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04-06 09:01:14

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内容摘要:尊重生命,体现人性,以人为本,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课程课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对当前语文教学来说,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课堂迸发生命活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已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 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悦纳自己并悦纳他人,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长于合作,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接受批评,正视错误,乐于竞争,喜欢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迸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情感――生命成长的支点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时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

例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自制与课文相关的头饰。第二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戴着各种动物的头饰(小猴、狐狸、松鼠、小兔子)来到学校,准备学习17课《酸的和甜的》。虽然还没到上课的时间,但他们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

“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一个小小的头饰,已经让学生参与到了要学的课文中,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他会细细地读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描绘剪裁,思考着怎样去表现这个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课堂上充满了生机,我把画的几串葡萄贴在黑板上,学生们把课文中的四种动物制作成卡通画,贴在相应的位置。我们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了,我就像一个导演在帮助我的演员们更好地表现自己。孩子们认真地读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捕捉,努力地去表现自己塑造的“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狐狸”,我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去表现动物的特点,采用表演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在阵阵读书声中,在句句评价声中,学生们有了进步和感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他们真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生命,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智慧,正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启迪。

二.自信――生命成功的动力

自信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可从罗森塔尔的实验中看出,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谎言”暗示老师,坚定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信心,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掩饰不住深情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唤醒了他们的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这种由于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产生的影响,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在听本校一位高段语文老师上公开课时,发现他们班的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齐喊本班的奋斗口号:“ 我能行。”而在课堂教学时,这位老师总是用“真棒!”等一些激励性评价语言或伸出大姆指来响应,即使学生的回答很平常,这位老师也毫不吝啬地给学生以鼓励;当学生不敢表述时,老师总是给以最热烈的眼神或话语,被鼓励的学生像汲取了信心和勇气,声音响亮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时刻是孩子生命中的绿洲,这样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这样的语文课让学生的生命得以张扬。

三.多元互动的评价――生命成长的激素

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着力采用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比如:在执教小学语文第四册《三个儿子》一课时,在指名初读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你想怎样读。在范读、赛读时,师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来评价老师。在小组互读时,其他同学评价他们小组合作得怎样。在分角色朗读时,学生互相评价。在本课结束时,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或别人的表现怎么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评出本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

在老师和同学一次次的评价中,他们互相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老师和同学的一次次鼓励中,他们互相有了进步和感悟。孩子们从自己情感的投入中,发现了自我、找到了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感悟故事中感悟了生活,明白了孝敬父母,不是嘴巴上说说,而是用行动来表示的道理。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学生的个性才会在语文课堂中张扬!

蒋燕艳,教师,现居浙江上虞。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爱与被爱