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从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总需求结构现状,得出了总需求在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方面处于失衡状态的结论,然后阐述总需求结构失衡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本文提出解决失衡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总需求结构;负面影响;政策建议

一、 引言

总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内总需求是指在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组成。总需求不足将会导致经济的萧条或内需不足。总需求变动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结构变动,二是总量变动。虽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总需求变动常常以总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其基础和前提却是结构变动。近年来,三大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极不平衡,投资和净出口贡献率相对较高,消费贡献率有所下降。这种不平衡的需求结构,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动力问题,要从分析我国的总需求结构入手。

二、 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情况

总需求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构成,这三项也俗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1.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我国GDP构成的三大要素中,消费需求所占的比重最大。2001—2011年间,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48%以上,超过投资需求和净出口。但是,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从2001-2010年呈下降趋势,最终消费率从2001年的61.4%持续下降到2011年的49.1%。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①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GDP的构成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71.2%,企业投资为12.3%,政府支出为20.3%,净出口为- 3.8%,与美国这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水平还处于低水平。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了5414美元,但居民消费率却仅为35.4%,比“钱纳里标准”约低了26个百分点。从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01—2010年间贡献率保持在40%左右,没有过多的波动变化。在最终消费率中,2011年我国政府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为16.7%,比上年增长2.2%,可见政府的购买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很大。

2.投资需求。从我国总需求结构来看,我国投资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处于较高水平,至2003年起一直处于4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投资支出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2009年政府投入4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刺激危机时期国内的经济,导致当年的投资贡献率高达87.6%。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114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说明我国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3.净出口需求。在我国加入WTO后,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稳步提升。2001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为38.7%%,2007年达到62.6%,之后虽有所降低,但2011年外贸依存度仍然达到50.8%。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合作。虽然净出口的提高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它易于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净出口额下降,对GDP的贡献率为-37.4%,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三、 总需求结构非均衡发展状况及负面影响

虽然在“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平均在8%左右,经济发展一片繁荣,但是当前中国的总需求结构的失衡导致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制约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投资效率低,收益率下降,宏观风险增加。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这一领域的投资过度,从而与居民消费相隔较远,使得投资宏观效益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连续下滑。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3.6%,而2010年该指标是52.9%,2011年则是42.8%,连续2年该指标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表明投资效率的降低是过度的投资所造成的。这类低效率的投资,还隐含着相当的财政、金融风险。在我国,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来源于政府长期建设国债,过度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无疑会加重国家财政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内外需求不均衡,对外依存度过高。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对外依存度均为53%,我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我国出口需求规模过大和出口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消费与投资需求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

四、 促进我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总需求结构中存在的失衡问题,结合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必须将我国总需求结构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比例结构上来,在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消费需求的调整。在“高投资,低消费”的失衡结构下,提高居民消费边际倾向,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了首要任务。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包括: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二、调整税收;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基尼系数已达0.45,高于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表明我国收入分化现象已比较严重。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上,注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体制,兼顾公平与效率。在税收上,降低个人所得税率,增加税种,如财产税、遗产税等。在社会保障上,完善医疗、养老、教育等保障体制,使居民减少储蓄,提高消费边际倾向。

2.投资需求的调整。中国投资需求的调整应该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规模调整,与消费需求匹配,不致引起产能过剩;二是结构调整,与国家产业政策和消费结构匹配,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重点在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环保产业。在规模调整方面上,我国要建立健全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保持投资的适当增长。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合理的投融资方案,确定投资方向,重点在于新兴产业,避免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在投资结构方面上,我国要完善私人投资体制,增加私人投资渠道,尤其是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上,这样既可以带动私人投资,也可以杜绝政府投资的完全垄断。除此之外,完善金融市场,提供更多新的投资渠道。积极发展促进金融机构多设置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服务,如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和投资服务体系,还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私人投资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项目建设。

3.净出口需求的调整。为了平衡我国内外需求,出口需求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调整包括两方面,一是控制出口需求规模,二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于净出口需求的调整,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税收制度,例如调整出口退税率。(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海莲,2008:《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探析》,《税务与经济》第1期。

[2]林哲、毛中根,2005:《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总需求结构分析》,《学术月刊》第5期。

[3]尹艳林,2003:《当前我国投资与消费失衡分析》,《 宏观经济研究》第9期。

[4]王春雷,2012:《促进总需求结构调整,大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财政金融研究》第6期。

注解:

①林哲、毛中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总需求结构分析,学术月刊,2005(5)

上一篇:浅论宪法之法律属性 下一篇: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在《物权法》与《婚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